今年刚好是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第十年。
8 ?& Q4 K l n& ~* F! M% W m8 ?5 ]
& C5 q/ N D$ ` ~* L' S5 K2 c% x
- B+ `9 W1 j/ a' v R/ O- d & t; m/ \+ H: ~+ R9 Z8 b
$ z. ]5 K( {- E% N
$ B0 O5 y2 l4 t$ x早在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两年,国内就已经开展了相关的进口水产品放射性元素检查工作。
% J* d" E% J3 P- v " W, h8 @9 }. A1 Y0 ]/ Q/ N, H
为了测量结果真实可信,需要将样品制成三组以上平行样品进行测量。每个样品粉碎后充分搅拌,装样均匀、质量均等后,放入锗γ谱仪中进行测量。0 m2 G0 O6 w& J% L2 l) |5 ]
7 _6 X, S5 h) t: y
在核废水排出后,我们势必需要进行更大强度、更大规模的水产品检测,才能进行的放射性污染监控。且监控的时间跨度会非常久。人类处在食物链的顶端,这些通过海洋生物不断富集的污染物,是否会在半衰期内到达人体内,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呢?
@3 h! P8 E( m5 G3 L, D" d
3 M7 J/ C8 y+ R1 `* g ( x# _4 z5 e5 [% H* P4 X
对于海底沉积物,不同细度的颗粒对于放射性元素的吸附迁移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泥沉积物>沙沉积物;细颗粒沉积物>粗颗粒沉积物。" }' R) O- `& _ j/ i
想要完善的对海底沉积物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分析,就需要对沉积物粒径进行分级和分析。. j: N0 l. e: O1 \# i
' f( w5 M8 g1 \% }" u研究人员将不同深度的海底污染物取样后,63μm以上的颗粒使用筛分分级,63μm以下的颗粒使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布的分析。再对各个粒度等级、各个垂直深度的颗粒分别进行污染物检测。
# F9 T) G* w Y- I) x/ e; C( F8 a 2 l$ U C9 ?, K
; {$ K3 o/ r& E6 C7 k3 [
- q1 E- p& P4 Y6 h; b6 e& c8 [我们查了很多日本的新闻,没有找到这次的废水中辐射物质的浓度。但是我找到了东电用的“多核種除去設備”的一个检测报告:
4 V2 t$ R0 L1 @# N
( j; F5 `2 E: j4 b+ i$ A几乎所有的放射性物质都没有达到检出浓度,只有三种物质达到检出浓度,但没有超过限制浓度:# ]0 Z" P5 o: i1 }/ ]
但是这个检测列表里没有诸如C-14和D之类的检测。4 I" ]9 z8 `$ O8 b+ j8 R
大自然的未知性和可变能力是无穷的。核辐射对自然环境及生物的影响有许多是难以预估的。我们仅仅使用现有的检测手段来评估这场灾害可能存在的未来影响,视野难免有些局限——在我们未知的领域,核辐射可能对我们、对整个自然界造成的影响是我们不得而知得。
+ O3 a1 \: i/ X! e但飞驰相信,社会对此事件能够做出长远明智的决策。$ i, e$ t/ ?. K3 H
$ _6 _9 O0 g3 f5 W6 }2 C
转载自:化工仪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