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K, w, B" P/ U- q- r 原标题:为全球气象观测加一趟“早班车” 探秘“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 + L0 v* o* u ? ?
' J% N1 L, {$ u1 _, u- I3 o
中新社酒泉7月5日电 题:为全球气象观测加一趟“早班车” 探秘“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 2 J. g7 @& l7 u9 ^! j) T
作者 陈溯
E* Q, X8 ]7 i+ ~ 5日早晨,风云三号E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颗“黎明星”被媒体称为“代表着中国气象卫星科技攀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具有开创新征程的标志性意义”。风云三号E星究竟具备哪些创新价值?将给气象监测和气象预报带来哪些全新的应用? . {5 K, A. {* Z& r
9 Y7 O4 _. G3 f, \ 7月5日7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E星。汪江波 摄 3 D g, ? O9 ^" V
一趟“早班车” 填补国际卫星领域空白
8 n; n5 ~3 f8 P ~: A0 r9 U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张鹏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中国自主研制的风云三号E星是国际上第一颗运行在晨昏轨道上的民用气象卫星。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晨昏、上午、下午轨道三星组网气象卫星的国家,填补了国际晨昏轨道气象卫星技术空白。 % L! n e$ I$ L4 s# P) ]5 _
据了解,现有全球组网观测卫星,在每6个小时的数值气象预报观测资料同化时间窗内总有两三条轨道的观测空白区,无法提供全球覆盖的大气观测资料,晨昏轨道卫星的加入,将填补这一空白。
/ P$ e6 c( K/ Y; z “打个比方,以往全球气象卫星的班车只有上午、下午的班次,现在增加了一趟‘早班车’,使气象观测数据更加全面。”中国气象局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杨军表示,风云三号E星与风云三号C星、D星三星组网后,可每6小时为数值预报提供一次完整全球覆盖的资料,有效提高和改进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和时效,对完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 x$ U2 p1 o9 q5 n5 y3 K/ {2 p( a* q
一颗“黎明星” 综合预报能力提升 5 |# _4 f ~( o( w$ w9 Q4 S
风云三号E星克服了晨昏轨道卫星背阴和向阳面温度梯度大的技术难题,装载了11台(套)先进的遥感仪器,在观测通道、探测精度、光谱覆盖连续性等三方面核心能力都有所突破,实现了风云系列卫星首次主动遥感探测,可丰富常规气象观测匮乏的海洋观测资料,提升海上气象灾害的预报能力。
) L; Q) A* J7 U' F4 c 此外,由于在清晨和傍晚“值班”,风云三号E星能够更精准地判识晨雾、火灾等特殊时段的自然灾害,探测全球夜间城市灯光状况,进而间接反应城市经济状况。
8 I. {/ D+ U' w+ a/ U 杨军表示,风云三号E星将带来综合预报体系的提升,对台风、强对流、极端天气都有更强的监测能力。此外,在仅使用国产卫星情况下,风云三号E星资料的使用预计可以延长预报时效约12小时,其设计寿命也由5年提升至8年,使卫星的应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6 u4 Z h5 m" d* a7 E# K4 H/ e% [9 _# Q. U/ n9 P U
风云三号E星成功发射。王明艳 摄 ! I$ d$ Z: x8 }3 [ X1 J' q
一座“监测站” 更好应对气候变化
& g$ N" o/ z7 v 除了天气预报综合能力提升,风云三号E星可实现对三维大气、洋面风场、夜间微光、太阳和电离层等多种要素的监测,综合增强天气气候、大气环境和空间天气监测分析能力,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 % m& Z5 k) S+ x& M1 G- C8 B
张鹏表示,风云三号E星是极轨卫星,与静止轨道卫星相比,极轨卫星的轨道低、搭载的仪器多,成像像素高,其优势体现在全要素的观测能力,可以观测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各种要素,而大气圈的温度、湿度,陆表植被变化,海面风速,岩石圈的积雪、两极极冰变化,都是体现气候变化的要素。 1 t9 F- U5 G$ @. O& Q) D- W
“海洋、大气、太阳都是气候敏感的参数,也都可以通过风云三号E星来获得,这些丰富的观测资料将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杨军表示。
/ j: J) a1 m, |1 k+ f 未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03批还有三颗星待发,包括一颗首发的降水星,中国还将推动风云四号微波卫星的运行,推动形成中国强大的气象卫星观测网,为民众提供更好的保护,为天气预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好支撑。(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9 ?! R' G2 U" i. q+ g# j1 P; y
3 G8 E- `/ r* P9 V' u. v4 |6 S: g# o 责任编辑: 6 g- S8 ~1 z9 u
, B) {4 K# _' I- w; E7 N
1 j. z5 U' s'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