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s3 b" p) [! U0 a5 C- Y
“双碳”目标,可谓是新闻的热词。蓝碳,即海洋碳汇,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也成为海洋新闻的高频词。2 E; a- @1 z/ ?0 R: w; {: O
% q( o& x$ ~8 c6 S K- {8 W& x- _0 |, q' y1 X
本文共计:2682字 | 8分钟阅读5 y# X1 ^$ c& {- Z1 B( b
8 q8 h( }9 I/ i
5 v L( X) ^1 Z1 Z近年来,削减CO2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其重要程度日渐增加,实现“碳中和”社会正在成为世界潮流。
. q/ J( B1 K! ~0 e9 N; C0 h5 }3 `0 P) `
; E% ~( P! i+ P# Y" }3 k5 k
7 i& Z/ C1 Q% S( a8 p. N! J1 O9 q7 f5 P o( o- S
2020年12月,在日本的内阁会议上提出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明确将加快实施以革新技术实用化为目标的研发措施。作为具体战略,日本经产省提出了“创新性环境革新战略”,其中明确提出了“蓝碳的探索”。2 \1 ]0 k- c6 T5 U
) b; p# r/ D/ g% v" w- Q) v1 F7 x }
9 D$ Y4 A: C e: y) Z5 p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进行了以“先导研究计划/能源·环境新技术先导研究计划/探索蓝碳(利用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碳存储)为目标的相关项目招标,目的是在供应链中构筑相关技术开发体系。
* `* k* g7 u. i9 T8 a/ a! {; ?- N$ |9 O3 l P2 y5 ^
, v6 f2 w" P' g1 J! D' v
6 S& U' y$ K- t
最近,日本制铁宣布,该公司联合日铁化学·材料公司、金属材料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申请并获选。- f1 h1 Z! y+ y. V* e: E7 u# F# o
, x) D; u- Y T. v/ j2 L3 _
, S0 |2 b [3 n: s; D1 T" k d
. J; I: F' T5 b0 r由此,NEDO开始推进以探索蓝碳为目标的构筑供应链相关技术体系的项目,以上三家公司被选定为该技术开发业务的受托方。: O* |* u% \1 y% C" s3 e$ d2 B& \
; U/ ]; d* T5 m# M2 L p* G7 _' U( L
该项目发挥临海钢铁厂的地域优势,生产碳中和材料——海洋生物质(海藻),目的是构筑将其用于钢铁生产工序中“生物质自产自销”这一新型供应链。在海洋生物质利用方面,将探讨钢铁工序中所用碳源(碳、碳材料)的灵活利用。在生产方面,利用钢铁工艺中产生的钢铁渣,建成海藻养殖场,积极培育海藻。
- h% U& H4 h. n0 D/ G, o
3 e; b! j5 _3 U; }( m
) H4 [* _8 x6 E; @) H5 D9 K( L$ n, b, ?8 {
海洋生物质的碳中和材料研究,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在本项事业中,在上述主要技术开发的同时,还将进行包括整体经济性、CO2削减效果在内的措施探讨,并制定通往实证阶段大致方略。
$ @! r, h$ T+ u7 [$ ^' C" c. G4 Y
! p. A5 A4 f* v$ L' r8 I
& B* f" @6 {, ^" K: R" D) N: g4 V2 G8 H) V8 }
目前确定的项目名称为“利用海洋生物质的多元炼铁技术开发”,研究开发的项目包括:
( U7 M' O2 R' |- R& ]1 D$ q
6 {; Z& A. ^0 C2 |9 a
E/ d( k9 |! i' a9 P& s# T
0 f( v) g; d5 a' e: |' U* A0 g◆海洋生物质作为碳材用于高炉物料的探讨(与碳材制造相关的技术、利用性、面向生产工序构筑技术体系的调查以及用于其他钢铁工序的可能性探讨)
' A6 E4 ?* y; x4 U: |- Z5 a- r
9 w: X' e5 s3 Z" R& d! f- a4 i4 J. ], [' x( W& d" L
◆基于海洋生物质的沥青、焦油等作为碳材料的利用探讨(水热碳化实验、水热碳化物的评价), c: y4 B$ v$ x' Y5 l: D
V# h4 o t3 e5 Q, N
# _5 L5 v/ w7 W5 i4 K◆海洋生物质的大量、稳定生产技术的开发(生命周期控制、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采用)
! ~- w! Z4 ~4 ?+ [
e! ]# Y y4 D$ J& c
5 @) B5 Q+ z( c+ ?4 \$ F) j项目开展时间为2021-2022财年,预算为1.4亿日元。
7 X# [3 r9 f; z1 k1 R9 H3 ], b$ M; f8 d' f# e6 z6 Y
( t [; s, \/ h7 `2 X0 R% U
- K2 e4 b4 R Q, ?" T为了应对温室效应,日本国土交通省还对日本全国125个主要港口的海草与藻类二氧化碳吸收量进行计算,2022年起该数据将反映在各港口制定的“脱碳化”计划中,推进对海藻床与海涂的保护和修复。
3 r; f, }* E+ k% _- r" \& ~1 B5 n* k! }7 r D
# l* M7 C$ Q8 d* i, T6 J* R
! y# `: W+ E- j: l
日本国交省提出,将打造“碳中和港口”,推动125个港口实现“脱碳化”。
" B9 ]8 p2 J: r6 x1 j
' N4 X+ p5 v9 e R2 i% I. F6 L; h: Z; h1 q, V0 N0 f
" d9 b0 Z$ h4 ^1 n* V) M
日本环境省还公布《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通过集中投资来统筹蓝色碳汇经济发展及环境应对问题,同时开辟新税种、出台相关措施,为发展蓝色碳汇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 C- H F& i$ m7 M$ a4 S, m& M. O N. q* l# U
1 E' ^+ o1 _7 R* \4 ~/ h, K h# M' t8 \. ~# P. E
不仅是日本,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尝试对蓝碳的探索。
8 m: t1 D" G" B* {# A- m* u
2 p% }" T8 s" M) L, w1 M
5 A- M# S. n" ]$ O: d7 G0 ]5 b5 r' F. Y U8 E( J
英国颁布《低碳转换计划》和《可再生战略》,成为首个用立法约束“碳预算”并将其纳入国家预算的国家,以政策助推企业发展高效节能的低碳技术,实现蓝色碳汇战略性产业发展。
( X1 E6 W U9 X6 D a& l& R9 h8 [# B/ l- ]7 ~
L$ ~% R1 l. r% w# U" h% Z, L6 m$ `( o; h3 h) b
海南公布《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突出红树林的碳封存功能,强化对红树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严格禁止非法砍伐、毁坏、移动等行为。
) M- N' S, S6 f4 t
4 e. l* f+ Z- p+ W) L
/ m" W) A2 g9 z, U4 T3 g$ b1 ]1 A; D5 h5 a
山东威海市发布《威海市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是全国首个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蓝碳经济将在威海全市海洋经济占比超过30%。! z- K& d$ e2 Z0 X
$ H$ Z8 P( m5 P8 f' v& y; k* y
. z/ b5 R- u8 y5 n- x) }
6 P1 ]. S* z+ F" r4 ]2 H) i- K) u( @# L
. k. a% m- @% ^- e( P& O4 K, [9 f挪威率先开发CCS技术并应用于北海的斯莱普内尔气田项目,将在采气过程中分离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附近区域海床下1公里的地质层,成为全球首个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封存于海床下的国家。
/ W1 \: B) p# N2 T2 J( q
; V6 q" b p1 ]5 t9 I" u# Y河北中石化石油科学研究院启动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合作项目,完成了40000L微藻生物固碳减排废气的小型中试研究,有效降低微藻培养的成本并减少碳排放。
1 o/ o' y5 P. H# N; \% P L0 N
7 H$ c7 H' e" n/ q% H( J澳大利亚CH4 Global和SeaForest公司在沿海水域大量种植海藻,建成现代海洋产业开发基地,并将海藻作为饲料补充剂给牲畜食用,以此减少80%畜牧业碳排放量。
' p# z0 |" i2 O/ l* Y( r; e* r: a; ^. [* S- B& `2 Y
荷兰鹿特丹打造世界上第一个“漂浮农场”,农场上层发展畜牧业、农业,下层突出海水淡化、能源生产及海洋固碳等功能,实现“一站式”现代综合配套服务和全程供应链服务体系。( m! p7 }: U2 w
9 |6 k1 `" \- _/ z* G山东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探索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全面优化调整蓝色碳汇产业布局,建设现代特色海洋产业集聚区。
; b) {! L$ E- E9 @; a) a9 U1 e
! k/ @6 H# W: B5 ]0 Q( D2 Y浙江舟山依据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编制,突出以港造区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培育临港特色产业,着力搭建集蓝色碳汇高新技术工业、港口物流业、科研咨询业、金融业、配套服务业等为一体的产业格局。6 r9 X2 d9 n6 F( e/ v
: k l. t! w0 Z& k* q+ K
. |$ j% K/ l z9 R0 H
6 v. C; r! o/ A: F碳交易机制能够发挥蓝色碳汇的功能,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缓气候变化。利用市场机制优化碳排放空间资源配置,激发企业、公众参与海洋环境治理。# E2 \! s6 `! w* v `& u0 w
' \: J; o4 ]: ^. Y3 T! T
芝加哥交易所以资源加入的原则广泛吸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实体参与碳金融工具合约(CFI)交易,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温室气体减排能力建设。
4 c3 B1 a( }+ p) G5 T( Q [. } b. l3 @. F/ I
' F" ?, a1 O5 V6 D+ P欧洲气候交易所基于欧盟排放配额(EUA)和经核证的减排量(CER)双体系,同时进行六种温室气体排放权产品的期权和期货合约的交易,为欧盟排放交易制度中的交易、控制风险、套期保值和减排指标的现货交割提供便利。
3 g _# z5 Q4 H+ Q. S% [
+ B" d0 l' u; i+ U; G8 H- c北京成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开展碳汇造林、森林经营等活动,将林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记入企业和个人碳汇账户,推动碳汇成为商业性的项目。
6 ~- o) ^. v6 I! v: U' A/ _7 \4 \- A8 k+ [& E$ Z
9 ~$ k* |$ c4 M7 c) ?" V9 ~
上海在试点碳排放交易市场过程中,推行现货交易与碳配额远期产品等金融衍生品,逐步建成具有碳排放管理特点的交易制度与服务于碳排放管理的交易市场,推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s1 J# m. v5 Q! @0 M6 S$ L
9 e4 B N8 M. B5 b9 P3 {! g! L蓝色碳汇的相关政策、规划及举措是提升海洋技术和服务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为构建蓝色碳汇经济新模式和蓝色碳汇产业链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w9 ~) {( d! V7 ]+ M! `, }
+ P" ~ Y L! c1 F- m
0 }+ K* s9 Q- _( g
9 A, J$ \) J4 O3 a蓝色碳汇助力实现“不减产的减排”,必须要有坚实的技术支持。要实现蓝色碳汇经济发展,走低碳发展路线,就必须推进海洋科学技术创新。
0 J: W% W( i9 P9 M, K( p
1 r0 C: s T! Z% k6 g
$ y+ G2 a7 F% u: d( f8 i S& T$ F- e1 s& [: {( t. I
在发展“蓝碳”的过程中,需要对蓝碳进行监测和评估研究,监测评估多种碳汇本底值,对湿地及海草床开展试点监测和评估,进行海洋生物固碳监测评估、海洋生态预警新技术研究等系列工作。确定海草、礁体种类,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和影像资料。- }6 n( U2 |1 f2 H
9 V; a& b6 N. ` w3 r$ b
# Q3 o/ s7 X( u7 m; ~3 ~0 O8 f系统开展蓝碳储量调查和海草床分布监测工作,编制《海草床碳储量调查与评估研究报告》,以“可核查、可报告、可计量”为目标,摸清蓝碳资源本底,评估所在海域总储碳量和年碳汇量,总体掌握蓝碳生态系统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发挥沿海湿地、海洋固碳作用,提升海洋生态碳汇能力,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9 ^1 P/ u0 [; T4 g, @8 Z6 a* M参考资料:+ N5 V) j8 b/ {: j, \& N0 y
* j4 S' P1 j: D' b6 J: K% d* q$ e5 \' M& w- u) R. c7 t
1. 预算1.4亿日元!日本制铁着手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质的多元炼铁技术 世界金属导报
" a* y+ H; U$ I1 p8 ^" l2. 日本将计算各港口海草碳汇量 依托“蓝碳”推动碳中和 人民网
) |6 G. w5 n1 p) ? ~& M8 {. f3. 蓝碳经济火了,看看国内外有何先进经验?广东海丝研究院
/ b# g, P( j. d. Z, O' S4.图片来源于网络
l) F8 L1 x9 C' K. u; n9 X% u& X% b, B; R1 `, H
7 q5 \7 t* m: [8 n( Y) Q* @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_2 f% b6 y! B. f, \! m" ?4 Q! q4 ]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