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快讯 | 4.6-4.12 - 海底浮游生物采样装备

[复制链接]
! s- H! B% c* m5 a. T% k5 V

: J" I9 ^9 F X1 E

2024年第13期 总第270期

( t f U" u/ @

2024.4.6-4.12

/ q1 P& U6 @* B# g, c3 L' }5 p

助您快速了解海洋热点资讯!

海洋热词0 o6 }: f$ u/ r+ ?7 F; o

数据来源于海洋类新闻网站中近一周的词汇热度统计快讯速览【海洋政务】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回国中美举行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议杭州湾海上综合观测平台设备安装就位全国首个“负碳海岛” 产品总值近6亿元河北十万亩养殖用海整体论证完成福建开展海洋联合执法行动【海洋产业】“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最大水下生产设施安装就位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顺利开工浙江舟山庙子湖岛自愈式海岛智慧微电网投运广西-东盟海洋产业发展联盟成立【海洋科研】我国自主研制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投入使用首次“中斯联合海上鲸类科考调查”在斯里兰卡举行海洋环境智能快速预报技术研发获突破海洋十年蓝色循环全球执行中心在青岛成立琼海政府与海南大学共建海南蓝碳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学术论坛】“全球海洋治理与合作的关键科学问题”学术论坛在青岛召开联合国“海洋十年”大会“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边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 t; B! b7 r) k" E8 a

国际海洋动态

5 L$ _- Q9 I+ V# s# }2 |$ K

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会议取得多项进展

北极研究资助分析报告发布日本修订海洋能源矿产开发计划法国支持海洋生物基因测序海洋政务, E& T! r" [* z+ J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

- M' u, i0 l/ d. }$ K

完成考察任务回国

4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停靠山东省青岛市,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全部返回国内。自然资源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青岛奥帆基地码头举行欢迎活动。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宏,山东省副省长陈平,青岛市市长赵豪志等出席欢迎活动并致辞。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第40次南极考察是在我国南极考察走过40年光辉历程的重要时刻,进行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科考活动。此次南极考察,首次由“雪龙”号、“雪龙2”号与“天惠”轮3船保障实施。考察队于2023年11月1日从国内出发,历时5个多月,总航程8.1万余海里。考察队在时间紧、任务重、恶劣环境频发的情况下,经过52天艰苦奋战,高标准建成秦岭站并开站投入使用。同时,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等前沿科学问题,完成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罗斯海、南极半岛邻近海域、普里兹湾等海域的调查监测;开展了生态系统和近岸海洋、土壤、地质、大气、雪冰、空间等环境的综合调查监测,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7 @! J5 |4 }: i `! L+ K9 X. N

中美举行

z2 o4 R7 @& F& G& |2 X1 q% M* Z3 i

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议

近日,中美两军在美国夏威夷举行2024年度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议。此次会议旨在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动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双方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就当前中美海空安全形势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对2021年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以来的《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讨论了改进中美海上军事安全问题的措施。期间,中方指出,舰机安全与国家安全密不可分,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以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名危害中国主权和安全。中国军队将继续依法依规回应一切危险挑衅行动,坚定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 9 V8 D) i/ M- x5 L

(来源:国防部)

+ l5 {" C. {3 j

杭州湾海上综合观测平台

3 m$ I0 [1 E9 t6 B6 ~/ r! o, x: d

设备安装就位

近日,宁波海洋中心顺利完成平湖市杭州湾海上综合观测平台仪器安装。本次安装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系统,用于测量潮汐、海水温盐、能见度、气温、气压、湿度、降水等。由于平台离岸远、潮差大、海流急、交通成本高,中心技术人员结合现场情况和仪器安装要求,因地制宜,完成仪器安装,使数据顺利回传岸基接收平台。杭州湾海上综合观测平台位于杭州湾中部海域,位置独特,杭州湾又是全国受潮汐影响最大的河口之一,一直以来缺少可靠的海洋水文气象等数据记录。平湖市杭州湾海上综合观测平台是中心负责运维的首个远距离岸平台,该平台的投入使用,有效填补了杭州湾海域离岸观测资料的空白,同时为浙江省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对提升中心观测设施运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来源:自然资源部东海局 5 A$ I1 A( I3 ?! W. T

全国首个“负碳海岛” 产品总值

" A. @( s- E' Q8 G# z( W# Z6 }, u

近6亿元

近日,《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报告(2022年度)》发布,2022年灵山岛生态产品总值为59474.45万元,为山东乃至全国海洋海岛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样板。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调查分析灵山岛森林、灌丛、湿地、农田、草地、城市、海洋和其他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及分布,全面掌握了生态产品数量、空间分布、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等基本信息,形成了具有灵山岛地域特色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价值总量核算。此次核算结果主要包括陆地生态系统生态产品实物量与价值量、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产品实物量与价值量。灵山岛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将作为生态资源权益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产权交易。这将为区域创新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价值链积累资金,为经营开发探索路径模式。 : A# ]2 o3 q w1 u, C

(来源:科技日报)

% G* @2 [1 D; }) n4 d

河北十万亩养殖用海整体论证完成

日前,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了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开放式养殖用海(北区)集中连片开发区域整体海域使用论证,涉及248宗、面积10.25万亩集中连片养殖区域,并通过专家评审。这也是河北省首次开展集中连片开发区域整体海域使用论证。由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区域整体海域使用论证,在减轻渔民资金负担的同时,地方海洋管理部门不需要逐一评审海域使用论证材料,248宗养殖用海均可使用通过评审的整体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直接为养殖户办理用海手续,减少用海审批时间,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 ` ^$ I& s, Q6 M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8 ~) ~6 l4 ?5 M% `. k o

福建开展海洋联合执法行动

近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闽东执法支队在辖区海域开展福建海洋“蓝剑2024-3(132次)”暨“商渔共治”联合执法行动。根据辖区具体情况,执法总队闽东执法支队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渔船职务证书配备不齐、擅自改变作业类型等违法行为。行动中,执法人员通过船载甚高频、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过往船只、渔民进行政策宣传,引导合法生产。本次行动,共出动海渔执法人员89人次,航时35小时,航程422海里,登检船舶7艘,查获涉嫌违法违规船舶4艘。 ' k, v5 a4 Y( O. C5 y2 d' e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海洋产业 ( s% V( F$ e$ ^) ~ f) j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

6 C' s/ [ M2 |/ O& ]4 x

最大水下生产设施安装就位

4月9日,“深海一号”二期项目水下工程作业取得重要进展,重量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全部3套深水水下中心管汇顺利安装就位。这是中国海油自主建造的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首次应用于开发深水高温高压油气藏,对强化我国深水油气开发装备产业链、提升深水复杂油气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项目位于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的琼东南盆地,距离海南三亚市约132千米,距离“深海一号”能源站约70千米,是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项目,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近千米,部署12口水下气井并新建一套深水水下生产系统。二期工程建成后,“深海一号”能源站将通过脐带缆对其进行远程控制,充分依托现有油气生产装置,经济高效开发深海油气资源。(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5 M- p7 ^8 a$ C7 P/ k) ?

- t; b* X) y' w6 ^. k( h. D

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

% ^$ y1 b2 A5 P$ _

“湛江湾一号”顺利开工

4月8日,由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开工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这一重要平台迈出从研发到建造的实质性步伐,也是湛江湾实验室助力湛江市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落地。“湛江湾一号”是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具备海上半潜养殖、自主航行避台、绿色能源供给、人员居住舒适系统控制智能等特点。平台总长154米,型宽44米,型深24.25米,养殖水体8万立方米。该平台引入航行动力系统和动力控制系统技术,既能在全海域游弋进行漂浮养殖,又能在适宜水深长期系泊养殖,实现海洋空间资源充分利用。(来源:人民网) + [. [5 K$ f0 m# X

浙江舟山庙子湖岛

- _6 ^1 a( H0 @2 W. C+ K

自愈式海岛智慧微电网投运

近日,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投资建设的自愈式海岛智慧微电网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庙子湖岛正式投运,新建1兆瓦光伏每年大约能为电网提供102万千瓦时清洁电,可替代标准煤约311.1吨。该微电网将有效保障东极供电稳定可靠性,实现从“用上大网电”向“用好绿色电”的迭代升级海岛智慧微电网包括新建了4.3兆瓦发电站、1兆瓦储能、1兆瓦光伏。平日里,微电网与大电网互为补充,为东极用电提供双重保障。当35千伏线路故障停运时,微电网会无缝切换到离网运行模式,快速恢复海岛供电。9 }2 ~; N# _/ p" B" N* `8 p

(来源:新华网)

+ M( A- i9 T' z0 \/ ~9 h

广西-东盟海洋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近日,广西—东盟海洋产业发展联盟在南宁正式成立,旨在积极服务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助力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该联盟汇集了100多家入盟企业,首届轮值主席单位为广西海洋研究院、广西中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畅通连接政府、科研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合作渠道,联盟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进一步发挥海洋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聚焦海洋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影响和制约海洋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等难题,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学术论坛、政策咨询、招商推介、成果转化等形式,建立各成员单位互联互通机制,共同推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综合利用,全面推动海洋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化广西与东盟国家在发展蓝色经济、维护海洋健康、提升海洋科技水平、传播海洋文化等海洋领域的广泛合作,为推进全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同东盟合作不断注入海洋新动力。% E& `$ O' s5 U0 H! {' K: i/ v% Z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海洋科研 ; f3 N0 O5 }* o" t; t

我国自主研制

& c r- L7 X, y# ?: s

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投入使用

4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单位自主研制的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合作者号”在深圳大鹏海域投入使用。该浮标能够把波浪能转换为电能,为海洋仪器研发提供了具有充足能源的测试平台。“合作者号”浮标直径3.3米、高9米、重9吨,符合航标设计标准,这意味着该浮标在搭载海洋生态监测仪器设备的同时,也具有传统航标的导航功能。目前,“合作者号”浮标已搭载了多个传感器和监测设备,不仅能够实时监测温度、盐度、pH值、溶解氧等传统海水环境要素,还能监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等反映海洋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下一步,科研人员将利用“合作者号”浮标加强海洋生态监测仪器技术研发,并以此为平台汇聚海洋产业链上下游力量,进一步支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t9 n9 N1 ?. O1 Q2 w, x

(来源:新华社)

. }$ ?; Q8 R# ?: u4 E7 d5 ~$ y

首次“中斯联合海上鲸类科考调查”

$ g9 [/ r p/ e; U/ ]5 X

在斯里兰卡举行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室研究员李松海一行6人赴斯里兰卡开展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和保护合作。期间,访问团在斯里兰卡国立水资源研究和发展局(NARA)以及卢胡纳大学举办“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与保护”培训研讨会;并顺访凯拉尼亚大学,与该校动物与环境管理系科研人员就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和保护合作开展了交流讨论。此外,访问团成员与NARA合作团队在斯里兰卡南部海域成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中斯联合海上鲸类科考调查”,对斯里兰卡南部海域鲸类资源展开了初步调查。该航次共目击到鲸类动物23群次,包括布氏鲸、瓶鼻海豚、长吻飞旋海豚等多个物种。并且,中方访问团于海上科考期间针对斯方参航人员开展了“鲸类调查技能现场培训”,共培训斯方来自NARA,斯里兰卡海洋大学及卢胡纳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年轻科研和保护人员20人,帮助其提升了鲸类研究和保护管理能力。此次在斯里兰卡海域与斯方合作方共同开展的海上联合鲸类科考调查,是该研究团队首次走出国门开展的海上鲸类科考调查,也是首次“中斯联合海上鲸类科考调查”。(来源:中国科学报) 3 l, Z6 e) e+ Y, |3 ]8 P

海洋环境智能快速预报技术

' P& S f$ {3 L& I

研发获突破

近日,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牵头实施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专项“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海洋环境快速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的中期评估。该项目在数据融合重构、延伸期智能预报、复杂机理挖掘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形成了“联合质控-快速融合-迁移重构”的一体化海洋环境数据融合技术体系,发展了数据驱动和物理约束相结合的智能预报核心技术,确定了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和复杂海洋环境参数的关联关系和阈值范围。该项目接下来将重点推进智能轻量化快速预报系统集成和业务化应用。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X& K7 P! A- ?, ]

海洋十年蓝色循环全球执行中心

3 [) i! _; z3 y( m( |

在青岛成立

近日,“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与“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创始单位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发起成立“海洋十年蓝色循环全球执行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建设“蓝色循环”项目,共同助力实现联合国“海洋十年”目标。“蓝色循环”项目2023年获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构建了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储存—运输—再生—制造”全流程可视化的闭环治理体系,实现了海洋塑料“从海洋到货架”的全过程可视化追溯,有效动员各方参与海洋垃圾治理。“蓝色循环”行动实施以来,得到了联合国及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等国内外企业、组织也积极参与。(来源:青岛日报) ; z1 R$ x S" M0 \. T

琼海政府与海南大学

4 j4 Q( o0 T C7 p0 c& i

共建海南蓝碳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近日,海南大学与琼海市人民政府将共建海南蓝碳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海南蓝碳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将依托海南大学人才及科研优势和琼海市的资源优势,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推动蓝碳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研究院将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蓝碳科学技术研究平台。该平台旨在促进蓝碳环保等科技成果产出、转化和推广,完善产学研合作、产教研融汇机制,着力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海洋生态环境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培育壮大绿色新质生产力,激发低碳产业新动能,助力琼海争创“双碳”工作优等生。(来源:海南日报)学术论坛1 `8 O$ U2 r4 f7 R( `7 c/ I

“全球海洋治理与合作的关键科学问题”

0 {" q5 Q- G. [" m

学术论坛在青岛召开

近日,自然科学基金委第366期双清论坛“全球海洋治理与合作的关键科学问题”在青岛召开。本次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国际科研资助部、生命科学部、交叉科学部及计划与政策局联合主办。论坛主席由崂山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长张占海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院士共同担任。本次论坛安排了3个主题报告,围绕“海洋十年与科学变革”“海洋观测与技术变革”“国际合作与治理创新”等三个议题安排了11个专题报告,进行了分组讨论和集中研讨。与会专家深入剖析了全球海洋治理与合作的现状、热点、发展趋势及重大挑战,凝练了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和亟需突破的技术瓶颈,并围绕国际合作,科学基金如何支撑全球海洋治理与合作提出了诸多具体建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偲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郝芳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院士、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罗智泉院士、同济大学翦知湣院士等相关领域的50位专家代表,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主任郭正堂院士、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姚玉鹏、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张永涛、国际科研资助部副主任殷文璇、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及相关工作人员,自然资源部有关同志参加本次论坛。(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v D$ P9 i) x- c% u' i) R" _

联合国“海洋十年”大会

6 h( P H$ e! p/ m9 A; G

“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边

) V( F/ V0 e3 v

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

当地时间4月9日,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主办,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承办的联合国“海洋十年”大会“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边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围绕“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深入海洋,深入未来”主题,邀请全球深海典型生境领域的嘉宾共聚一堂,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深海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积极务实推进“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的合作与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首席科学家李家彪做研讨会主旨报告,介绍“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及2024年国际航次相关情况。圆桌讨论就“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未来发展方向、国际航次的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深海生物多样性以及深海生境前沿技术领域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深海领域相关国际组织,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士、挪威、日本、比利时、芬兰、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厄瓜多尔等国相关科研教育机构和业界代表约60人参会。通过此次边会,国际学者对我国在深海典型生境发现和保护领域所作工作和努力有了更深认识,国际航次的开启也向国际社会展示出我国开放、共享的态度。各国学者的深度交流,为拓宽我国深海环保“朋友圈”,推动更加务实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j- i6 L6 b: F& U9 Z. ]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国际海洋动态 " O3 f. E# C7 V; p7 d' s

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会议

* X! S& ?1 n) m, s4 Z' b( z

取得多项进展

近日,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结束了第29届会议的第一期会议。会议期间,各方就若干专题展开讨论,包括关于区域内矿产资源开采条例草案谈判、环境阈值和区域环境管理计划的进展、区域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管理做法的重要性、试采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会议一大亮点是批准了国际海底管理局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之间的谅解备忘录,强调在深海渔业管理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方面开展合作的重要性。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强调,本届会议再次表明成员国致力于推进深海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监管框架,确保以负责任的方式开展活动。(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R( s7 l+ ^, {

北极研究资助分析报告发布

日,北极大学联盟研究分析和文献计量学专题网络发布《北极研究趋势:2016~2022年外部资助》报告。报告更新了关于北极研究全球资助情况的评估,研究分析了7年间的数据,涵盖600多个资助者及超700万笔资金,总金额超2.4万亿美元。该项研究发现: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是主要资助方向;美国是在支出和项目启动上贡献最大的国家,加拿大和俄罗斯分别位列第二、三位;北极研究机构发挥重要作用;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的研究人员贡献显著;欧盟资金支持较集中;私人资金和基金会捐款占比较低。(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i7 j* [8 }5 M

日本修订海洋能源矿产开发计划

近日,日本经济产业省修订了新一期《海洋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计划》。该计划由经济产业省制定和审查,以体现《海洋基本计划》中规定的发展目标。计划对每种类型的海洋能源和矿产资源都规定了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路径、必要的技术开发以及公私部门的配合。之前的计划强调海洋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修订后的新一期计划增加了分离和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地下的技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v* T! ~. u; G$ G* `' i

法国支持海洋生物基因测序

近日,为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牵头发起了一项研究计划,旨在对法国本土和海外领地沿岸海域4500个海洋真核生物物种进行采样和基因组测序,并创建首个“海洋基因组图谱”。在该计划框架下,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将组织海洋生物样本采集工作,对样本进行分类鉴定并保存。采样完成后,标本将通过零下80℃极冷链运往巴黎附近的基因测序中心,最后被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入馆藏,基因测序数据和馆藏样本均将免费提供给研究人员使用。此项采样工作将持续到2029年,测序工作将持续到2031年。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W( l# n' c3 R

海洋快讯 | 3.30-4.5

1 a. D* E3 K: i

海洋快讯 | 3.23-3.29

; D' ?8 h1 m& K4 z9 S+ b

海洋快讯 | 3.16-3.22

1 t T% i% R1 ~

海洋快讯 | 3.9-3.15

- s3 G6 Q% f0 o) [& w

海洋快讯 | 3.2-3.8

4 e# z% o! W: G- }% R) D/ F

海洋快讯 | 2.24-3.1

- x+ \0 l" a; h6 x1 O, P, V6 c5 X

海洋快讯 | 2.3-2.23

1 Y; T9 i8 O, N% Q' ]

海洋快讯 | 1.27-2.2

2 [8 o+ z8 \6 Z# W) d& Q

海洋快讯 | 1.20-1.26

$ @* ?- ?: | q( M* h

海洋快讯 | 1.13-1.19

f3 T$ {* Q# I

" u3 _! r& h# M

编辑:史卓然、陈嘉楠、张海洋、田沐钊

$ ^" H$ m2 G& w5 m( E* }+ h

1 v7 w8 L7 n$ L, H7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 ' L' j1 `6 t; `; g* K, \4 u- X" }% z) H) E5 Z 8 ~! k( u4 @2 k" }* z4 M+ p. v : \: ]+ [9 Z/ g& X% l + W' [! B0 _# @7 {( O% M'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孙一震
活跃在3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