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Q! M- k6 \, q
渤海湾西岸,河北省黄骅市沿海的贝壳堤名闻遐迩。在最近的几十年内,黄骅贝壳堤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渤海湾黄骅贝壳堤由6条贝壳堤组成。6条贝壳堤都与现代海岸线平行,代表不同时代的海岸位置。科学家根据离海远近,从西向东,依次把6道贝壳堤命名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贝壳堤。
1 j7 w( s: K- H6 C7 F5 y 贝壳堤是由生活在潮间带的贝类死亡后的硬壳经波浪搬运,在高潮线附近堆积形成的。黄骅1号贝壳堤形成的时代为距今6150-5340年。从开始形成到停止发育,前后经历了810年。在这810年中,该堤就是当时的海岸线。这一时期,没有大的河流在此入海,海水透明度高,适宜贝类生活。大量贝类死亡后遗留下来的贝壳,在波浪作用下被堆积在高潮线附近,开成1号贝壳堤。) i1 c) T# v9 h/ a" L
* S# ?# ]1 P. R+ _1 W
在距今5340年以后,由于黄河在附近入海,海水混浊,泥沙淤积成陆,海岸线前伸,从而把1号贝壳堤遗弃在高处的陆地上。
* @0 G5 n$ w o/ \ 由于黄河改道,入海泥沙剧减,海水澄清,淤积停止,海岸线趋于稳定,贝类大量繁殖,在波浪作用下又形成新的贝壳堤,即黄骅 2号贝壳堤。2号贝壳堤的形成年龄为距今4740-3955年,距离1号堤15公里。该堤的形成经历了约785年。$ p/ }2 e; C b+ ]/ j' @3 q$ `
; R L! j, C! @) ? 黄骅贝壳堤的成因大致如此。6000余年来,黄河入海口摆动在渤海与黄海之间。黄骅沿岸的6道贝壳堤,都是大海和黄河的产物。从东向西平行分布的6道贝壳堤就象站成一排的6兄弟。排在最西面离岸最远的1号堤是这群兄弟中的老大,形成至今已有6150年。排在最东面的6号堤,至今仍在潮起被淹,潮落出露的高潮滩上,形成至今只有1030年。两者相距30公里,年龄相差5120年。六条贝壳堤说明,在距今6150年以来,黄骅海岸线由西向东,走走停停,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贝类动物遗体可供测定地质年代。贝壳堤是海岸变迁和海平面变化的忠实记录,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贝壳堤也有护岸作用和一定的经济价值。贝壳砂可用作建筑材料和饲料添加剂。近年来黄骅贝壳堤开发过度,为保护贝壳堤不受破坏,当地政府已经建立了贝壳堤自然保护区。& @* i$ D: Y; s! I9 X) j* }: W
8 C# k- F6 Z$ D% [- V2 y' Y%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