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c/ [" U; D/ y% `2 q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7 O; H3 V) f) z' Q4 a. ^# c
“海洋强国”战略下,全国多地竞逐现代海洋城市,尤其是广东提出打造“海上新广东”,海洋经济已然成为各地重点关注的领域。 & i8 k( X: J9 \7 N
珠海两会期间,“海洋”政策暖风频吹。2024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分别从海洋产业、海岛旅游、海洋生态和建设海洋中心四个方面布局。
# y, J; D2 K, S$ I& N v! a 珠海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珠海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颜立新带来了《关于加快海洋科技创新驱动 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建议》的提案,他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当前是珠海抢抓现代海洋城市发展机遇的关键时间节点,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海洋经济对珠海地区生产总值贡献已接近四分之一,海洋产业在全市均有分布,应提前做好海洋产业的空间布局。” & x$ K5 f u; ?8 v) L9 S5 J
从时空纵深分析,珠海中西部应形成“功能区—重点片区—园区”海洋产业三级承载空间体系。其中,中部以鹤洲新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主窗口,巩固提升海岛旅游产业发展能级,促进跨界融合,擦亮海洋新能源和现代海洋渔业品牌。西部以金湾区、斗门区为主阵地,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油气产业园区。南部以万山群岛为主战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无居民岛开发,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构建特色型海洋产业体系在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提到,将谋划建设集海洋产业服务、会展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珠海海洋中心。
- j! U9 P' z6 F0 W 实际上,目前珠海海洋经济形成以滨海旅游、海洋化工、海洋油气、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为支柱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涉海企业数量3700余家,规模以上涉海企业数量超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家。
5 P; k" b6 ~8 Z, J- \ 在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方面,此次珠海明确把落脚点放在了海洋牧场和深海养殖,以期推动产业“接二连三”向上下游拓展。业内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从经济角度出发,海洋牧场绿色养殖是平衡成本收益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较好路径,珠海此次高标准规划,其中深意彰显智慧担当。 " ~& b6 K7 f' C
《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万山海域、外伶仃海域2个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动总投资203亿元的20个海洋牧场储备项目落地,谋划建设粤港澳海洋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大湾区国际锚地服务区。
z# t; n: W! g A1 [: e 珠海市政协常委卓俏珊建议,按照“海上5.0产业园”概念编制产业园规划,组织建设渔业产业园,推动规模化养殖和集约化用海。同时,依托珠海市海洋集团,建设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桂山海上5.0产业园样板。重点推动深远海养殖平台和规模化深水网箱养殖,引导国企示范带头,鼓励省内农业龙头企业大麟洋等民企参与,新建“1+N”式(1座养殖平台+N个重力式网箱)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
& S% q, Q0 R" N1 I! T5 g" r. u" U 珠海市海洋集团正是两会期间珠海市国资委公布的新一轮国企重组整合行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珠海整合海洋产业平台、推动海洋经济壮大的一项重要举措。此轮重组方案提出,由珠海市海洋集团整合航空城集团、农控集团、格力集团、九洲控股集团下属相关涉海产业资源,支持海洋集团打造珠海海洋资源开发平台。 9 Z$ ]' H2 ~% @
珠海发展海洋产业的另一重要抓手则是涉海高端研发平台。
' X& s, }) H3 V4 D2 C* I" e6 c 《报告》还提出,用好南方海洋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平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临港重化、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产业。 0 T k; x) }7 [5 C
由于毗邻港澳、国际科研交流便利,以及本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较为活跃等因素,珠海是除广深外涉海科研平台和机构最集中的城市,拥有南方海洋实验室以及十余个海洋领域创新平台。 # H% M( T) P. S2 q" f/ |+ a2 ~4 n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交付使用的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功能和远程遥控功能的智能型海洋科考船“珠海云”号,正是由南方海洋实验室主持制造,珠海海洋科研实力可见一斑。
. Z) J7 r" x! ]5 g: c! c N 颜立新认为,珠海可以依托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洋学科群,推动国内海洋类创新型研发机构落户珠海,建设一批海洋领域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院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新型创新载体,打造全球海洋智库,争当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 ' ]: R- }8 N" H' B7 w9 U
他进一步补充,聚焦海洋通讯与无人船艇、海上新能源、海洋牧场等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可重点发展低空卫星通讯、海上通讯网络、海洋物联网等;围绕海洋牧场,突破水产优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规模化繁育等关键技术瓶颈,重点发展抗台风深远海养殖装备研发,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培育前沿科技蓬勃成长的“试验田”。 “科技+旅游”激活产业链一直以来,海洋旅游业是珠海海洋产业拼图中最为重要的一块,也是对珠海海洋经济贡献率最高的产业。 # u2 P1 h& X& k! Y9 Q2 |) O
《报告》提出安排不少于5亿元财政集中投入万山重点海岛开发、产业发展,打造海岛旅游新名片。同时,建设珠海科技馆,谋划建设集海洋产业服务、会展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珠海海洋中心。 * o& Y0 Z f6 i4 Z* j) J9 `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亮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珠海的海洋旅游资源优势仍未释放出应有的活力,在旅游项目中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展示海洋科技产业亮点,发展海洋科技旅游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关键在于如何挖掘更多海洋科技应用场景。
! w3 p' M4 [2 ~( M$ k 成亮认为,可以通过现代科技交通手段,串联“一程多站”精品线路,破除海岛旅游的时空限制,除了常规客船、游艇外,引入电动水翼艇、直升机、无人驾驶载人eVTOL等先进科技载具,打造具有科技创新特色的通行体验。此外,借助经济特区立法权优势,放开沿海水域管理,开通沿情侣路特色“海上观光巴士”。 9 c+ s: L G* f6 P6 Q& R @
以独具珠海特色的游艇产业为例,珠海平沙游艇产业园经过多年发展沉淀,已成为国内设立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游艇制造基地, 但上下游高附加值配套产业链发展相对滞后。 , ~; i; m1 m! n: }) J' _
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玲认为,珠海应及时更新游艇产业规划,制定出台游艇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产业扶持政策,解决游艇产业面临的检验标准、游艇安全管理、游艇出入境管理等政策问题,压缩审批时限;另一方面,盘活平沙游艇产业园低效用地、空置厂房,打造游艇多元化产业,集游艇主题酒店多功能一体的游艇创意综合体。
/ K. ^2 T; ` ~1 I! G7 [* V, { 珠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也有较好的海洋产业基础,如何实现《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至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530亿元这一目标,还需从顶层设计和基层创建着手。
+ Z: { q; |1 m" ^3 r4 w$ V% P7 m 颜立新建议,海洋管理涉及的部门多,协调难度大,更需要市级层面的机构向上对接和协调,目前珠海市海洋局只挂在珠海市自然资源局,难以全面协调统筹。借鉴浙江省成立海洋经济发展厅、青岛成立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的做法,成立珠海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实体化运作现代海洋城市统筹机构,能够更大程度地统筹全市海洋发展力量,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 n8 e; R; ?' q! q+ }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Q' j1 X. T- ^8 {3 m% Q, I
; V+ H% `, A$ I9 u) T
0 E5 q1 s. f6 ]4 O" K
0 o! c! I. t) E1 @3 R+ J& v: a
6 o' E+ i w! f- s7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