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观测团队发现1000多头鲸豚动物 -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

[复制链接]
点击 生态海南 关注 - x+ |( [" T$ r$ x' e0 Z' L

$ }9 W: D7 P d5 A) y a5 m& I+ n

无人机拍摄到的领航鲸鲸群。记者 王程龙 摄

, [6 Z! g+ y+ | p i5 c: l u

“有海豚,快过来看!”7月6日早上5时许,当中国渔政46016号船航行在海南岛东部海域,大副黄史远瞭望发现后跑出驾控台,连忙找到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航次首席科学家李松海。

; G/ N- T7 o2 _; X+ q 9 P3 ~( o; W) V

  海是那么宁静,无风无浪,如同镜面。忽然,一群海豚悄悄露出流线身躯,水面荡出层层涟漪。

( o/ Z/ _1 R/ ^2 f( Y9 c

  “是弗氏海豚。”李松海马不停蹄登上轮船顶层甲板,经过仔细比对,确认了这种远海上的“土著”。它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体背部呈深灰到棕灰色,腹部白色,由口角通过眼至肛门后方有一蓝黑色宽带,以此带分界上侧为灰色,下侧为白色。

' U5 v' |3 S, i

  这是短肢领航鲸“海棠”放归后的首次回访暨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中,首次发现弗氏海豚活动迹象。起初,天还有点黑,朝阳慢慢露出头,阳光给海面渐渐镀上一层金辉。不到半个小时,观测团队带齐无人机等设备齐聚甲板。

1 K7 l* _% F0 Q: |$ d: w

  “船头有一大群,给我们带路呢。”在现场观测的记者飞起无人机,粗略一数就看到数十头海豚。有的伴游,和船一起向前乘风破浪;有的跃出水面,撒欢嬉戏;有的冒出水面换气,“噗”地喷出小气柱……蔚为壮观。

$ k, L' a1 G& C* J+ N# y' Z

]1 h) L, f+ w" S! _( g: q2 F1 h- D

弗氏海豚群在船头畅游。记者 王程龙 摄

; d9 ~; [* d! n0 U1 f. Y$ Y# V

  太阳逐渐爬升,海风大了起来,给甲板上的观测人员带来丝丝清凉。鲣鸟从远方飞来,一只、两只、三只……船的周边,更加热闹了。原来,船舷右侧附近,很多迷你的鱼儿,不时跳出水面,变身“飞鱼”,就像在水面高速打水漂,几秒就没入水中。鸟儿扑腾着,极速俯冲,和“飞鱼”竞速,一派忙碌捕鱼景象。

2 _' U! J0 @" g5 Z3 w

  “快看,是喙鲸。”在甲板上观测,李松海通过望远镜“扫”到,只有几头,但是很快,它们就潜入到海中。“这种鲸的群体数量多在几头,不喜扎堆,出水时间短,潜水时间很长,非常神秘,平常难得一见。”大多数观测人员与之“擦肩而过”,屡次搜寻,没有再发现喙鲸的身影。

0 K7 r4 n# H4 g. b! t

  在观测的过程中,三亚鲸豚救护队队长李海勤在船头附近发现了一种俗称“鬼头刀”的鱼,“学名叫鯕鳅,它们的身上五颜六色,是海里的‘现眼包’。”阳光中这些大海“精灵”欢快畅游,让人流连忘返。

( `% y) m4 ~% L5 U" {0 D

  “我们在昨天还观测到糙齿海豚,一下子有好几十头。”常年研究海洋生物的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人员刘明明说在多年的海上观测中曾数次看到过这种海豚,但是此次回访调查活动一次观测到这么多头,“是很难得的,让人难忘”。

$ ~! p4 r3 y9 K- M6 N6 _( `

  当天上午10时许,大家还发现了好几群短肢领航鲸,一直到晚上7时,一路相随,共计观测到两三百头。据统计,观测团队当天共发现1000多头鲸豚动物。

: k$ N# Y% B1 H4 n

  “挺进深海,观测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李松海表示,根据现场观测情况,大家深切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万类霜天竞自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南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宝藏”。

5 S7 S& K! B c: w4 I

来源:海南日报

8 I, N$ E# O: [2 M$ e$ e( p

关注我

1 K5 X0 e/ z; D# j8 D

发现更多精彩

k z. O) H! b: s3 ^, \1 c8 N+ h; g, k8 T 8 _" h) _. P0 M* I* K5 x 4 r" W& N5 w f( }- Z ; |( N% r, Q8 i# C. `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永不堕落
活跃在2025-1-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