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物理海洋实验(一)——西边界流模拟 - 海洋科学实践

[复制链接]
5 ]& M. Z9 x8 c7 S3 I9 B" Y6 D

目录:

: x* v5 R( F- G3 c6 |, z( m) {% D: R

一、《后天》真的要来了吗?

, G. i( X6 o1 b" R2 }+ h i6 f

二、位于西边界的暖流——黑潮和墨西哥湾流

) O$ z8 W. ^& B/ b0 c

三、风生大洋环流

* g0 l; u. f6 V X8 M$ F! Q

四、海流的西向强化

3 L* N5 S+ J& ~. _$ w

五、西边界流模拟实验(对原理不感兴趣的小伙伴建议跳到这部分)

; G# N: P8 }) Z7 T0 t

一、《后天》真的要来了吗?

% S, q5 R, ]4 N0 C0 f5 v

看过电影《后天》的朋友应该会记得,影片的开头,科学家讲述了“冰河世纪”到来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格陵兰岛冰川大量融化,淡水从陆地源源不断地注入海洋,原本高盐度的北大西洋暖流被不断稀释,因为无法下沉导致大西洋径向翻转流(AMOC)被迫中断,从而导致全球洋流发生紊乱,赤道热量无法输送到中纬度地区,地球进入间冰期。

1 k% z6 z; M' @, T' T5 ?
《后天》中霍尔教授对全球变暖效应的解释

最近,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Niklas Boers发表在《Nature》[1]的研究表明,AMOC有可能处于1600年以来最弱的状态,并有可能失去稳定性,面临“崩溃”。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的Levke Caesar和伦敦大学学院的David Thonalley也认为:墨西哥湾流在20世纪的放缓是前所未有的,很可能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有关[2]

8 ~2 Q: M; R% f2 l& H

不过,目前对于AMOC是否会崩盘的说法众说纷纭,地球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后天》中的场景似乎还很遥远,但我们仍需保持关注。本文将从地球流体实验的角度,简单解释AMOC的重要组成之一——墨西哥湾流,以及和它同类型的另一支洋流黑潮(Kuroshio)的形成原因。

7 J2 ~. a2 O6 ?* a3 z( d

二、位于西边界的暖流——黑潮和墨西哥湾流

6 ~+ i6 G. P: d! @- @% E6 r

黑潮和墨西哥湾流是整个海洋最著名的两支暖流,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由于墨西哥湾流的延伸体——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才使得西北欧地区常年温暖湿润。墨西哥湾流每秒钟能输送约1.13亿立方米的水;黑潮每天可以穿行25-75英里,流量相当于6000条大河[3]

3 T' S6 R! O1 [5 u D$ t

NASA做了一个Perpetual Ocean的视频,可以详细地看到海水的流动状况,非常震撼。下面是视频的截图。

5 X V+ v1 V4 {. {4 l% Y/ m
墨西哥湾流
黑潮

面对这地球的脉搏,你可能充满好奇:是什么驱动着它们生生不息?为什么位于西边界的黑潮(湾流)与位于东边界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加那利寒流)相比,流速更快,流幅更窄呢?

- Z7 A1 x+ \% s& o, [ I( V

三、风生大洋环流

1 L1 w7 p1 s- ?; u! ^) `, G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 P- O; ~- O, t1 |. _

在世界大洋1000m以浅的上层,环流是由风应力驱动的。亚热带海盆中巨大的反气旋式流涡是风生环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些流涡对应着相应纬度的大气环流圈,早在1735年,英国气象学家Hadley就指出,来自于太阳辐射的热量分布不均匀,是大气环流得以形成及维持的最终原动力。因此可以认为,海洋环流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1 W0 `# K0 e% R, c Q

气流从赤道上升向北输送,北半球在30°N附近下沉,由于地转科氏力的作用(向右偏),一部分气流在地表向北输送形成盛行西风带,另一部分返回赤道,形成东北信风带。由于赤道东风和西风带的作用,低纬度海水向西流动,高纬度向东流动,形成亚热带反气旋式流涡。

. h% ]; U$ D& j9 Y( i: m: t
全球海洋流涡
大气环流圈,图片来源:earthobservatory.nasa.gov

四、海流的西向强化

! c. ~6 l6 c; X7 u: V) b

海盆中大型环流并不对称,西部边界的海流较窄,流速较快,广阔的内部区域的水流较缓。这种现象称为海流的西向强化。

- B+ j3 w) k8 S+ Y. Z5 g! p
西向强化,以北大西洋纬向剖面为例。图片来源:ksuweb.kennesaw.edu

要详细解释海流发生西向强化而不是东向强化原因比较复杂,从数学的角度解释,涉及到Navier-Stokes方程的一系列简化和详细的数学推导,最基础的也要从大洋环流理论的三驾马车Sverdrup、Stommel和Munk的三篇划时代论文开始。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将基于物理的角度定性解释。

9 j, C9 p4 s+ X& I0 g( N R

几个概念名词:

5 Y3 l: u# D& v+ q0 [' T

涡度:矢量,流体的绕着某个轴的旋转快慢的量度,满足“右手”定则。

: Y" z4 k( X. [3 t

行星涡度:矢量,也称科氏参数,平行于地球旋转轴。由于地球的自转效应,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在随之旋转,逆时针为正,因此北半球为正,其大小为

/ D! _( U' I7 C1 l. I7 P

f=2\Omega sin(\varphi)(rad/s) \\

, D* U0 y$ ^0 h/ q" X% X

其中, \Omega=2\pi/day=2\pi/86160\mathrm{s}=7.293\times10^{-5}\mathrm{sec}^{-1} , \varphi 是纬度。

1 [) v j" x5 a$ K; [! F

相对涡度:流体(大气和海洋)相对于地球表面产生的涡度。 uv 分别是流体速度的向东和向北分量。

7 G$ k. R6 W" m- l/ j6 C

\zeta=\mathrm{curl}_z \mathbf{V}=\frac{\partial{v}}{\partial{x}}-\frac{\partial{u}}{\partial{y}} \\

9 L7 Y5 n6 {7 r' [

绝对涡度:相对涡度 f 与行星涡度 \zeta 的总和。

$ F1 K# |8 `$ k( t# u0 }1 r. \

位涡守恒:位势涡度要考虑水体的高度和涡度,定义为

* Z( d9 G: x: t9 a

Q=\frac{f+\zeta}{H} \\

" Q6 Y& m! r& A7 Z" I! ^; x

由于质量和角动量守恒,在同一纬度,如果水体高度缩短并变平,则旋转速度更慢;如果水体高度增加并变细,则其旋转速度加快。类似于旋转的花样滑冰者,将手臂伸展时会更慢,而收缩手臂直立起来则更快[4]

$ I! u$ ?+ X' ^0 Q4 I# V) b
位涡守恒,图片来源:You Tube

因此,根据位涡守恒,我们对西向强化进行定性解释:

- }7 I) Z" T9 P- h( ?9 x6 [. }

均匀水深的海洋中,在西边界,当一团原本并未转动的海水向北移动时,因行星涡度f增大,海水必须形成负相对涡度\zeta去抵消,因此海水逐渐呈现顺时针旋转。考虑一支向北运动的洋流,其右侧部份海水因旋转所产生的流速与其整体运动方向相同,故愈往北移其左侧流速将愈快,从而形成西向强化。

5 m6 O. `) `$ P- l5 B a1 X# L

在东边界,海水向南移动时,因行星涡度f减小,海水须形成正相对涡度\zeta去补偿,因此海水逐渐呈逆时针旋转。考虑一支向南的洋流,其左侧部分海水因旋转产生的流速与其整体运动相反,从而会减弱这支东边界流,因此东向强化不会发生。西边界流向北,流速快,流幅窄,根据流量守恒,大洋内区和东边界水体输运向南,流速慢,流幅宽。

+ G5 p1 \6 O& g: y2 G8 o
Stommel的西向强化模式,图片来源:ksuweb.kennesaw.edu

一言蔽之,大洋环流的西向强化是行星涡度 f 随纬度变化产生的结果。

% V$ V9 P2 ]3 A; g

五、西边界流模拟实验

- y* a1 v9 Y/ p, O

实验装置

$ e# j& o3 O# F" `' e( a
①Gopro相机 ②电机 ③旋转圆盘 ④斜坡地形 实验原理

从第四节我们已经简单知道,要在旋转水槽里模拟实际海洋的情况,需要提供行星涡度、相对涡度。相对涡度即风应力旋度,可以通过在水面上放置一个顺时针旋转的圆盘,通过电机②驱动;行星涡度可以由整个水槽逆时针旋转提供。问题是,该如何模拟行星涡度的变化呢?

# m0 X M( n1 n

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到“等效法”,观察位涡守恒的公式Q=(f+\zeta)/H。当纬度增加时,f的增大可以等效于H的减小。因此,我们在旋转水槽中放置一块斜坡地形,越往北水深越浅。

& g q( Z3 c' z( P4 G
实验室旋转水槽实验视频
" I" S) d& j# I p# k
+ y) Z( T, d, Y9 X/ w
" C" X4 G+ ]" o
$ B8 Z& o6 A4 P6 y; S# C; G/ n! W
2 _0 l1 D/ v1 q
7 Z* M' ~& V5 T. V
+ ~* v3 l3 e" N6 \1 J4 O
0
0 B- D: M" P \9 {0 J+ R; n+ e4 k
" B* x4 Z4 }) G# L4 Y: _
' D( V+ r; k" Q; Q! z
4 E! ~: [# p; ?/ x! k2 W/ k5 U5 K
. s: P7 x8 M! }3 [
, Q: I" J) D+ @* C( K* F
0 S5 p3 L/ r4 v. ] ?, o6 n
8 h% f$ C$ P4 a4 I; W

一些名词解释:

* k7 P, L! L- A

刚化过程:在水槽中加入淡盐水后,需要保证流体与水槽之间没有相对移动,因此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5 `* n. ?* y! d8 _9 k7 p% S

Ekman螺旋:由于科氏力的作用,海表面流向与风向之间呈一定角度,忽略涡动粘性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情况下,该角度为45°。(实验视频中的羽流可能并非Ekman螺旋)

2 p: c6 J) o- c2 {9 G7 _1 \. m2 t0 R8 n8 G+ q; u
Ekman螺旋示意图,图片来源:talleylab.ucsd.edu 后记: 关于西向强化理论的发现,Stommel在他的传记里面,有一段生动的描述。他说:“我当时的想法都出自大名鼎鼎的气象学家罗斯贝(Rossby)的讲课,他那种大胆的物理简化和直截了当的处理手法,配合上精心准备的演绎性讲座,给我后来走自己的路提供了宝贵的勇气和谨慎。在引入均匀的旋转海洋没有得到不对称环流的情况下,我想碰碰运气,也许科里奥利(Coriolis)参数随纬度的变化会起到作用。这也是刚刚从罗斯贝关于同样简单的模式中行星波的讲课中听来的[5]。”

更多资源:

8 I1 ?* B: t4 U- h3 O

[1] 英国气象局:什么是大西洋径向翻转流(AMOC)?

8 S6 M& t1 l- N

[2] MIT 海洋环流实验:介绍

; b A) I7 w+ n6 H* W% a2 y8 h

[3] YouTube:西向强化 第二部分:Stommel的模式

2 M; ^7 J, D( g

[4]百度云:Stommel论文和中翻+推导 ,提取码:pe43

7 n9 w2 J8 @! h" ?

参考资料:

. V8 V! o7 C1 A$ K

封面:CNN: The amount of Greenland ice that melted on Tuesday could cover Florida in 2 inches of water

Q/ B/ t Z8 }. d

[1] Observation-based early-warning signals for a collapse of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4 @# b' W$ I, D$ E0 p; R( s3 C

[2] UCL news: Earth’s Gulf Stream System at its weakest in over a millennium

0 |; t! m" G4 S* e# `( k7 X! i

[3] NOAA: MAKING WAVES: OCEAN CURRENTS

) k( T5 z# u3 W- j2 y! @1 |+ W

[4] 《Descriptive Physical Oceanography An Introduction (Sixth Edition)物理海洋学(第六版)》

1 U5 b- O4 ^5 a

[5] 《探索者的海洋——斯托梅尔自传》

7 ~4 f" N1 J2 t2 Y 9 O$ R: h' S$ U0 ?0 I( V + K6 q7 L. r$ P2 i2 @3 r# x8 V5 _. y2 X$ n8 r# Q" g) D" l ' F5 b8 p( ~4 k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保温杯
活跃在2024-1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