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G/ i3 X# g, K$ o
青岛打“浒”有新招:腐熟入海,自然沉降" H" S0 F# H9 A7 y# Y
9 A: C8 H- {$ `# u
6 C, ~& O9 b. l0 I/ J( \台风“烟花”过后,青岛浒苔处置迎来尾声。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最新监测结果显示,今年的浒苔已基本消亡。海面之上没有了“青青草原”,“15年来最严重浒苔侵袭青岛”事件成为了历史。
4 X1 z: z9 m! L% {% A5 L$ e0 c$ v3 M- t' y. B6 C# g
( L% L' }5 }) J% u8 k在所有“松了一口气”的人中,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单俊伟感慨:“今年浒苔处置异常艰苦。”
N" }, u- U& b; M0 w% D0 y; b! e) k3 v% B: ^# \
8 b+ R" j! \+ G6 }- P4 l过去十几年,他所带领的海大生物一直对青岛打捞上岸的浒苔进行资源化利用,而今年,面对远超利用能力的大量浒苔,他的团队同时承担起浒苔无害化应急处置的任务,对这一场全新的“打浒”战斗,感触颇深。
) ]) ~4 w' |- U2 r8 E G' x! y$ }7 `. M7 A
3 E' f. i9 z2 t将打捞上岸的浒苔进行腐熟处理,然后在海洋上定点投放,最后实现在海水中自然沉降消解……这种浒苔处置方式,在国内外还是首次应用,被单俊伟形象地称之为浒苔“从大海里来,到大海中去”。可以说,青岛创新型的应急处置方式,为海洋生态治理提供了一份“范本”。' s4 S, ?* h; P$ a0 V$ w
02
& @4 f' v6 D' U* a巨量浒苔来袭,远超资源化利用能力
) ~* Q3 g% n4 Z6 [3 V' W) U4 l
" I+ c" J5 }. C. {- k) h
% `5 k& r) o- ?2 Q% K& r. ~跟单俊伟初次见面时,是在7月13日。因为长时间靠前指挥,他满脸被晒得通红,累得几乎没力气说话,声音很轻。打过招呼后,他说:“今年浒苔处置的难度超乎想象,异常艰苦。”而记者来得实在太巧,因为他当天穿的是这一个月以来唯一换的一套干净衣服,平常都是穿着工作服在码头一线,显得“不修边幅”。
; M% E1 ~: W; W# D$ S0 P3 B
; B( A' W9 [ M( W/ l5 ~$ U# Y) g
: }! x3 f( ]! L自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已连续15年袭扰青岛。这种主要生活在潮间带滩涂、岩石上的绿藻本身无毒,但由于适应环境极强,“随遇而安”,而且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有性或无性的方式惊人地繁殖疯长,因此大规模暴发时“遮海蔽日”,不仅堵塞海上交通,影响景观,而且衰败后如果打捞不及时也会造成水质污染。% O7 R& d4 H* J8 P" W
5 I7 L: z* e: W& M& P* R- w6 v6 O8 F0 t" b
在单俊伟看来,青岛“打浒”10余年,其实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前期,由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承担的黄海浒苔绿潮监测预警工作,通过早发现早预警,实时掌握浒苔分布情况和漂移路径,为设置海上拦截网等布局提供了基础;在中期,青岛构建了“2+X”海上浒苔打捞模式,以海大生物“海状元1”号、“海状元2”号海上浒苔综合处置平台为依托,配合百余艘打捞船在重点海域开展打捞,最大限度减少了浒苔进入近海的数量;在后期,青岛不断探索、完善了对海上打捞浒苔的处理方式,利用海大生物占地170亩的胶州浒苔资源化利用基地,将浒苔“变废为宝”,用于生产浒苔肥料、添加剂等产品,实现了对青岛打捞浒苔的全部资源化利用。
- A5 L! R- Y& a2 h7 K5 B+ c; o) P. r+ N
7 v' e* |5 q0 F/ W7 R但是,今年天公不作美。“风和流正面面对青岛,海面上聚集的大量浒苔越过拦截网,不断涌向青岛近海,让打捞人员没有一点喘息的机会。”单俊伟说,在打捞高峰期,青岛每天400余艘船在海上打捞,日打捞量高达3万吨……除了夜间之外,其余时间都在连轴转。数据证实,7月中旬,正值青岛浒苔聚集的高峰期:青岛管辖海域浒苔最大覆盖面积达1746平方千米,是2020年最大覆盖面积的9倍,是之前覆盖面积最大年份2013年的2.4倍。面对巨量浒苔侵袭以及大量浒苔被打捞上岸,后期处理随即产生困难。“胶州浒苔资源化利用基地自7月14日开始,24小时对打捞浒苔进行烘干、生物降解等,通过制作或提取海藻粉、浒苔多糖进行资源化利用,满负荷工作1个多月。”单俊伟介绍,即便如此,每天2万到3万吨的打捞量,还是远超青岛每天5000吨的资源化利用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海大生物在青岛市科技局的专项支持下开展了浒苔无害化应急处置。
/ T- w2 E% w) m
/ x. d0 {' z8 M" U/ N$ X$ E1 s. X$ ~0 \6 _8 `
单俊伟把“办公室”搬到了青岛后海码头,日常打“浒”工作表安排得满满当当,“早晨不到5点就起床,然后在无数个工作群中回复、沟通,一直到上午8点。随后在一线现场指挥、调度,持续到凌晨成为常态。”
; @$ P, A" Y' m2 l/ m% c7 Y' J- ^+ y+ e' M
03
1 H0 D6 e& y6 t: e无人机喷洒腐熟剂,浒苔“腐熟入海”自然下沉0 V& ?7 G2 F1 _
4 M, V# J) g& ]
" c% T' ]5 H) ^$ n6 ?/ b; m从单俊伟提出浒苔“从大海里来,到大海中去”的想法,到真正开始实施,经历了三次专家论证。从海洋生态系统、渔业系统、海藻的降解产物等方面分析过后,专家们最终认定“可行”,不会对海洋产生负面影响。: \/ p$ V3 J4 ]+ U* a- p5 E; P* n2 c
2 N5 q& T- _* W0 u$ {- X6 ^& E
7 X5 b# U7 {9 M; d- @随后,青岛协调划拨了一块约300亩的土地作为应急处置基地,位置即在青岛后海码头。记者7月中旬来到该地时,只见大量的浒苔堆放在地上,载满浒苔的车辆不时穿梭而过。现场工作人员给出了一个直观的数据:处置场有500多人在进行工作,每天有800-1000车次对浒苔进行运输。$ j9 j Z6 [" s; o
- }- f' [5 Z3 r# |9 k+ z8 p1 `, m8 C
9 A- n6 j1 \- E! i/ r; U( L2 R0 n
“解决如此庞大数量的浒苔,‘科技’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非常突出。”单俊伟说,处置浒苔不仅要有科技的思维,而且还要有工程化的思维,要以切实可行的手段解决大量的问题。他举例说,有些专家提出浒苔可以给牛吃,但浒苔极易腐烂,且在百万吨的“收获”面前,此种举措恐怕是“杯水车薪”。
C; a5 |# ?. J N: _7 c; z6 N6 c/ n O! B3 W' p4 P! s
# _8 o$ N9 R: Q& u' x
根据十余年浒苔处理经验,单俊伟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腐熟入海”。在青岛后海码头办公室对角,堆放着多箱由海大生物研发的浒苔快速腐熟复合菌剂,标签显示,该复合菌剂的菌种由枯草芽孢杆菌、冷解糖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使用方法是每吨鲜浒苔用量1千克,均匀喷洒在表面。现场工作人员将腐熟剂倒入无人机“机箱”,随后通过操控无人机喷洒到地面浒苔上,对其进行腐熟处理。大约经过24小时即可完成腐熟,腐熟后的浒苔随后被运送到离海岸大约50海里的一个区域进行分散投放。
; Z8 a6 X$ b9 L p7 I/ J7 G; }4 p9 M+ L C% l: p2 r5 @. I& f6 U
4 {3 f5 |& w% X/ [; B浒苔由海洋到陆地再到海洋,为什么要经过陆地这一个环节?投海后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这是单俊伟要重复进行释疑的问题。“浒苔在海面上有千万吨,我们此前每年只打捞了几十吨,剩下的都去哪里了?”单俊伟自问自答说,浒苔分布广泛,绝大多数在海洋中自然消亡沉降到海底。浒苔腐熟处理只是一个生物降解的过程,经过腐熟后的浒苔成分没有发生变化。而经过处理后,腐熟后的浒苔在海洋中就会快速自然下沉,减少了自然衰败造成的水质污染,“就像把一把米饭投进水库里一样,很快就不见了”。
* |) L' ~1 j+ e. }$ [! S" g% _' c0 u$ c- y5 j
- Q9 _5 {1 a3 `: J) B
据了解,浒苔腐熟入海后,相关部门全程、持续进行了海水检测。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和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海水取样进行检测,均显示没有异常。经过近两个月奋战,青岛浒苔灾害得以控制。海洋生态治理,让这座城市再现湾美滩净。
+ N7 n# J$ u, }3 H0 \& e9 m5 {" ?5 T: n' |" x* w' f
) N) h6 g: ]+ f; p! ~1 t
对于单俊伟而言,他关注的焦点一直都是浒苔后期处理问题。腐熟入海,为青岛浒苔处置提出了一种新办法。在8月20日青岛召开的浒苔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工作会议上,该举措得到肯定,“固化、优化海上投放处置方式”,成为今后青岛浒苔处置的一条重要渠道。/ F$ j2 L2 L6 U6 q5 g
, W# U* r9 U# L8 L' L
; C$ r, M; Y0 |; H( x
6 |" [. D' u/ d( G+ [$ f3 d8 m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 G0 B, w# Y- w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