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威海这样做!

[复制链接]
11月19日上午9:3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波,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军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龙荣科,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昌刚介绍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关情况。: Q  {' E- O) `5 p$ |* G
威海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工业经济放在“大抓经济”的突出位置,今年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召开了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和智改数转三年行动,工业经济“定盘星”“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1—10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2%,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8%,均列全省第1。威海市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连续两年获评省级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市、全省唯一。( }. r4 Q  y) Z

# T) @3 x6 y. H* D: _01
/ ~/ S4 T8 E$ t3 @! `4 E6 [) c( n0 ^0 t3 y+ [, d) `0 U# R
: L9 N- p6 c$ P! a. y$ G, [% Q

) n# D5 {& T5 F1 C; d6 D
构建强力推进体系

, M9 W' L( @" Q# U  J% |/ R: e: @
支撑保障更加有力
/ G8 @6 R$ a' ~7 M4 `0 n9 l7 ]

9 r! R7 c) T6 C0 t5 `7 y威海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部署,着力完善新型工业化推进体系。在组织体系上,强化市重点企业培育指挥部、市工业运行指挥部协调作用,市领导亲自担任10条优势产业链“链长”,建立千名干部与千家规上工业企业结对服务机制,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汇聚了强大合力。在政策体系上,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文件,深入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工程和新一轮冲击新目标行动,在全省16地市率先出台了工业经济“开门红”奖励政策,充分激发区市和企业的发展动力。在推进体系上,牵头制定了我市落实省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工作方案,逐月开展35个重点行业分析研判,依托企业大走访活动机制,“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解决行业和企业发展难题。1—10月,全市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达到74.3%,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5.7个百分点,工业运行回升向好的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g3 U5 n9 d9 ]; x$ L
02
( [% r# F7 O$ A0 Z& E6 T$ [. m
3 x* E4 B( m1 S! y* v
% }9 b" W! ]0 ~0 Z5 {8 I# q8 B% u3 K. ~  r( ?) \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 ^0 D; O$ Q; a9 k/ I
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 P" ]( v3 Z- M% j" O: N' v$ v) O; t% k, i* @6 f
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面推动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增强新型工业化核心竞争力。突出平台载体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做强医疗器械、碳纤维等6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1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全省第4,全市市级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达到486家。突出创新项目引领,分行业开展产学研精准对接,加快构建“技术攻关+产品研制+示范应用”创新生态,年内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204个、全省第4,累计培育首台(套)、首版次、首批次等创新产品141项。突出质量品牌赋能,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推动服装、食品、钓具等传统产业价值提升,光威复材等4家企业入选“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名单,天润工业获评全国质量标杆。经过持续争取,今年我们成功注册了“威海钓具”集体商标,这也是国内钓具行业首个集体商标,将对提升威海钓具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影响力产生显著推动作用。
4 f0 i8 q% [3 a+ j/ V03
7 W- h/ A( |7 \% D+ L
1 A  r# b7 C2 Y0 U- S5 ?
& z. K8 i2 E- b5 b' I. d* y1 Q$ _* O4 H4 C; t' I1 ?; B
做优链群产业生态

9 Z  L6 S4 }% L1 w# P0 U8 a
内生动力全面增强

+ `, a, C& C% @( [9 d3 y/ N
( ]& }$ ^( L( w  z4 O" |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力,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点”上强企业,深入推进“百亿企业”培育工程和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黄海造船、泓淋电力、广泰空港等企业产值增幅超过20%,恒邦矿冶有望成为我市工业领域第6家过百亿企业。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挖潜强基”工程,依托“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新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全市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805家。“线”上固链条,深入落实“链长制”,先后召开打印设备、碳纤维等6次专题会议,高规格举办第二届国际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会议暨全国“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全省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链产学研精准对接、“跨国药企走进山东”等融链固链活动51场次,20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升。“面”上育集群,实施产业集群能级提升行动,聚焦八大产业集群、10条优势产业链,做大做强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专业园区,累计培育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第2。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分别达到3个、10个,数量稳居全省前列,集群式发展效应充分释放。
# a+ y7 ^% p/ R0 U7 k04
: ~/ K) W5 y5 ?$ @
* K9 c2 ^" z, j4 E
  b) w4 o5 _# S7 s6 f  t* ~9 N7 [6 p% Q* z2 |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0 M6 s) y8 Z+ z+ j) {5 n0 }- x
产业体系筑牢夯实

; k% H8 C; H4 X( k: ~' g6 d* l( G
6 O7 J2 O' v2 Q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质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开展工业技改提级行动,实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251个,截至10月底更新设备9569台(套),占年度计划83.1%,1-10月份我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9%,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全省第1。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研究编制《威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加快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累计83家企业入选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名单,浦林成山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延伸,以建设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为抓手,引导企业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布局,不断催生个性化定制、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先后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2家。在今年“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和纺织服装分赛上,我市10件作品入围获奖名单,其中未来机器人、金猴集团作品分别获得大赛金奖。& q9 b1 x, }+ V. C- Q
05
) ?( l5 s8 O6 T; T3 h4 ?! Q9 S
, @. R4 M! m- g) s: B
6 U, n$ H0 u9 l1 I: ^9 P. J6 y  n
激活数字经济引擎

; p: s5 E" g! K/ ?( o1 J: B% U
融合赋能势头强劲

4 Y. w0 o  \/ X' x1 X7 r( @$ i. R3 @% K( U  d3 T4 r, j
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统筹部署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基建持续完善,深入开展直供电改造、疑难站址攻坚专项行动,累计建成5G基站8333座,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到100%,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和解析业务量超过1.2亿条。数实融合深度赋能,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晨星工厂”转型模式,9个项目入选省“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名单,新培育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6个、全省第3,全市省级“产业大脑”和“晨星工厂”分别达到4个、157个,其中海洋食品加工获评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全省12个)。核心产业加速跃升,谋划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集成电路“强芯”等九大工程分类施策,打印设备产业入选首批省级数字产业集群,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园区3个、全省第1。前三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8%,稳居全省前列。
- x5 T6 A' e# H+ [6 A' {从统计指标来看,我市今年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如何,主要有哪些特点?# l% n3 X- o1 y# X$ ]! v5 q

' j) e% ?8 M4 ^2 \: M( E( S" B& a
( S( _8 h8 z* E; z9 [" B3 }. q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列全省第8位,总体延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装备制造业夯实工业基本盘。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2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7.9%。8个行业中,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14.2%、56.5%、14.1%、19.9%。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9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5.8%,引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从主要行业来看,电子器件制造增长68.3%,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设备制造增长15.8%。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全市持续向创新要出路,向科技要动能,不断提高制造业科技含量和发展成色,全市先进制造业格局加快重塑,产业层次、企业质量日渐提升,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3%,居全省首位。总的来说,随着今年第四季度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落实,全市工业经济会继续保持向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对全市经济增长发挥重要支撑作用。6 ~* u. K8 K# p. q& l* V' f
5 W0 b7 ^+ d% F2 R
科技部门在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4 t& A4 u/ D" L/ j4 V( v7 }5 M- x+ e# A4 V
2 w8 U$ t; i0 r, e1 E4 q0 _
我市目前在制造业领域,培育储备科技型中小企业1006家、高新技术企业682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制造业领域,打造了华菱光电、天润工业、广泰空港、宏安集团等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企业35家。建设高端创新平台。高能级平台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澎湃的创新支持,我市在制造业领域拥有2家省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8家市重点实验室,覆盖了医药医疗器械、智能无人系统及装备、通信及电子设备、特种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船舶及海工装备等制造业领域。集聚高层次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人才基础。近三年全市培养制造业领域省级及以上人才72人,有力带动打印设备、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封测、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争取各类人才项目资金3300万元。今年,为充分发挥高校动力源作用,加快企业的创新发展,推出科技副总、协同创新工程师政策,选聘高校院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到企业担任技术或管理职务,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首批共推荐申报科技副总、协同创新工程师106人,其中制造业领域21人。推进关键技术攻关。针对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近三年支持推荐6项省重大创新工程获批立项,项目总经费1.49亿元。近三年为我市山东仁鸿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等113家制造业领域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山东省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争取省拨资金3795万元。研发补助支持和提升。近三年获省级研发补助制造业企业820家、1.13亿元。加大科研仪器共享政策宣传力度,推进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共用,截止目前,全市共有2973家企事业单位注册成为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会员单位,其中,参加入网仪器共享的会员单位122家,入网仪器数量达到1871台(套),原值13亿元;累计为企业提供网上预约服务8700余单,服务合同额7000余万元,已为200多家企业争取省、市创新券补助资金近2000万元。科技金融助力产业发展。今年以来为威海晨泰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6家制造业领域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8.63亿元的贷款支持,山东北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制造业领域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争取省股权投资支持4000万元。3 p! C2 @4 s( ^5 M! j7 e: f+ J
* b/ s, o0 o9 `7 @/ W2 A

4 g0 {2 R' [% K. ?8 [1 F5 b0 h3 W  U0 S/ d; z
我市在数字经济发展,特别是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上,做了哪些工作?下步有哪些部署?2 H( c/ V# p$ C$ c
& a# [: u- T9 P6 x' o6 G

1 E" ~0 ~( o5 D( L$ z* _近年来,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全力做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篇文章,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新赛道上,跑出了“威海速度”。强化顶层布局谋划。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暨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威海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为推动实数融合发展制定了阶段性的任务方向和具体目标。超前布局数字基建。在全省率先实施5G基站建设“一件事”集成办工作机制,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30座,获评国家“千兆城市”;建成全省第2个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企业285家;推动智算中心建设,中科融合算力中心威海分中心落户我市临港区。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招引培育了打印设备、智能终端、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领域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跨境电商、虚拟现实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780亿元。2024年,威海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支柱型雁阵集群,打印设备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首批数字产业集群。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累计认定智能制造示范项目214个,涵盖十条优势产业链。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打造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66个。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6.8%,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以数字化转型引领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常态化开展数字化标杆企业观摩学习活动,组织全市重点企业信息化负责人走进市内外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带动企业“看样学样”。在数字化领域累计培训超过6000人(次),培养省级持证数字专员377名,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近三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门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累计争取数字经济领域各级财政支持资金约1.13亿元。下一步,将积极把握和利用好数字经济发展的机会窗口,立足威海市实际,持续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聚力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着力打造综合竞争力强、产业优势突出的数字产业集群,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j86k6ro39i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