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摸清生物“家底”则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11月6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媒体发布会,介绍青岛市重点海湾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信息库构建情况。历时两年,青岛于近期完成了崂山湾和丁字湾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信息库构建工作,鉴定出1100余种海洋生物;加上此前已完成的胶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共获取2.1万余条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与此同时,青岛建设完成了全国第一套海洋生物多样性可视化信息系统,已收录数据50余万条,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海湾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先行案例和参考。图/调查组在海上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青岛拥有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海洋物种,而全面摸清现阶段海洋生物本底从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是青岛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之一。多年来,青岛持之以恒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展开探索,目前已完成了胶州湾、崂山湾和丁字湾3个重点海湾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信息库构建工作。两年鉴定出1100余种海洋生物“面对如此广阔的海域湾区,我们委托中国海洋大学展开具体调查。其间,主要采取断面调查法,在崂山湾和丁字湾设大面观测站22个,历经长达两年的全过程调查,对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以及海洋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游泳生物等生物类群展开全面监测。”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处长赵润德介绍,两年间共获取80多个站位的约600组环境数据和600组生物样品,鉴定出1100余种海洋生物,获得14000余条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全面摸清了主要生物类群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成果丰硕。图/崂山湾和丁字湾浮游动物类群通过收集统计分析近二十年来海洋生物相关科研资料,结合调查情况可以表明,崂山湾与丁字湾海域水质良好,底栖环境改善明显,沉积物环境较好,作为花鲈、梭鱼等经济鱼类产卵场和真鲷、刀鱼等鱼类的过路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栖息密度与生物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崂山湾南部与湾口海域。另外,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生物类群平均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及种类丰富度指数较十年前均有所提高;各主要生物类群结构稳定,丰度、栖息密度较十年前均有提升。这也说明了青岛海洋生态环境不断向好。3个海湾底栖环境改善明显调查组在胶州湾、崂山湾、丁字湾3个海湾共获取200多个站位约1200组环境数据和1900组生物样品,合计2.1万余条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90余万条信息数据。根据调查结果,3个海湾生境持续改善,保持稳中向好趋势,尤其是底栖环境改善明显。各主要生物类群结构稳定,大型底栖生物在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各方面都有所增加,在对胶州湾的调查中,还发现了多年未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岛长吻虫。“这是一种濒危物种,穴居于中潮区和低潮区的细沙滩和泥沙滩中,主要分布于胶州湾附近海域。”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王影介绍,因其体壁含有大量的碘,所以在黄岛长吻虫密集分布的区域往往可嗅到碘的气味。图/在胶州湾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岛长吻虫调查组还对素有“活化石”之称的文昌鱼展开调查摸底。作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与进化的模式动物,文昌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岛的文昌鱼主要分布于胶州湾口南河、沙子口、原胶南沿岸。此外,导致“荧光海”形成的主要生物之一夜光虫也成了调查对象。夜光虫作为优势物种分布极广,除寒带海域外,几乎遍及全世界各海区,在中国沿海大量出现,尤其河口附近的数量更大。建成全国第一套海洋生物多样性可视化信息系统在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同时,青岛还建成了全国第一套海洋生物多样性可视化信息系统,突破了长久以来海洋调查数据可视化、信息化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管理可视化、权限统一化和数据标准化。该系统目前已收录数据50余万条,可应用于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健康评估等工作,为青岛市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功能保护、科学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重点海湾海洋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下一步,青岛将组织完成灵山湾等重点海湾海洋生态系统多维度调查,在胶州湾、崂山湾、丁字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可视化信息系统基础上,集成其他重点海湾海洋生态系统调查的数据集、图件集、报告集,构建全市重点海湾生态系统可视化信息系统,实现全市重点海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管理、展示、应用“一张图”,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信息来源:观海新闻) y7 E, G( D: h1 f* x. V9 U
2 h X8 x" o9 g&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