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b. ]9 G& `1 v6 I# ^ - A3 ?3 p! L, U3 Q0 `
% u3 c) R7 U' m. V4 k
" T, b& n, V1 ` 2022年3月3日 ; _4 r0 W0 X: ?5 n( v. s
是第9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5 _* ? f/ l9 l( l' ~3 g, e& d1 k
我国宣传主题为 9 R. m0 y: V$ z9 w5 B/ ^& z
“关注旗舰物种保护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 r8 d1 q4 a! K3 ?1 J* r1 \ 3 J* H1 ^& Z7 B( W! J
# t/ M% q7 P7 Z. B2 X& d8 L' Q
" \* K! \! P0 U. A2 v0 b6 A7 m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 5 _- g y# `* C [: H: F3 g" E
说到 * u' k& e, o$ y/ b! @
“关注旗舰物种保护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8 i4 E9 S; R! s, g1 p: A 就不能不提及云南
1 s0 k) [3 a# n( N6 `. f' [ - R" [& z0 B% _' o- h5 c) n. x
7 i& z* H8 a, C
' N: {! ]6 P+ Z% G, N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 % g r7 ` ~/ e* F
云南
8 u" p% q: ]1 P) f" p 拥有除海洋、沙漠外的 4 p0 ^4 N, x" S- _) ~) Q
所有生态系统类型 . C; g Z# K+ \4 M6 _8 n; u& e* c
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 F! z4 w7 _. E* L9 H
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 0 U8 }6 x: V; ^2 l/ I9 }, A
核心和交汇区域
5 T! T& H% Q; ~7 K- R: b$ C 7 z9 E* B+ i# j* C6 G
Q* b) V4 X5 B8 p7 I5 D / Q) L! t7 e" @ @- ]' S0 P
03:05 ! |; o& X9 P; _% |7 u
0 g8 B* }. B6 ^
9 Z( M ?& E% O; x( W
% s6 L# [, d \; W+ T# j 特殊的地理位置
- l0 p2 a2 L9 y! ~2 [. c2 N 复杂的地质背景
$ n+ y4 ?- \8 S) E 多样的地形地貌
# F' \% x. T x1 v& N 立体的气候类型等 " l: }: T3 s. E
自然生态条件 # K- t/ ~0 F, ~ e9 F
使云南成为我国 c; h- B/ C$ j0 w, @
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 0 a3 k2 y$ l0 Z( y) |* ?
% ^' G6 t- p3 e! P- A% p/ z
- F$ I1 m! K% q
3 x& O: y7 O: j$ L5 t 2021年12月31日晚7时,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在新年贺词里 ,习近平主席提到了云南大象。习近平主席说:“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 F" l. u$ m* x) [7 L6 p: R, B # S. {5 f4 k% f* F
( o U6 [( v8 g2 k$ }" e
6 S' o/ y1 S+ M1 M7 H# A 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 & V! C+ _' j: H# N6 s
长期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7 I, ?- o; Q: \! ~0 @. a8 T
名为“断鼻家族”的亚洲象群
' C% T: V8 m+ G7 V+ H( m 不断向北迁徙
. Y/ ^/ ^; {3 f4 a; p& r 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到了云南—— ' b& f5 I& l% D9 I" |
“象”往的地方 $ K( w, p2 O" w. _
7 X" \' b; v6 C" o
8 q' |: X2 \4 K
- d% ~$ R( i7 Y ]
半年多时间 象群迁徙中不断北上,由西南方向往东北方向迁徙大约400公里距离。象群北迁以来,云南省林草局高度重视,提前预判、提前预警。云南省级工作组赶赴现场,派出专家和工作人员开展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宣传引导等工作,实现了每一天的“人象平安”。
" }/ }/ b7 @% t( y7 ^9 v
4 ~! f: I, t) B. I/ m$ H$ T
2 y5 r. x: I. W) z: y( n: r
" g* C9 l) R4 ?$ P# [5 @; L 大象北上 1 j9 G& ^- R% H! O
证明着云南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5 f) ~) v2 L7 l( w: l6 o& J6 v$ f ——云南是全国率先试点建设国家公园的省份。
+ C: i2 D; [/ N: }9 u ——云南有着中国首个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也是全球仅有的两个按国际保存标准建设的野生生物种质库之一。 ' F! I6 F1 i& I0 G4 \
——亚洲象数量从150头增长到300头左右。
" n& i/ _4 W1 R7 ^( v* ]
- L* M: j3 `1 p4 H2 F- ]( E
# C; R" }8 i* j5 K. w! W $ Q2 w5 I+ Q+ w) o# P3 f
大象南归 % b; X4 U9 H6 N R5 a- z) v
证明着云南的野生动物保护取得突破
! C) e6 {3 G! q0 Y) } ——普洱建成中国境内首个亚洲象监测塔 . P& {; ^6 r0 |! ~$ i- o
——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落户云南 " ?+ G0 ]0 o; i9 g, ^3 G$ h8 { u
——建设中的中老铁路“礼让”亚洲象
$ P7 D% [* R3 }% @6 n* u. N
, q; \! S0 F3 P: [6 V9 Z* C 2 r6 F5 }9 q6 u; b4 b! v
0 {$ I4 Z* ^ @9 d6 _" T; ]4 e& v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维护跨境国际河流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 z' Y1 J3 l1 L8 Y/ I' j
5 ^: N! G; N \4 c# Q- q# O0 b
2 d$ `- X% \) z: P1 l( [/ n ( z: ]/ y" p' \# w$ v2 d
多年来,云南一直致力于珍惜野生动植物保护。
7 L5 _0 A9 K" k+ t! R 建成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 - Y6 @" Q9 `4 |% D3 c( K
建立了166个各类自然保护区,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 |; p+ a) v( w9 N2 K 此外,亚洲象、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等,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
% u- c$ ^# J4 L, U …… 9 ^2 B; a2 T0 ?- s
$ s R/ r+ n( L* M) v: F$ R . d. [8 a1 a- I' L
; i( R4 V' F4 F2 m.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眉长臂猿 / {+ n# h/ l1 n" n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建成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 ( ~1 {& X3 O! t. \; ]
巧家五针松、华盖木、滇桐、云南金钱槭等67种野生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9 U7 I+ \: P% h+ i2 r! I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0头增长到300头左右; 7 E. I* r( Y. E9 [. ^# A: r
滇金丝猴从2000年的1400多只增长到3000多只;
, s, s) E: g7 d* v% L 在云南省越冬黑颈鹤从1996年的1600多只增长到3000多只。 m2 d" q, z2 E% H1 Y- n2 \
% C+ B& }0 w7 i: A! T1 j
+ p9 `- y. z6 c+ @1 }. f
& I3 A. o/ m4 E0 p) X+ j$ g) w* I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 : y6 f w/ u I& B
为保护野生动植物 ! E Q, f0 c! P4 T
自2021年以来
( W6 |- G" U! ]' ? 云南多个部门还联合开展了
8 u$ `! ^5 F3 L+ P9 f7 @0 O “清风行动” + W7 y$ `' f& W; q
有效震慑了 1 n, C' l/ i7 [1 S! Q2 M- O
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 u5 c0 j" q$ y$ _0 q! z
7 E2 J. c8 l% `% ~9 T # @3 N0 R5 l1 x" I; l. [
: |' T; `- f1 { G0 d, K# O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野生植物,左上为长蕊木兰,左下为大树杜鹃,中间为大理铠兰,右上为保山茜,右下为矮马先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供图) : W, o; A+ m" d3 ]* ~! B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6 s4 P7 e- Z( e. S2 a 近年来 , N J/ d6 g& V; b- m. O
随着云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3 a) N& _4 x" g 一批珍惜野生动植物
- m/ k/ y0 d3 [: f, Y 在云南被发现 9 i) H$ s* Z0 O" ~; R5 c, n/ ]! J: k
走进公众视野 ) Q# S0 j/ ?/ `
5 M: b" D5 J8 }4 @
3 _% X; n2 z! i, W9 ]) c0 J& ^ 6 z* D9 e9 G8 F"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 3 S2 o j: j( A% |0 u5 o3 m
滇桐野生种群 8 r2 c2 h s; a& v$ ?+ \7 `* v; w
2020年5月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 - a/ { Q2 M7 U& X5 c1 [
% U4 S' V _, C8 z- @5 N8 k6 g" z
}" @% j g& k3 G7 q; ?2 P
4 m5 t+ P4 F" n4 a: l! N! ~ 滇桐,椴树科,落叶乔木,系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国家确定的重点保护和挽救的濒危植物之一。中国仅存10株以下的珍稀植物,为中国西南特有种,现仅存6株。在区域地理研究和选育珍贵树种应用中均有重要价值。2020年5月,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首次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滇桐野生种群,个体数量高达31株! + j' H. F0 j. Y7 L8 ]
高黎贡球兰
# h1 s9 `1 \7 A# ~" m5 { 2020年9月保山市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 {: X& a0 X+ A% T4 l) Z- k
8 _: s7 y/ ~9 B3 [+ ~( l# b : C' @% W% b/ a) Q! \; g G
% `, l/ O( l. [( s3 O 高黎贡球兰,夹竹桃科球兰属植物新物种,因其如脂似玉的副花冠在多花组成的球形的花序外层非常显著,又被称为“蜡花”,其独特的双层五角状花型和馥郁的香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高黎贡球兰具有在大树上附生生长的特性,对森林质量、湿度、气温和树皮表面腐殖质积累量等生境要求十分苛刻,目前仅见于原始森林中,是名副其实的极小种群物种。 2 A1 p1 ]4 _1 b9 E
南溪蛛毛苣苔 ! O! C* D y. J. l
2020年12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5 ^0 V& P( W# d8 a/ v# G) a
5 _9 e C: R6 B B" h& v/ Z' q , [- B0 r u( N5 G
: Y4 N# |9 [, z+ m1 o 苦苣苔科植物,以其多姿的体态、绚丽的花朵和独特的耐阴性,深受花卉爱好者的赏识,广布于世界的热带至温带地区,目前中国已知有45属780余种,其中大围山地区共有约20属100种。南溪蛛毛苣苔生长于石灰岩季雨林下的潮湿石壁上,分布区域极其狭窄,生境非常脆弱,一旦受到干扰,将无法恢复,是一种脆弱生境野生植物。
5 J1 |- z% _2 T, n) R. v 绿孔雀
6 e9 b( \ G+ T3 ~3 C 2021年5月元江中上游的绿孔雀栖息地
: M' ]- e8 R4 l4 O
0 W! Y% X k8 ]5 R
8 E4 {: {! m9 ]
. ^' l% w6 d' d1 u: {! k4 V5 S 2021年的绿孔雀雏雀宝宝出来活动了!2018年建立了保护区外的绿孔雀栖息地(社区)共同管护区,经过3年的努力和摸索,管护区内都有监测到绿孔雀种群有小孔雀新生。 % \& H6 `# C4 j6 f
( F" {# G; I- g1 X$ z
( A- j6 K6 k3 R% Y
0 A, l4 _" H. `- S, @ 据了解,全球共有3种孔雀,绿孔雀、蓝孔雀和刚果孔雀。其中,分布于中国的只有绿孔雀一种,目前仅分布于云南省境内,种群数量约555-600只,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 W5 A6 L- d$ H2 T3 I) C. S7 N; L
白颊猕猴高黎贡山新种群 ( o6 {% U/ p# l" S5 q3 N
2021年4月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U1 e# ~) U4 r3 ^ # A& i, N. E4 |4 U
- v6 W/ {$ R- I) L, F+ t' j0 R
2 e; a: B; s' n' q# B* n% L9 J 2021年,研究者对野外红外相机回收数据整理,发现白颊猕猴高黎贡山新种群和新分布。白颊猕猴隶属灵长目猴科猕猴属,由我国科学家于2015年在西藏墨脱首次发现并报道,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颊部和下颌部呈灰白色或白色,并可延伸至耳后 9 l5 t' ?* ]2 K. R
* A+ {, ~$ ]) v ( t6 T) k) i2 ?3 w7 t% @ w
: g, r' g n) O6 Q' D# E7 }) x% k$ s' K 据介绍,白颊猕猴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海拔1887至3041米之间,栖息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在云南福贡与西藏东南部之间广阔的区域内可能还存在潜在的白颊猕猴种群。
8 t$ A- K$ {6 @% c, | 保护野生动植物
, k3 l2 l! V8 e4 h0 w+ h; X 维护生态安全
, {1 t2 l3 R5 ?; Y# U" T4 k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 y( `: ^, Y P3 J 云南正在砥砺前行
& e6 G( ~% U/ ?
: \, l+ P! ?2 |% c6 j8 o# P
/ e/ n1 f5 h" O4 F5 Z% ]8 O
3 _+ g& _1 n* k0 d 云报客户端整合
5 \1 D2 D$ {6 N7 {/ B6 _ 来源:新华社、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开屏新闻客户端、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 M" ~+ r- B; a4 e
责编:徐嵩钦 # A- n# X4 w- P
* v# @/ F5 G0 ~& C' b& M1 u
举报/反馈 / z4 A. h R2 s( w/ I- g2 r0 K7 x
Z4 l/ q; T/ u" R
( Q: d) t, C3 O' m6 K! z
9 n. I: H7 W)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