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是谁,创造了海洋地质调查史上的新辉煌? - 海底地质资源调查

[复制链接]
1 u/ ^1 ^; Q9 M6 I2 E2 t
1 o1 d# {$ n& j! Y/ u
# O, R6 ~ c8 W" Z5 E4 p8 u
1 S! ]: u- O( z8 i$ r1 ~# I
4 q4 Q# p$ s! x
$ k! p; |$ [) u H8 @
五月的青岛,海风轻柔,海浪舒卷。5月28日,一场以“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奋力推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正式发布了“全面反映我国管辖海域地质资源环境全貌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性成果实现全覆盖”这一重大成果。这套集综合性和原创性于一体的系列成果,有效填补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地质国情调查的空白,成为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砥砺奋进二十余载,风雨兼程铸伟梦。从1999年到2024年,在自然资源部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牢牢把握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基本定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心组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坚持“以海为主、面海发展、向海图强”的发展之路,联合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和多家涉海地勘单位形成“大兵团”作战模式,共同成就伟大蓝色梦想。我国著名区域地质调查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听闻这一重大成果发布的消息后,特意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表示:“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成果,在新发现新模式创新,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新数据新资料的积累,新理论新认知的升华等多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创造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史上的新辉煌。”* y9 e1 {2 p5 N: T1 r

1

新时代海洋地质调查的有力支撑 ) V; N0 k- k; O. U! P) R

步入21世纪以来,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博弈、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战略新空间,竞争的领域“从水面到水下、从浅海到深海、从近海到大洋”,已经转变为全方位的竞争格局,可谓是拥有了海洋,就掌握了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我国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安排。为凝聚新时代、新征程道路上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发展共识,快速提升管辖海域地球系统科学和资源环境国情认知水平,强化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中的“开路先锋”作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多家涉海科研单位举办了“第一届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会议”。此次会议上,根据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发布的信息显示,这项成果开创性地实现了我国管辖海域1∶100万海洋区调全面覆盖,1∶25万海洋区调覆盖率达到了15.2%,探索启动了1∶5万海洋区调试点,掀开了管辖海域大比例尺调查序幕,缩小了与发达海洋国家的差距。更重要的是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性成果首次以实测资料为主,编制了中国海及邻区综合性与原创性的海洋地质系列图件29张,全面展示了我国管辖海域地形地貌、沉积物类型与分布、地层结构、构造特征、矿产资源、环境地质等基础地质信息。与此同时,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有力促进了地球系统科学发展。该成果提出了“东亚洋-陆汇聚带多圈层作用”和“南海弧后扩张与左旋剪切”理论模式,重塑了东亚大陆边缘构造格局;建立了中国边缘海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统一了中国海域中-新生代地层格架,提出了中国东部海域“陆源条带状”和南海“多源环带状”沉积分异模式,建立了四大海域晚第四纪标准钻孔。3 g Y! H3 N) F) o: _# z

“另外,该成果创新形成了20余套技术方法,制定了15项海洋地质调查规范和标准,建成了我国海洋地质大数据中心,形成758个数据集,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全流程数据有效衔接,为新时代海洋地质调查提供了有力支撑。”青岛海洋所副总工程师张勇介绍道。

潜标回收! ]2 O+ ~# S; u3 V

2

发展蓝色经济志在必行2 ]7 t- E$ F7 C& }1 `: s: {7 q

海洋不仅拥有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贸易的重要通道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舞台。

美国上世纪90年代已完成两轮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完成其沿岸和大陆架大比例尺地质图的测绘;日本完成其周边海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部分重点海域已达到1∶5万调查程度;韩国也已实现了其邻近海域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相较以上国家,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起步晚,起点低。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建立,随即启动《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开启了1∶100万南通幅、永暑礁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调查,拉开了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序幕。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发布,明确提出“实施海洋地质保障工程”,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迎来了快速发展。至2015年,我国已完成全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20个图幅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同期开启了中大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21世纪,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及大,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海洋区调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服务方向由以往支撑找矿和海洋权益维护为主,拓展到服务资源安全保障、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生态保护。2016年-2019年,青岛海洋所和广州海洋局深入总结,提升认识,发布了“一图一库一报告”,即中国管辖海域第一代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系列图件、中国管辖海域第一个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数据库、中国管辖海域第一部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报告。“我们秉承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高屋建瓴地谋划海洋地质工作顶层设计,优先开展重要盆地区、权益攸关区、岛礁建设区、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区和生态保护区海洋区域地质工作,开展重点海域1∶25万和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探索‘形散意不散’的海洋基础地质调查之路。”青岛海洋所副所长王宏斌表示。 m+ ~$ Q7 m8 h9 W+ s/ p$ M9 H/ J

二十余载海洋区调,二十余载风雨兼程。一代代地质人,不负重托,在海洋中历经艰辛浇灌出了美丽“花朵”,这为我国发展蓝色海洋经济,探获蓝色宝藏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导   缆% _. u/ w8 \/ `& n$ Q. |3 @

3

地质成为海洋经济建设重要抓手 ; i6 [! i: O: K; c2 Y

海洋是生命之源、资源的宝库、气候的调节器和交通要道,发展蓝色海洋经济,需要摸清海洋地质状况。

“海洋地质学在海洋科学和地球科学中都有着重要地位,区域地质调查与编图无论在陆地还是在海洋都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地质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对于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张勇介绍。在东海和黄渤海海域,2023年10月,青岛海洋所申报的“我国管辖海域(黄海长山列岛海域)首批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科技创新与示范引领”项目荣获二等奖。该项目基于实测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编制完成我国东部海域首套1∶5万系列地质图件,包括地质图、地形图、地貌图、沉积物类型图、环境地质因素图等,创新“主图+”的1∶5万地质图编制方法,实现了从传统的平面编图向“三维编图”的转变,揭示了浅表地质到中深部地层结构的综合特征;首次系统获取了调查区基础地质要素,在海岛构造演化、黄渤海贯通、成矿地质背景等关键地质问题方面取得了创新性认识;形成了陆-岛-海统筹的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技术体系,建立了复杂海域浅地层剖面探测方法,探测质量取得突破性提高。 # h/ |' C; [9 I% y H: w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以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不断提高成果的实用性。在服务沿海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广州海洋局和青岛海洋所编制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地质资源与环境图集》《西沙群岛海域基础地质与环境图集》《长山列岛海域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等10余套图集,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环渤海经济带等区域协同发展。

0 O& e3 D9 ^" }7 J# h

. ~8 Y. a2 e# }0 b& [: E

海底摄像3 V! C2 S8 f$ \! P# k

9 R/ v- F, u3 |9 m; ]( f. c7 D

放置仪器

, u' x5 q8 W4 ^5 S

在我国南海的调查工作中,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海南岛及邻近地区获取海陆一体的高质量航空重磁数据10万测线千米,覆盖面积18万平方千米,厘清了琼州海峡地区活动断裂与新生代火山岩的分布,为跨海通道规划提供了地球物理参考。

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建立了全新世以来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演化模式,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三角洲地区陆海交互作用的影响机理;定量评价了辽河、黄河、长江、闽江和珠江五大河口底质沉积物环境质量,为提高河口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海洋矿产资源约占地球表面积的一半以上,在陆地矿产资源不断匮乏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均把目光瞄上了海上资源。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弥补陆地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海洋区调作为地质找矿基础性工作,以此为基编制出版的地质图、构造图等系列图件及多部专著,服务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累计圈定含油气盆地13个、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区40个、重矿物砂矿资源潜力区85个、建筑用海砂资源潜力区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热液资源有利区10个,为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靶区。由青岛海洋所负责,其他17家科研机构和院校等单位500余人共同参与完成的“1∶100万大连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为地质环境保护、油气资源勘探、涉海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地学支撑。其成果直接为国家、社会服务,已为冀东油田、中国海洋大学等7家单位在渤海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油气、砂矿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工程建设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海南省海洋区调工作中,广州海洋局地质工作者累计探获锆英石、钛铁矿、金红石及稀土矿物砂矿等多种稀缺矿产,其中可供建设用海砂资源量15亿立方米。在油气资源方面,地质工作者通过海洋区调工作,先后完成渤海、黄海、东海北部和南海等海域高精度航磁调查,覆盖面积210万平方千米,占管辖海域面积70%。调查成果有效支撑了海域基础地质调查和油气资源调查,助力海洋强国建设。从东海到南海,从浅海到深蓝;二十余载劈波斩浪,二十余载春华秋实。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不仅极大地增进了对海洋地质资源环境国情的认知,实现了我国海洋基础地质成果的更新换代,而且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完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有效服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国是海洋大国,摸清海洋资源家底对于今后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尤为重要。但是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相比于发达国家程度仍旧偏低。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作为海洋地质工作的“开路先锋”,需要面对新时代和新要求,需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进一步守正创新,提高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质量与效能,拓展内涵与外延,让更多的海洋地质产品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领域“用得上、用得广、用得好”。7 U) [! m. ~9 }7 r8 P

“展望未来,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要求,聚焦地质调查‘三步走’‘三级跳’目标,坚持‘三性’定位,‘形散意不散’部署实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针对性开展1∶25万、1∶5万海洋区调及专题填图,推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此,青岛海洋所相关负责人对于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1 B" Q l# i! B% l. N) e3 S

来源:中国矿业报

! {! j0 M% K* {- B
$ K0 \; i& D" }* z" h
; [0 K8 Q7 ?* ?
4 U9 T/ U, H+ G* ~0 k
; X0 c+ S$ o9 v1 r& a) s# Z
/ C4 ~5 w L" x& p4 H
/ {( J/ ~2 M- L" R- ?9 o! V* v# T: Y: k 5 o+ Y$ f' |0 z8 M: P& a9 ]$ D( b / Y" H" n& e7 |7 f; ], a- B9 I" N; R! A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太美
活跃在2024-11-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