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自然的力量 | 适应气候变化 - 沿海社区气候适应案例

[复制链接]
# y+ q$ k9 [. e4 }9 _0 L& g

导读: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本该带来温暖降雨的和煦季风变成了破坏性极强的热带风暴。过去50多年以来,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和正在发生,并将持续增强,气候变化减缓行动的效果在短期内难以看到,因此,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成为应对气候挑战的另一项重要选择。本期解锁自然的力量系列长文将重点解读: 什么是适应气候变化、为什么要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开展适应行动

v' p) s9 ]- Q

摄影|Rick McEwan

9 f" Y8 G2 P* R( Y0 d% i& B

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危机

气候有关的风险是人类未来十年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危机(WEF,2020), 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挑战(IPCC,2014)。即使通过减缓行动将全球长期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或者1.5摄氏度,也会对陆地生态系统、淡水、海岸带、农业生产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IPCC, 2018)。/ e2 a' z3 f Z

资料来源:IPCC(2018)

除了对于自然和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外,极端高温天气、干旱、林火和暴雨将对农作物产量、家畜健康和社区生计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过去40年间,与气候有关的灾害事件发生的次数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来自瑞士再保险的数据显示,过去40年期间因为气候因素导致的灾害事件的数量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状态)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3 [6 s* ^7 i, f' Q! a

资料来源:瑞士再保险(2020) 

, T4 n* u0 H1 B8 Y9 I4 t* B

什么是适应气候变化

适应气候变化是“通过调整自然和人类系统以应对实际发生或预估的气候变化或影响”(IPCC,2014)。适应的概念最初来自生物学,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应的现象。现在,这一词汇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在气候变化领域,适应是指我们对现在的或者预期中的气候变化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及后果所作出的调整与回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适应工作存在诸多的挑战。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以及可量化的目标和清晰的路径,采取的适应措施大多是自发的、被动的、缺少系统的规划和科学支撑(许吟隆,2011)。

为什么要适应气候变化?

减缓与适应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对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仅依靠减排行动不足以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减缓是长期而艰巨的。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减排行动,可以减缓全球升温的幅度和速度,从长期看防止人类和地球生命系统面临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气候系统的惯性,减排不能在短期内完全阻止全球升温和气候变化的发生,仅仅依靠减缓无法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适应是现实和直接的。减缓和适应同等重要,两者是在不同时间尺度上降低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互补性策略; 从气候适应的角度讲,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适应是一个非常有效(cost-effective)的方法,同时也是无悔(No-regrets)的气候适应措施(许吟隆,2020)。

如何利用NbS适应气候变化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认为,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是积极地利用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危机与风险,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NbS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减少人类和社会经济系统对于极端气候事件或者缓发事件(干旱等)的暴露度,降低其脆弱性,提升适应能力。NbS可以应用在农、林、水、防灾减灾、城市建设等各行各业开展适应行动。例如通过保护或修复城市湿地,涵养和净化水源,改善饮水安全的同时降低洪涝发生的风险;通过保护或修复红树林降低海岸带地区风暴潮和洪涝风险;通过城市和建筑物屋顶绿化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提升粮食安全,改善人体健康。总体看来,采取EbA(Ecosystem-based Adaptation,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是未来NbS在适应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王国勤等,2020)。

所谓EbA是指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EbA的使用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技术与管理手段,核心的技术手段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可持续生计评估等(王国勤等,2020)。然而,从全球的发展来看,EbA的推广也存在多重挑战,尽管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有所提及,但是缺乏清晰的目标,在迄今为止所有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中,仅有24份明确地提及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作为适应手段(王国勤等,2020)。

9 X4 v w% h* P6 ^

中国开展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 P, ]5 }; s) t$ E( N) s

2007年我国制定实施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首次提出了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2013年发布的《国家适应战略》为统筹开展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提供了战略指导。2014年发布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对于建立健全适应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自然领域,该规划强调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在此期间我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例如2014年农业部和世界银行共同实施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等。

* Y% [& l- u) ]1 q+ h

2016年,我国颁布林业适应行动方案。到2017年初,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联合相关部委,确定以全面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核心,以实现城市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启动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其中NbS体现在重点的适应行动中,包括增强城市绿地、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方面的功能;保留并逐步修复城市河网水系,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

- a* ^+ Y. m( C# Z K

尽管试点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我们需要意识到,目前我国对于适应工作的认识不足,基础能力不强,工作制度和配套保障不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等特点(付琳等,2020)。

) S9 W- P' C' u& V; E

. _! F3 J$ \7 V; }1 u; Y/ A

与NbS有关的五大关键适应行动领域

# n8 T# T8 p% W6 [

2018年成立的全球适应委员会(Global Commission on Adaptation, GCA),是目前国际上鲜有的、由国际组织和各国高层领导人组成的专门关注适应工作的国际机构,旨在通过全球协作共同推进适应行动。中国作为17个发起国之一积极响应, 成为GCA的执行组织之一。2019年,GCA在北京发布的全球旗舰报告《即刻应对:加强气候恢复力,呼吁全球领导力》(Adapt Now: A Global Call for Leadership on Climate Resilience),呼吁各国加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与全球领导力。该报告还指出未来五年开展适应行动应该重点关注的五大关键领域:加强早期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具有高风险抵御能力的基础设施,优化旱地耕作方式,保护红树林,改善淡水资源管理。同时,报告也指出适应投资的高回报率(例如投入约1.8万亿美元可以带来约7万亿美元的收益)。  

1 N& K n+ ^9 n! K6 D

案例1

5 b V. K8 L+ s

纽约:让城市更具韧性

2012年末,桑迪飓风带来了超过4米的风暴潮,给美国纽约市造成超过190亿美元的损失。在整个地区,超过125人死亡,数千人流离失所。在纽约市启动的多项应对举措中,TNC被邀请评估自然和自然基础设施在保护沿海社区免受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和沿海洪水影响方面的作用。通过对可能的替代性保护性基础设施进行技术分析和建模,评估了它们的防洪效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效益,将它们结合起来的话将增强城市韧性。2 C8 e8 d& `& o) K; ^$ e6 }2 B+ W

摄影| Kevin Arnold

研究发现,当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被纳入成本效益分析时,混合基础设施——将自然和基于自然的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可以提供最经济有效的保护,防止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和沿海洪水。清一色的灰色洪水保护设施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损失,并错失产生额外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机会,如娱乐、固碳和栖息地。纽约市作为海岸城市的代表,在韧性城市建设和气候适应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威胁,自然和以自然为基础的基础设施不仅有助于防洪,而且通过改善环境(水质、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和周围社区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态系统和社会韧性,以及城市和居民的经济效益。

案例2

$ E* }9 J3 f" A& E2 o! a

中国TNC内蒙古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

尽管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贡献了约四分之一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但直到近期,基于土地利用的自然解决方案(NbS)才被国际社会重视。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半干旱、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极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面临进一步干暖化趋势,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脆弱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不适当的开垦和耕作、森林过度采伐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原因,在气候变化的推动下,致使内蒙古关键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其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加剧,干旱加重,土地向荒漠化发展。北方生态屏障作用减弱,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建立和维持。5 R" Q0 g- N' p% ^

摄影 | 林阔成/TNC

' u2 {) q+ v3 q9 }/ H: T0 A' w. @ ( A3 k9 n# ]% }; {! _! K- R$ A

旱作农业新技术对比,左边为传统模式,右边为新模式

在内蒙古,TNC已经开展了近十年的生态修复和社区帮扶工作,引入先进的经验模式本地化应用,从“制定适应生态修复规划”“因地制宜的实地示范”/ k+ E2 E8 B% B' `

两方面寻求解决之道。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进行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发展旱作农业和可持续草地管理,以及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用进行沟壑综合治理、恢复植被等项工作,让适应气候变化、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社区增收实现了有机的结合。

我们在内蒙古地区选取不同类型的关键生态修复区域作为示范点,打造“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和林格尔2585公顷土地上完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修复示范,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模式,并在其他区域进行推广。例如针对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未来干暖化趋势,我们设计了涵养水源、集雨截流、旱作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水四步的方式适应未来的气候变化;并将生态建设与生产关联起来,实现生态建设、生产增产、社区收益的多重效益。在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与政府、企业等其他合作伙伴合作推广这一模式,恢复内蒙古退化土地、维护区域内土地的可持续生态与生产功能。

未来正在发生,全球气候系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而人类采取的气候适应行动越晚成本就越高,我们必须尽早开始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重视土壤健康,提高农业适应能力;努力提高城市韧性,打造气候适应型城市;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重视生态系统适应与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中国政府已经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到2060年之前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气候变化适应不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我们鼓励社会多元参与、提升公众和决策层对气候变化的认知。采取积极行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风险抵御能力正当时!

- K5 L& g1 w# Z$ I; h

参考资料:

Globalcommission on adaptation (GCA). 2019. Adaptation now: a global call forleadership on climate resilience.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14. 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决策者摘要, 第3-10页.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18.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In Global Warming of 1.5°C: An IPCC Special Report. Geneva: WMO. 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sites/2/2018/07/SR15_SPM_version_stand_alone_LR.pdfLos Angeles Times. 2020. How Climate Change Is Fueling Record-Breaking CaliforniaWildfires, Heat And Smog.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latimes.com/california/story/2020-09-13/climate-change-wildfires-california-west-coast> [Accessed 13 September 2020].New Climate Institute. 2020. TheEmissions Gap Report 2019: A UN Environment Synthesis Report. [online]Available at: https://newclimate.org/2019/11/26/emissions-gap-report-2019/.UN News. 2020. UN Emissions Report: WorldOn Course For More Than 3 Degree Spike, Even If Climate Commitments Are Met.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news.un.org/en/story/2019/11/1052171> [Accessed 13 September 2020].Urs Baertschi, 2020, https://www.swissre.com/risk-knowledge/risk-perspectives-blog/weathering-storm-crisis-lessons-for-climate-resilience.html.WEF. 2020. TheGlobal Risks Report 2020.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the-global-risks-report-2020> [Accessed 13 September 2020].付琳,曹颖,杨秀.2020.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进展分析与政策建议.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6(5)付琳,周泽宇,杨秀.2020.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机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6(5)潘家华,郑艳.2010.适应气候变化的分析框架及政策含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秦大河主编,2018.《气候变化科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王国勤,付超,徐湘博,张林秀. 2020.《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视角下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的经验启示》许吟隆,郑大玮,吴绍洪,等.2011.《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中国21世纪依晨管理中心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许吟隆.2020.中国环境资助者网络《气候适应资助策略研究报告》启动会发言PPT( W% w1 u/ ~5 {* Z$ s# u( E" l

往期系列文章推荐

. W6 S8 P* `5 \- h6 j! K V ) F6 l9 k7 F$ g) A; Z) K ( L- W; \7 Q$ ] j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战神梅西
活跃在4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