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院士谈科研瓶颈:必须“逼着自己在精神上愿意吃苦”

[复制链接]
在许多人眼中,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任詠华绝对是天才。; h( O- P2 J$ G/ X

  \( g* _( ^% O) F她仅用3年时间就取得博士学位,后来很快成为教授,38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科研之路顺风顺水。
3 R4 v3 W, y) ?+ X$ c1 B  l0 d  u/ b, u
只有任詠华自己知道,这样的成绩是在多大的压力之下取得的
3 m, e* K; Z$ w1 R2 k( a, l: N$ j7 Q  }8 a3 A4 m" e
* v6 {9 m. h# c;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e& ^* [( T% k8 r8 B0 g+ e3 J
中科院院士、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任詠华

. Z3 f% F5 y" H7 u& a& p" u4 c) V( B( y$ i5 N; }) q( ?8 i8 F
“开头是最困难的。”在近日由中国化学会会刊(CCS Chemistry)组织的网络高峰论坛中,任詠华坦言,自己刚在大学任教时既不是博士后,也不像其他老师一样有海归经历,这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力不够。
" d( y1 S( D2 n" \1 ~+ C  J, S
0 p/ c6 k7 i( |6 V面对这种情况,她每个暑假都自费去国外实验室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4 s2 Y$ u8 [7 z6 @4 X4 f; }
% g. x6 W+ }2 g9 W7 C, v在选择科研方向上,任詠华广泛阅读文献,从物理、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获得启发。
, D$ v! }$ H5 x
5 M- f/ e3 G# [! b% S0 Z但是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品质,任詠华认为是终身自我学习的精神。
, u, p+ D( b9 [. @
) Q4 M' ~0 }; u  \" x  K1 k“热爱很重要,坚定也很重要。”她说。: \4 T( o; t& z9 U
7 _6 R6 r/ ]5 P. f) l2 R7 I: R
对此,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化工系主任鲍哲南完全赞同。在她看来,要想不从众,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必须坚持目标导向,更要“逼着自己在精神上愿意吃苦”。8 x- Z$ Y$ F7 Z" T( @% O4 A
" l# L' n' a" L9 w
在国际上,鲍哲南开创了以皮肤为灵感的有机电子材料领域,2015年被《自然》杂志评选为年度十大重要人物,2016年,她创立了斯坦福大学可穿戴电子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0 h0 B' ~& i* x+ ?' {8 ]/ v

* U9 V( |5 D; J; s. V% B$ h# n
0 Z9 j  {! R$ d, H+ j" ]7 G! z: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G! b+ Z: B5 o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化工系主任鲍哲南

8 S" Y+ s3 g" {+ k8 h* e! y" E9 f$ `. z9 b6 v% r) p' D+ ~: q
回首科研路,鲍哲南表示万事开头难,尤其是找方向时压力较大,她自己刚刚在贝尔实验室工作时,因为公司经济状况不好导致缺少资源和人力,比较无奈,后来才从工业界转向学术界。* K6 L7 X: y/ v1 j/ i6 `
% d/ {) E- f: l4 L
“但现在回想起来最初与现在面对的困难其实压根不能比。”她说,一旦建立起自信心,“做什么都不会害怕”。
8 ]) G1 R* b/ B9 x1 s! }% A- R
% s* ~1 L. U) R7 K2 w# K$ s+ d挫折是科研道路上的常客,每当遇到挫折时,鲍哲南处理的方式是:先放下几天,去读文献,然后总结、反思、对比、重新审视自己的科学研究。
( Y6 x% @4 k% D3 g/ z- ?
, p( ?3 L, w. A/ h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看来,科研就是每天在挫折中前进,做科研最大的魅力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6 S' O# M. O/ C" q) J

( t2 l, O9 u. r
* r: n. \: b0 V2 u# R8 X/ Z: [! v.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Y% z( U& v$ n* r2 X; Q4 X+ N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

8 y$ b$ m1 e! P- \8 q4 S* ]: T
! J3 M1 O; D7 x) f$ ^& e* `- D' g1 `而她的科研生涯也在不断从实际需求中寻找问题。
1 t) h! Q1 B1 Q7 H' v
5 l, U9 X1 M) M4 a9 U& W1989年1月,朱美芳入职东华大学后的第5天,就跟着当时的系主任陈彦模坐大卡车去了张家港涤纶厂,去企业的生产一线找问题,从此开启了纤维改性研究工作。5 a$ q1 }* |0 u+ [, B
. v  a6 a! F9 M
30余年来,朱美芳团队将化学纤维与纳米、生物、仿生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一系列多功能、高性能纳米纤维材料。
6 E8 f" d$ T+ M% A' ?3 K# T# x" r& k6 y& F1 |; }
合成纤维源于欧美,我国经过几十年发展,在1998年产量首次超过美国,现在产量占全球70%以上,但部分高性能纤维依然受制于人。! K; d0 M  E  q
, f( B  r9 P. T- R) n8 i0 _
朱美芳鼓励年轻人学会坚持、学会交叉,助力中国纤维产业由大到强。2 P- [; Q* R- u7 j0 ?4 P2 G

0 U+ s6 ]$ G* Z对于科研中的瓶颈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院教授于吉红引用了“大树理论”,即一棵大树的成长,除了需要优良的土壤,还需要时间、根基、阳光等要素,科研工作正如养成一棵参天大树,在正确的方向坚持不动摇可以有效跨越科研瓶颈期。. X7 g; p2 w, R' a3 {3 a& d0 T

, }: e. }  T: ]
, z' C" {  P5 m% k'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6 X0 j, ~2 s' Y0 [. Y/ C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院教授于吉红
0 [8 ?6 g$ B3 O

3 F" J4 N+ V( R$ j“瓶颈期其实是向下一个时期迈进的最好时机,这个时候要坚定信心,不断迈向更高台阶。”于吉红说。" L' J  k& ~8 X/ l* }

0 ^. l% }# A: e( _: C她同时指出,女性科学家在刚起步独立工作时,往往都面临着孩子、学生、科研、教学各种问题,这个时候需要获得家人的理解,遇到困难时既不要放弃事业也不要放弃家庭,提高效率,协调好各种关系。
! J. d/ e9 ~7 p- S) ]. |, G- r# o/ @& b9 P3 u. F1 c
当被问到女性在基金申请、职位晋级方面的政策是否还有提升空间时,鲍哲南表示,希望关于女性的方案制定更清晰的准则,认同女性科学家的水准,而非仅仅因为性别。3 M: Q3 u! V; }2 u

3 c* \  ]) r( R# Z1 u6 _0 M$ J作为本次论坛唯一一位男性发言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直言:“不能说女化学家、男化学家,科学家需要的品质都是一样的,这几位女化学家做得工作比大多数男化学家都好,她们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先人物。”. E, v3 y7 ^; z! w* [1 {3 r2 E; c
9 }! n. W9 R- v- |$ d9 e/ i7 e
版权声明

+ [5 ]. B  l' ~4 o! k: k
本文来源:
中国科学报,版
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
( y% c, D' `" q$ d
5 J3 I. `5 e9 r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h; z8 _% M6 @6 _. o; r; x7 K: f# y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