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7日,河海大学校长徐辉一行赴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调研交流,中心主任林明森及相关负责人参加交流活动。
会上,林明森主任介绍了中心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徐辉校长介绍了河海大学海洋学科的发展历程,希望双方围绕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重大需求加强合作,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整合资源,开展人才培养,推动双方在科教融合、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发展。 通过此次调研交流,双方进一步形成共识,明确了合作的方向,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1 ~1 O: p% W) V* _* j& A
阅读拓展: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学科专业情况: 河海大学海洋科学学科始于1958年开设的海洋工程水文专业,2000年获物理海洋学硕士授权点,2005年获物理海洋学博士授权点,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10年获海洋科学硕士一级授予点,2012年获批设立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2014年获得江苏省唯一的海洋科学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七。在2016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并列第9名,评价结果为C+。2018年获海洋科学博士一级授予点。 g; t4 H) L0 [ g3 U$ }4 \0 x
1、学科定位与目标 9 T9 O& O, ^4 a! m4 D& z* ~/ {
立足国家海洋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气候变化研究对海洋科学的迫切需要,确立“进军深海大洋,探索学科前沿,服务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强化物理海洋学特色,协同发展海洋环境科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建成国内一流的海洋科学前沿问题自主创新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 ~4 d1 J6 |7 b- I# V9 H1 D
2、学科优势与特色
4 V$ J" e! a$ e" F b% J" ~
(1)学科历史悠久,体系日臻完善
! g# ?6 H7 T- g. Z3 @
1958年我校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工程水文专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需求的推动下,我校以近海动力学为特色,不断壮大海洋科学学科,现已形成基本完整的海洋科学人才培养体系,设有海洋科学本-硕-博-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多层次人才。
1 o& r. o) w f& e9 v. N2 F6 V q4 e3 A
(2)师资结构合理,综合优势明显
0 |1 V: O% d' n5 {' B, x) F5 X4 T
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及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25名教师中88%具有博士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海洋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人,8人次入选江苏省级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杰青1人,江苏省海洋中青年科技标兵1人,南京十大科技之星和南京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各1人。师资队伍发展迅速,高层次人才不断引进,尤其自2015年10月成立独立的海洋学院至今,已引进21人中青年海洋学家,其中近半数具有国际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或海外学习经历。 & ^) h. V0 [' M# G4 m: Z0 Y2 N9 S3 a
(3)平台类型多样,教学科研支撑得力 Y. R9 S& z0 H& K
2006年物理海洋学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被列入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2011年被列入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014年海洋科学成为江苏省优势学科立项学科。拥有教育部“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海岸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人民政府“沿海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海岸带滩涂资源开发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已建成大丰、响水、海门三个海洋和气象长期观测站,有力地保证了海洋科研和教学。 7 y% Q8 f' A' y+ ]3 f
3、人才培养目标
: `) j( x4 [) d* r) e
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海洋环境认知能力为抓手,围绕海洋科学前沿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坚持“致高、致用、致远”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独立创新精神、严谨科学态度、良好学术道德及国际化视野的一流海洋科学高端人才,为我国海洋强国培养更多兴业英才。 ' S2 p4 Y+ z* `9 [
4、学科方向设置 6 y: L: B: t. r
我校海洋科学现有气候与海平面变化、海洋波动、海洋环流与物质输运、海洋遥感机理与应用、灾害性海洋动力过程、近海海洋动力学等学科方向,并在近期增设海气相互作用、深海工程海洋学、极地海洋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地球化学等研究方向。
. ~9 ]# t! a# e. j1 }
$ l& |, l;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