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4 t; Z! ]1 @( C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
) v" q8 E9 C9 Z) G* k6 O: t 顺利通过!
: H' \, |7 j! B9 I 当地时间3月4日晚,历经马拉松式谈判,联合国近两百个成员国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就保护公海海洋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的最终文本达成一致。 3 R* d6 D2 u+ Z& I6 A4 ?
6月19日,《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BBNJ)第五次政府间大会再续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各方协商一致通过《协定》,并决定于9月20日联大高级别周期间正式开放签署。
, \7 V9 R! o5 a0 C& ^( y 2023年6月19日
5 [9 {* `- P0 n 各方正式通过《协定》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文本 + s$ O3 V% {% O0 N! A
《协定》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的第三个执行协定,建立了海洋遗传资源、划区管理工具、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四大制度,总体务实平衡。它是第一个保护国家边界以外海洋的国际协议,为未来指定海洋保护区创建了一个法律机制,并为海洋保护制定了新的资金规定。
( h- p2 m5 u1 O$ U 《协定》明确不妨害一国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排除司法机构对国家管辖海域法律地位相关争端的管辖权。此外,《协定》还是首个赋予国际海洋法法庭全庭咨询管辖权的全球性法律文书,但同时在事项、主体、程序等方面加以限制。 }, [$ |! b5 u: ?/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海洋和淡水局负责人Leticia Carvalho表示,《协议》首次为公海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是根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以公平和公正的方式分享利用海洋资源所产生的利益的一个重要步骤。此外,几十年来,公海一直以一种零散的方式进行管理。虽然有全球机构来管理许多发生在公海上的人类活动,如航运、海底采矿和渔业,但迄今为止,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有限。同时,新兴活动,如生物勘探,也未得到充分覆盖。这导致海洋治理结构被证明无法遏制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该条约为解决海洋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和管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并提供了新的治理工具和机制,以进行决策和公平利益分享。同时,这也是多边主义的胜利,使我们对人类和联合国将世界带向共同目标的能力重拾信心。
5 I& Q# Q# x; v8 A: N( A0 a* M "以公海新条约的形式带来变革,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全球性的胜利。" Leticia Carvalho说。
' G% \5 m. [; G# y) F 丰富多彩的南海海底生物 ; j7 {5 \: B" I+ g6 i
此次协议旨在填补公海海洋保护区的空白。分析人士表示,这对于实现各国于去年12月于蒙特利尔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作出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承诺至关重要。 2 Q; A7 z: V" v l+ b$ h5 O, w
END ) H1 n1 X: j; j
) `/ a6 R: o1 r" \' ]0 T 文章素材来源:智汇海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中国国际法前沿、源和碳融 # u. A& S1 }' h m4 K. k
图片来源:中山大学海洋科学、中国国际法前沿 $ M. A& ^8 f' b( i: J6 P# S
若发现侵犯您版权的内容,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 y! S% P3 w1 l) `) X1 l
编辑 | 李 青 , i4 q" N2 i% M7 M
审核 | 李小艳 , C" M# G) m4 h* F' p: y& i: A$ n
7 W/ }4 @9 H) i' m
# v2 e" k' R" _% M; N'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