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g" W6 S: v. S( p3 |, x- d) v 本文转自:中国改革报 6 }7 |1 u; E" T' |. M" R1 _* m
□ 本报记者 孟佳惠
! D8 ^2 ?( z2 [ j 每年清明节前后,在外海洄游了上千公里的蓝点马鲛鱼开始陆续往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里进发,寻找适合的产卵地繁衍后代。正所谓“春事刚临社日,杨花飞送鲛鱼。但莫过时而食,宁轩未解芳腴。”这时候的马鲛鱼被浙江沿海群众视为美食,并起了个特别的名字“鱼吾”,土话谐音为“串乌”或“川乌”。 # s& |- P4 z1 o
“川乌”皮有点黑,其肉质紧实味美,少刺,营养价值高,民间有句话叫做“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鲳”,就是对马鲛鱼味美的赞誉。也正因如此,“川乌”成了众人追逐的“明星鱼”,捕捞强度也在升级。在层层密网网罗之下,蓝点马鲛鱼洄游通道受阻,进入象山港安静待产越来越难。同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马鲛鱼担任着“重要角色”。“象山港蓝点马鲛鱼是珍贵的资源,是大自然对宁波的一份恩赐,需要有更好的措施加以保护象山港生态多样性。”渔业部门相关人士表示。 / r9 t6 K; M* m: U
自2022年3月起,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忠实践行“两山”理论,将绿色发展理念“嵌入”检察底色,联动盘活多部门资源力量,着力构筑宁波湾海事公益诉讼实践基地,建立“蔚蓝渔港”海洋生态资源司法保护体系,建立蔚蓝渔港公益诉讼驿站,共谋山海之治、护航共富之路。 6 r1 K+ B5 n l! c5 E3 I) b5 D
加强公益诉讼推动海洋资源保护
3 D+ g1 ]/ T+ V. m4 o T 近年来,在海洋经济快速崛起的同时,违规倾倒工业固体废物、违法排放污水等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案件也逐年增多。为了加大力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奉化立行立改,通过以点带面、综合治理,生态岸线加快修复整治,还蓝点马鲛鱼“美丽家园”。 5 f4 b. _& n3 P4 R6 E: V' k
记者了解到,2020年10月,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农业农村局与区生态环境分局,在象山港海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进一步恢复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助力渔业可持续发展。 . U( z2 i7 {9 ~1 l
据悉,此次放流的苗种为3万尾红鼓鱼苗和100万尾日本对虾苗,总价值近3万元。公益诉讼检察人员、渔政执法人员、生态环保执法人员等在仔细检查完鱼苗和虾苗的活性和大小后,开始分工协作,将一包包苗种顺着滑道放流大海。 ( P5 X1 P% |* R3 v" B+ ]
据承办的检察官介绍,增殖放流活动是检察机关牢固树立恢复性司法理念,在严厉打击破坏渔业资源违法犯罪的同时,将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通过案件办理,积极督促违法行为人修复破坏的渔业资源生态环境,达到了“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水域”的目的。
6 R* ^8 E0 b' P" { 2020年以来,奉化区已侦破10余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均是禁渔期内渔民利用地笼或蜈蚣笼等禁用工具在沿海区域捕捞海产品。例如,沈某某明知浙江省海洋伏季休渔期的相关规定,仍然受妻子俞某指使,与其一起在奉化区某沿海村南侧海域放置禁用渔具地笼网10顶。当沈某某和俞某在上述海域将地笼网收到岸边时,被公安民警当场抓获,两顶地笼网被公安机关扣押。经称重,二人捕获的石蟹1.73千克、虾姑0.71千克、海鳗0.11千克、杂鱼小虾1.25千克。案发后,捕获的水产品均已放生。之后,该案件移送奉化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沈某某和俞某均自愿认罪认罚,且主动提出缴纳相关费用购买鱼苗进行增殖放流。经详细审查,两人均无前科,且捕捞水产品数量较少并已放生,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较小。同时,两人自愿认罪认罚并愿意开展增殖放流,积极修复渔业资源。奉化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两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并依法督促两人及时购买鱼苗用于增殖放流。 6 e2 G0 |' O @7 s/ _" E \0 m/ T
“考虑到涉案人员生活相对困难,且造成的危害较小,检察机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秉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并以修复性为首要目标的原则,让非法捕捞人员从一个“破坏者”的身份转变成“保护者”的身份。一方面借这个身份的转变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非法捕捞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则进一步推动海洋资源保护,有效实现打击犯罪和保护生态的双重效果,切实通过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更好地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承办检察官表示。 ) O i! K7 k7 o( I
优化检察供给助力海洋经济发展
0 V8 m5 R4 l5 ]7 i( V( y8 i& k/ E 海洋是个经济“富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如何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奉化检察机关不断探索,优化检察供给,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 d9 p- C. y0 Z
“每年3月份到7月份,象山港海域禁捕马鲛鱼,渔政部门也常常在巡查打击违法捕捞行为。”2023年4月,奉化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再次来到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跟踪了解该处生态环境修复整改后的管理情况,并向周边渔民询问马鲛鱼捕捞、保护相关情况。
: K6 s6 D8 A3 c. }8 k 原来,奉化区该海域非常利于蓝点马鲛鱼生长,每年清明前后,蓝点马鲛鱼都会洄流到该海域附近交配产籽,产籽完即游归大海,渔期非常短暂。2010年,农业部批复成立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该水域也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蓝色粮仓”之一。2022年初,《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的配套问题清单中反映了该水域遭到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由于某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紧邻该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生态红线,该项目的开发造成部分海岸林地破坏,堤坝外围海滩落石也对马鲛鱼产卵、索饵造成一定影响。 4 n. R1 C9 q! J$ w/ c7 R
上述警示片曝光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及时下发关于加强协同配合助推警示片所涉问题整改的通知,将该案线索交办给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快速反应,联合宁波市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并指定奉化区人民检察院办理该案。浙江省、市检察机关多次到奉化参与现场勘察,对案件办理进行指导。2022年3月以来,奉化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开展多方调查,加强对问题线索的跟踪监督及核实取证,查明了该水源保护区确实存在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可能损害蓝点马鲛鱼渔业资源,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 r7 {6 ] B4 D% W0 O. m: Z 奉化区人民检察院及时加强与多方行政机关的协同配合,通过召开座谈会、圆桌会议等形式听取专家意见,协调委托专业机构出具专业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进一步了解该工程对马鲛鱼产卵、索饵造成影响等生态破坏的情况,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共商对策。同时,针对破坏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行为,奉化区人民检察院向负有管理职能的单位制发检察建议书,要求对该破坏行为进行查处,依法恢复蓝点马鲛鱼产卵繁殖水域环境。
" j- x+ W2 s$ d) D- p" b/ ~ 为了更好地保护蓝点马鲛鱼,奉化区人民检察院还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在该保护区多处显著位置竖立了警示牌,强化日常监管,建立以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为重点的长效机制,采取全面巡查与重点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水域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物种资源及其栖息环境。
- ^, P: J5 i, g* f* [ 多方协作联动守护长江“蓝色粮仓”
1 [% _) U) n# L1 L# n' @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近年来,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目标,奉化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牢牢把握公益核心,持续深耕“海洋检察”品牌,主动作为,不断探索,切实履行海洋公益诉讼监督职责,助推海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海洋治理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检察守护的印记。 ) S9 s& I7 l% z& U/ O3 e0 l8 j, q
2020年7月底,由宁波市人民检察院牵头,北仑区、鄞州区、奉化区、宁海县、象山县五个检察机关共同协商决定,建立象山港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联动协作机制。通过象山港区域检察公益诉讼联动,实现“多方协作、跨区域联动”,进一步凝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合力,聚力推进美丽海洋建设,构建新时代和谐海洋生态环境。 $ g* X1 t; t6 r; {5 J. a
该协作机制明确,对涉及跨区域公益诉讼案件,实行案件联合办理;对未涉及跨区域公益诉讼案件,在调查取证、检验鉴定、人才资源、检察技术等方面加强异地办案协作。
5 H* e2 @0 L1 l( k" Q! z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针对该经济带内蓝点马鲛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遭到生态破坏的现状,检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最高检交办,省、市院督办,基层院办理的四级联动方式推动问题源头治理,积极践行‘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深入推动多部门共同参与,通过融合监督方式开展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最大限度保护长江流域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检察力量。”奉化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3 S3 W& O. Y1 B3 m4 ~2 L9 M9 @* Q- P: A. s' T% Y, J4 I: F
: P+ [1 G* o- o
w7 o% h$ U) j' s, M8 X+ Q$ E: h
: S- c) g# ]8 p% _8 s# _ `% h
) ]5 P$ [' U% J6 S$ G3 K
4 R. N( D9 V9 l' O( Q# i) X
8 n% v) G( V" t. m& y- @" Z% W
- a# n+ c2 i& x1 l5 a6 u4 Q
6 W* C( i8 x9 r) ?2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