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4 ~+ A. U; b: G 8月13日,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系列活动之一——世界海洋科技论坛暨2020海洋学术(国际)会议在青岛举行。年会根据山东和青岛特色,设置了“海洋强国建设”板块和世界海洋科技论坛,聚焦“蓝色动能”,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论坛旨在深入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加强国际海洋科技领域交流,聚集全球海洋人才、学术、产业资源,打造海洋学术交流高端平台,搭建“双招双引”平台和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 h2 P. {0 H9 Q9 v: s/ V4 x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管华诗等领导和国内外院士专家出席开幕式。
9 E3 H; x/ `, @5 m) q. h4 q 论坛还颁发了2019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和海洋优秀科技图书。2019年度特等奖为中国海-西太平洋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综合研究与系列图编制项目,获奖主要完成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6家单位,获奖主要完成人张训华等15人;发布了“新一代海洋三维高分遥感技术”等十大海洋科学前沿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和海洋科技指数。 & A9 P) V! y _, \ t* e- f' i# E
盛会启幕,共话海洋科技
& H) ?$ n! I$ X0 d8 @- `6 j/ S! D 本次论坛主题为“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由中国科协和山东省政府主办,中国海洋学会、青岛市政府、山东省科协等共同承办,中国海洋学会、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执行。8月7日-11日,海洋成果转化暨“双招双引”对接会和各分论坛已陆续举办。
0 O7 w# b: \- W1 C 期间,来自中国、澳大利亚、丹麦、俄罗斯、美国、意大利、印度、英国等8个国家的海洋科技领域知名院士专家,以及国际组织代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及技术代表等,通过现场或线上的方式参会。嘉宾们围绕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深水油气资源与水合物开发、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海洋牧场建设、遥感监测技术、健康海洋和航海技术等主题,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展示新技术,分享新成果,激发思考与创新,引领海洋产业新发展。 - z, x* i% P9 T4 v, m
服务大局:分享成果对接项目 , }' p8 e7 p& y; c
本次论坛是一次坚持创新引领的科技盛会,是一次助力海洋科技发展的合作盛会,也是一次深化“双招双引”的推介盛会。世界海洋科技论坛筹备期间,在人才引进和项目投资方面,形成了多项合作成果,论坛开幕式举行了其中三个项目的签约仪式,分别是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与山东港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山东港口集团科技总部项目,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与青岛市即墨区现代海洋产业招商发展办公室的青岛前沿海洋三倍体种业研发中心项目,青岛军盛名世物流包装标准化技术研究院与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的“海陆空”一体物流集装化体系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 H* b) s8 k* t4 C
论坛组织了海洋成果转化暨“双招双引”对接会。对接会内容包括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及海洋产业政策介绍、海洋基金介绍、“海洋双创平台(园区)”招商发布、海洋科技成果供需发布等,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哈工程青岛船舶科技园分别进行了园区推介。为扩大对接会的影响力和对接范围,更广泛地推介园区和项目,本次对接会面向全国进行网络直播,并在现场和线上同时发布了《海洋科技成果发布手册》,近2万人在线观看了直播。
1 U8 P/ L7 m5 j# } 围绕海洋科技创新与发展,本次论坛还设置了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论坛、深水油气资源与水合物开发论坛、2020年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论坛、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海洋牧场建设论坛——科技支撑与挑战、遥感分论坛—创新遥感监测技术,助力海洋生态修复、健康海洋科技发展论坛等8个分论坛,围绕前沿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近百名海洋领域重量级院士专家,针对海洋领域专业难点热点做权威学术报告。
) Z. }3 i! J0 _( O& @$ l, \* W/ L ■十大海洋科学前沿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4 d2 Q* d6 H9 c% G3 j- Q4 b/ q4 `
1.新一代海洋三维高分遥感技术 - `/ x# ~1 s/ F$ S( Q$ {2 d) Z
海洋国家实验室
. Y: X; Z# x& x7 F 2.柔性潜器如何带来深远海探索科技的革新 7 y; R) {( C- }( A
海洋国家实验室
# Q9 @7 R- W% k: Y* D! P 3.如何实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长期开采储层自动监测与地质灾害智能预警
6 }# n* x& Z* S1 ]9 H: u 海洋国家实验室 % T: [8 Q8 ? B+ L9 p
4.近海污染物作用下金属材料的腐蚀机制 / @/ r/ }" Q& T# b
中科院海洋所 |, f1 }+ y$ h* y: W' s; |
5.如何开展深渊协同观测
$ L3 ^. L8 Q% A. ~ 海洋国家实验室 ! n/ F \- Y! K# l7 C. A
6.全球海洋甲烷循环 9 a1 a1 V. a4 N5 k
海洋地质研究所 3 {& d2 y2 n5 m4 A7 c9 T. F7 @5 \; O
7.深海海洋能开发系列关键技术
' T2 _. W5 a/ Z) d: Y |) m 自然资源部一所
7 Y" r& e# M* [" P 8.如何突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关键技术 & m2 K, f/ d1 S5 F
中国石油大学 . `' `) ^" A# [
9.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智能在线观测网
3 w" |; ]3 x/ p/ W' T% P 海洋国家实验室 # h1 O1 E( X* R* @0 s; @
10.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海面二维矢量表面流观测技术
) W4 `0 a) Q; s: o: ^* ] 中科院海洋所
. B( r, I: n5 l! ?9 g$ ?% i# B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楠) - n( W7 E O: P! w s$ i% n2 R- \0 I
9 B; E3 { q/ s+ \; B6 D
9 U& v" A+ y; I/ B( ?* ]+ z1 [4 B: J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