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鸟类迁徙 -海洋鸟类迁徙规律图表

[复制链接]
4 T$ d- ]2 s6 L* }. d1 H# s
7 h% u* s( F: r. C& b& S
! z0 m6 ^4 \# i6 C T# Z* U
" c; ^) T. i, b" V: M: b
雅克·贝汗在《迁徙的鸟》拍摄过程中。图/IC
$ j4 t- M" h3 L2 F
雅克·贝汉逝世:
3 _" b' Z, n; c6 }
鸟穿越雷电风暴,却不自我炫耀
7 `& c1 H! u* n; P! E& J
本刊记者/倪伟
) v% N, o' W8 ~6 R+ Y
发于2022.5.2总第1042期《中国新闻周刊》
. W, n/ Q" l- a% W$ j4 s* F6 ?1 G2 q
/ m: P3 h3 s3 f% a

从2004年《迁徙的鸟》开始,每次有新作在中国上映,法国导演雅克·贝汉都要亲自来中国宣传。2017年,他的《地球四季》被选为当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开幕影片,他再来到中国,还说希望能拍摄一部关于中国的故事片。不知道这么说是因为客气还是真实想法,但这部故事片永远不可能拍成了,今年4月21日,80岁雅克·贝汉在巴黎去世。

6 [( X4 V( `& j1 Y* D/ r# _- y
8 `) V6 j# M+ `
& y" ?' B L) o- |2 G

这个英俊的法国人,为电影史留下的最精彩的画面,并不是他年轻时的精致面庞,也不是《天堂电影院》结尾在影院里笑中带泪的经典三分钟,而是那些关于天空、大地、海洋和动物的画面。他的名字已经是一个符号,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界最身临其境和最惊心动魄的观察。

9 b# f5 @# d. M, r- L' V& x
7 f% o' P% L: o& i: ?4 @+ H5 P
( U" G& |& ~. z6 B3 E6 y- N

他的自然纪录片让人类看到了一些前所未见的场景,不仅扩展了人类的视野,也创造了新的记忆。在他的镜头下,迁徙不仅是一个词语,而是一只鸟奋力展翅的一瞬、穿越山河的俯瞰,以及精疲力竭的喘息。海洋也不仅是一片辽阔而空洞的水域,而是海豚以40公里时速飞驰,鲸群对着月亮高歌。

) T' h- V+ s- j8 S( K2 d# }+ v5 [
4 O& u5 `( v9 s% O
6 L' }1 j) l% v% f2 ]3 n, i

他像一个匠人,日复一日地打磨自己的手艺,等待和捕捉最精彩的画面。而他更希望成为的,是一个影像诗人。

) i# o6 q0 g a
% ?3 X" M* a0 u9 y, W( Y
% [7 A6 j1 \2 [8 [% I$ ~) M

永远距离一米

4 u2 a, a5 |6 H5 ^
2 ?+ u T" ?% |) f
4 ?. d/ m5 b! w

观看雅克·贝汉的自然纪录片,常常会惊叹两次:一次惊叹于从未目睹过的自然奇观,一次惊叹于这些画面是如何拍到的。

# c& C+ ^# Z" Z& g
/ y& o7 t& M4 r1 Z& Q
, R" J) \' e6 {# x9 ~

蜥蜴的瞳孔里划过火箭腾飞的倒影,松鼠和猫头鹰瞪大眼睛围观母鹿产仔,候鸟在雪山之巅歇脚、补觉,目睹一场雪崩的发生。这些画面迥异于同类题材的自然纪录片,它们捕捉到了动物身上的“人性”一面,因而异常温柔。也有残忍的场面:飞翔的候鸟在枪击声中突然坠落,被割掉鱼鳍和鱼尾的鲨鱼,像一袋垃圾被扔回海洋。拍摄这些奇观,不仅需要超常的耐心,也需要新的技术和方式。

7 l5 d( c( L6 v7 q
# o: n9 f/ u1 s
" x4 M9 M7 Y# c6 k

拍摄《迁徙的鸟》时,为了驱散鸟对人的恐惧,剧组第一年的工作并不是拍摄,而是驯养一群鸟。鸟蛋尚在孵化时,他们就在四周播放人类和机器的声音,小鸟破壳而出后,将照顾它们的人类当成了父母亲。鸟儿从小跟剧组成员和机器一起玩耍,当剧组的小型飞行器起飞时,50多只鸟亲昵地跟在身边。经历过这样漫长的准备,后来在三千米高空,摄影师在超轻型飞机上与候鸟一起飞行,成为“鸟中之鸟”,有时鸟儿飞累了,还会停在机器上休息。

0 Y. h) X, s6 ^, j" d! U
6 h$ t2 X. N' D, x
6 L! a8 L& @% [9 [; Q- u( T# j; w( E
0 f8 ~9 q# Q: w5 s
$ a% s9 g' N- [
: C/ K, ]) e, ?- J, q3 H2 A. U

《迁徙的鸟》剧照。

. J1 _, g7 E& D3 y' d7 F) z5 b0 Y ( u/ M; t$ Y& J- i
# F5 R) T3 \& X' j4 j- f+ o; ^
8 H$ \5 l* ]) F$ c1 u

他们还在候鸟身上放置了一个小录音机,取下录音机后,人类第一次听到鸟在飞行时不间断的喘息声,当他们筋疲力尽时,疲惫感如此清晰。

, N# Y9 S' g4 O5 l6 P* S
9 ~. T' t8 i+ T) Y' e: w
. b' b* @+ z2 ~& q1 u9 Q

“如果我们感觉不到它们的情绪,如何算是看到生物呢?”雅克·贝汉曾说。为了感受到激昂的情绪,必须靠近动物,当动物奔跑要距离它一米,当它起飞要距离它一米,当它们潜水,也要一直保持一米。由此,他的镜头不仅让人类看到了未见之境,也分享了动物们飞驰的速度。他们与候鸟同行,也将摄像机安装在船尾拖曳的快速鱼雷上,以同样的行进速度,拍下了蜂拥而至的恢弘鱼群。

- G) S# `3 X, i3 x7 V
8 T! N$ I& P8 T6 r/ d C
/ c" s! B: x% B) l' t9 W

相比于艺术构思,纪录片制作更需要一种工匠精神,尤其是极为考验耐心的自然类纪录片,总是伴随着无尽的寻找、漫长的等待和无穷的技术问题。曾留学法国、并多年研究法国电影的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张献民觉得,雅克·贝汉和一批幕后工作者的工匠精神是最值得称道的。比如有一对夫妻,在自家后院研究了好几年,研发出可以收录鸟儿喘息声的设备。拍摄团队还在德国一家风洞实验室做了一年试验,只为研究鸟儿的飞行。“动物你拍着就是拍着,拍不着就是拍不着,这很简单,就是匠人精神。”张献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5 u5 v# {3 e, r
! q; ~" ^; f P8 u) I
/ u1 C2 h: [6 \7 R+ e6 a8 w

拍摄《迁徙的鸟》花了4年时间,前后600多人参与,拍摄队伍有400多人,往来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景,以4000多万美元成本,拍出460多公里的胶片长度。而所有旁白和字幕,加起来不超过40句。“鸟儿飞翔五千公里,穿越雷电风暴,却不自我炫耀。”雅克·贝汉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鸟儿从来不说什么,它们只是坚持去飞,人要向动物学习。这正如他的工作方式。

; f& n0 y5 l3 _) U( R3 s
' k$ [, q9 S- v: \) a5 l/ P
, C8 |! R/ o: i$ b, h4 t9 D' e

以这些美轮美奂又难得一见的画面,雅克·贝汉将人们吸引到影院,这对于纪录片来说并不容易。他的作品一直代表着纪录片票房的天花板,《迁徙的鸟》在20年前就获得了1亿美元票房,《海洋》在中国上映时,也以近3000万元创造了当时中国院线纪录片票房纪录。

% l3 g( `8 D! w* ^% K4 D# M8 ~
2 s ^2 {" X5 i( P
0 x4 E$ m1 S- }/ \8 Y/ C
2 N5 L% w. y3 H: A1 n5 @, }
& j6 j9 t$ ~1 ] v4 [ }
1 G4 `3 T5 A8 a- P _' e8 a4 A

《海洋》拍摄现场。

* i+ Q' I4 \% l$ \* r
1 V) C' S* A& ~
/ c% G3 B" n0 x2 X* K: ]

老欧洲的冒险精神

5 _0 i5 U& }- w! r5 {, n2 R. K A
2 P3 u- F' O. D5 T
* E, D+ Q% Y2 R% H& _

雅克·贝汉对自然的兴趣,最直接的起源是他1989年担任制片的《猴族》,那部电影标志着动物电影在法国的崛起,也为他开启了事业和人生的第二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他轻而易举获得了巨大的声誉。1941年,他生于法国一个演艺世家,父亲是剧院导演,母亲是演员。他早早地进入电影行业,25岁时就凭借《半个男人》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帝。之后,他转型制片人、出品人也顺风顺水,两度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杯。

4 ?; J3 S2 _! O0 q- i$ Q
i0 C6 Z2 {! x8 A3 l
1 U: x5 b; J, Q& Q b

将近60岁的时候,他全面转向自然纪录片,制作了被称为“天·地·人”三部曲的《微观世界》《喜玛拉雅》和《迁徙的鸟》,以及《海洋》和《地球四季》,并在后三部中亲自担任导演。关于这次转向,他归结为对人类与其他物种关系的反思,以及对环境破坏的忧虑。

2 b0 Q! H# W6 D) I% g6 H6 p7 c+ _
2 |& L$ {4 Z0 R2 n' l5 Z) Z% ~* R
6 l- y8 n- }* S( r i5 m
! w$ Y4 \5 U0 }; v7 G) B j7 f7 {
# [) K6 b1 c- B" W. C
$ q' ~9 `/ F/ p5 j+ m, m A- \

《地球四季》剧照。

: } b4 q* b4 ?" w$ H
3 X, m$ K! W( L1 R( B# Q+ y2 ^! H
+ J4 ~0 l4 z, T8 b7 M0 G

但如果往前追溯,这份热情或许在1982年的剧情片《海上惊魂》中就有迹可循,他担任制片人和主演的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单人帆船航海的冒险之旅。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张献民觉得,雅克·贝汉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正是老欧洲的冒险精神,是人面对自然时本能的兴奋。这种冒险精神指引他携带摄像机上天入地,拍下天空、深海、大地、雪山上鲜为人知的故事。

( a* Z+ m# L* q- X E, ^7 o+ M. R5 q
; J; k( O1 f2 Z( C
- U# ~2 i4 F5 R2 ^7 X5 {2 S

对环境和物种的关注,也赋予了他知识分子式的气质。他曾经谈及电影界的封闭,希望对更广阔的世界抱以关怀,并始终坚持着不僭越艺术家的身份。他认为同样很有影响的自然纪录片、上映于2009年的《海豚湾》是一部新闻报道式的作品,毫不隐晦地输出观点。而他自己的纪录片是真正的电影,区别在于,电影会让一百个人产生一百种观点。

. q6 B# _& }$ a5 F! W9 R
& S3 Y$ J/ c, {2 o& }' p
8 f% W- l3 g) ]( p5 R2 ^
# m9 [/ J3 Y4 U6 K
. d% w+ o4 B. o; ]! x
2 t. r* U, I, C

《海豚湾》剧照。

2 f( w- W0 h& q1 H3 D2 J
( Y' o9 k$ b& v" |! w3 r1 n% w" }- n7 R
8 d& M0 x% k4 K! n# `$ |

雅克·贝汉的纪录片并不排斥某种程度的虚构。鲨鱼被割掉鱼鳍,扔进海里,在海中无望地旋转,《海洋》中这段令人痛心的画面,其实是他们用道具制作后拍摄的。海底垃圾的景观是搭建的景,动物标本也是数码制作的。这些方式有悖于传统纪录片的真实性要求,引发过一些争议。

8 C8 p; B* s7 e' J% @% r i
9 ]6 O+ \5 Q L; A# _# k
9 k# `1 a" w u9 ]; k

“这算纪录片吗?”与雅克·贝汉联合执导的导演雅克·克鲁佐对此这样说,一些特技画面的应用是为了说明海洋里确实发生过这些事,雅克·贝汉的纪录片融合了故事片的特征,“如果让我来回答,它就是一部电影。”

H$ U4 J3 `* Y9 }$ K* s' Y1 B
3 s, k; x0 Y, `0 }* i+ y1 n9 I: b
: o( r j) k" F) n; z4 |2 o% k8 z

70岁的时候,雅克·贝汉启动了一个更为宏大的计划:拍摄两万年欧洲大陆野生动物史。在影像中同时处理自然与历史两个主题并不容易,电影横跨冰河时代末期到当下,他希望以更深邃的眼光,通过历史展现人类对野生动物和自然世界的影响。这一次,他们驯养了狼和猞猁,只为培养亲密关系,而不改变其习性。他们将摄像机绑在具有稳定系统的摩托车上,保持与狼眼同样的高度,观众于是获得了与狼一起狂奔的体验。

6 l3 f. J4 n. i( i
- Z3 q* j, T/ @8 W9 w5 S
) \8 d2 R7 N. s9 m. a

雅克·贝汉曾不止一次地以诗自喻,这或许是他对纪录片最高的期许。诗歌有一种以微言大义概括天地万物的神力,他也希望创造一种“电影诗”,用镜头诗意地描述世界。自然纪录片成为他写诗的理想载体,他将镜头对准昆虫、花朵、飞鸟时,得到了阅读诗歌的感受。

# P( I, \9 ^8 c- [& Y: x
2 H( m6 Z1 _( ~* ~5 G+ E E" X
' U: }! x4 u; x

正如他对《海洋》的阐释:“这部电影,是一种诗意的忏悔。”他说,纪录片不是百科全书,除了绚丽的色彩,还有影片留下的“省略号”。这些省略号里藏着影像中的诗意,也留下了长久的余味和反思。

$ Y) w; z9 f E( T6 g
/ C2 ^) e8 `4 }" s! n# P8 C
- G" w' X" u, Y5 R- D: M J [
举报/反馈
) e, e8 a: F% K" A" P) Z2 b5 a
/ d2 U( v) @) i; O7 F7 ~ / G0 y) n# v# H4 V $ \8 Y. o# h1 T r/ K0 w 7 _# [8 Z6 l/ |; y( R 0 I d+ j) g, {' V2 c; M, i; a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庄家真牛牛杂火锅
活跃在2024-9-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