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 O- P( ?: ~1 P" k 提个问题,世界上分布最广,随处可见的工业产品是什么? 3 S+ ^, R' M7 t, i+ x
1万米的深海里有它,喜马拉雅山的山顶上有它,婴儿喝奶的奶瓶里也有它,甚至,连你我的身体里面都有它。
! w0 b/ q8 F& A9 K 你是不是已经猜到答案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人造物品是塑料。塑料碎片无孔不入,从天空到海洋,包括人类和动物的身体里面,到处都有它的踪迹。
i$ X" u. L/ o) e" b5 f
$ v/ e, O# ~- p% F& e {6 b0 e 塑料微粒- c, l* D1 F/ i& C* q1 G* ~0 r h/ l2 P
201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估算了人类饮食中的塑料含量,给出正式的统计结果:一周的时间里,每个人平均吃下2000颗塑料颗粒,重量为5克,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每个星期要吃掉一张银行卡,这句话并不是笑话,而正是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处境。
8 ~/ n, L1 v9 Y, x9 g. K 塑料已经进入人类的消化系统了,它会不会突破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目前还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塑料颗粒已经突破母体屏障,进入胎儿的生长空间了。生物学家收集了6个健康的胎盘,在4个胎盘里找到了塑料颗粒。从胚胎开始,塑料就参与了人类的生长发育,干扰健康的免疫系统,之后塑料对健康的影响会发展到哪一步,人类会不会变成塑料残疾人?大家都在提心吊胆地观察,没有人敢预测未来。
. M8 ^% L1 y' q9 I
' n3 N6 L+ y$ d" b& w+ g p; [ 进入人体胎盘的塑料颗粒,直径在5到10微米之间。我们把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统称为塑料微粒,颗粒越小,越难清除。大片的塑料能被滤网截获,小颗粒的塑料,就连净水器里的滤芯都没办法拦截到。塑料微粒悬浮在饮用水里,被我们一口一口地喝进肚皮。 2 e Q; k" z- `: L* }4 H3 c4 c
难道我们只能喝下塑料?有没有什么技术,可以清除水里的塑料微粒?这道难题,生物学家在海洋里的一个鼻涕泡上,找到了解题的答案。 # B# r; d; X, a5 C
0 a g) u7 d& {2 W 海鞘净水) `. d1 L& G- M/ l/ l/ d- |0 H
图片里这个像透明扇贝一样的泡泡,是尾海鞘幼体。确切地说,扇贝泡泡是海鞘吹出来的鼻涕泡。鼻涕泡中间,这只像小蝌蚪一样,正在使劲摇晃着扁扁尾巴的虫子才是小海鞘本尊。
( W$ w# _4 ?$ ?: E; R6 W) I 把镜头再拉远一些,你会看到在海鞘幼体扇贝泡的外围空间里,还包裹着一层稀薄的圆球,圆球也是用鼻涕做的,只是密度比中间的扇贝泡更加稀薄。一个套一个的鼻涕泡,是海鞘吹出的黏液网,用来过滤海水,捕获食物。除了食物外,黏液网还会拦截到水里的杂质,杂质装在,用黏液做的垃圾袋里,袋子装满后就沉到海底。 ' r9 w/ L A6 l/ H- M
7 K& q( Q+ V* K7 b4 j# T" [ 海鞘发明的这两层黏液网,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它是一套拦截塑料微粒的高级技术装备。这套技术装备,跟你家的净水器很像。黏液网是过滤器,海鞘的身体是手摇式抽水泵,它摇动尾巴,就能把海水抽进黏液网里进行过滤,拦截塑料微粒。
/ V- j& [; r( ]. O! e6 }0 g 你看海鞘身体里一粒粒的小红点,这些是研究团队用来测试的塑料微粒,统统都被黏液网拦截了。更厉害的地方是,海鞘在过滤塑料微粒时,不仅拦截效率高,而且过滤速度还很快。 7 d8 k) ^% ?6 H# R
一支只有手指头那么长的海鞘,能吹出直径有1米那么大的黏液网。每小时能过滤80升体积的海水,80升水用大瓶可乐瓶来装的话,要装40瓶。对比一下,海鞘的过滤速度,比你家净水器的过滤速度还要快。 ' I0 F/ M3 Z" d# N6 v( j
) V3 ^; _ @2 F8 J( O% s 海鞘用黏液网来清除塑料微粒的方法,效率和速度都大大超出了团队的预期。以前我们只知道用固体滤网来打捞海洋里的塑料垃圾,海洋里的低等脊索动物,海鞘给科学家推开了一扇门,提醒他们,还能用黏液滤网来捕捞杂质。
1 v* B& i5 ?9 s. k1 I7 Z
7 r* u8 P+ \3 Q5 x 吃掉脑子的海鞘
% C/ {/ ?* @1 K/ U5 M" i; v 说到海鞘,多说几句。海鞘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等的尾索动物。
' `) I% A2 ?" T9 A" g; ` R4 M" P 它是一种会退化生长的神奇动物,出道即巅峰,然后越活越退步,一直从动物变成植物。
% P, m" q/ Y$ M" a k 刚从海鞘卵孵化成幼体的小海鞘,装备齐全。长得像小蝌蚪的身体里有一条完整的脊索结构,有背神经管,有消化道,有心脏,脑袋里有脑泡,有能感知光线的眼点,和能感知重力的平衡器。 / l* q. _. S9 {$ w$ J" F+ y
海鞘幼体,像蝌蚪一样活泼好动,在海里游来荡去。飘荡几天之后,小海鞘停下脚步,随便找处礁石住下,而这一住就再也不会挪窝了。在短短一天之内,海鞘幼体消化掉自己的脑泡,眼点,平衡器和背神经管,只留下一个吃东西的神经节。 9 @6 h9 n% z* W# J; q e
吃掉自己脑子的海鞘,扎根在海底,变成一株半动物半植物的生物。
/ N7 w6 t; H5 \# [4 M # Z E* H& [' N" t4 @5 c3 W9 W( e" H
海鞘的种类很多,成年海鞘有的像花朵,有的像茶壶,有的像茄子。唯一能在它身上看出一点儿动物习性的时候,是你捏一下海鞘的肚皮,它会像滋水枪一样,冲你滋出一股海水。 ! d& P: g" Q) N
1 g) |0 {3 D0 s5 T3 [* [% K 大多数的海鞘都很难吃,不过图片里这种长得像个大菠萝的海鞘却很好吃。也许你在海鲜市场里看见过它,名字就叫海菠萝。 / G* J) P5 p- r; V( o1 ]
4 Z) S S, E% D' v: O* k7 F 8 E1 W. Q5 f |0 L
海鞘这种越活越退化,成体比幼体的结构更简单的现象,叫做退化变态。
0 F1 e" X: `6 o( o 在海鞘纲里还有一种海鞘,成年后的身体结构跟幼体类似,依然保留着自己的脑子,还能在海洋里自由活动。这种成体跟幼体模样一样的海鞘,叫做尾海鞘,意思是有尾巴的海鞘。之前我们看到的吹个鼻涕泡,过滤海水垃圾的小海鞘,就是尾海鞘的幼体。 3 G7 r9 e9 |; l, c4 w+ Q7 I
# X) B0 q6 q# |( _$ [9 b/ O
总结
4 f/ G1 ]4 ~! o) q- u 还是那句老话,自然界一直走在我们的前面,很多困扰我们的难题,它早就写出了答案。连一只会退化生长的低等海鞘,都有技术解决我们束手无策的问题。
, z$ x" ^& q d1 ?1 x2 B6 Y 参考资料:
/ Q- `: h& ]' W8 J 1、Revealing enigmatic mucus structures in the deep sea using DeepPIV,by Kakani Katija, etc. Nature, 2020 1 a9 o/ W+ `" t/ |, z' W
' D# o+ P& m& {0 j4 j
7 m3 J2 M" `1 R' Q8 G* q' a4 I) x7 X' ~) \8 o+ D/ o% n9 z7 o1 Z
6 @% A" B! ?! l2 Q'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