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治理技术 -海洋污染处理方法

[复制链接]
5 U: r' I* j' h! D

提个问题,世界上分布最广,随处可见的工业产品是什么?

/ O5 y# Q3 X& `# e T1 U

1万米的深海里有它,喜马拉雅山的山顶上有它,婴儿喝奶的奶瓶里也有它,甚至,连你我的身体里面都有它。

% y; {4 [ M T4 t& `) A: v

你是不是已经猜到答案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人造物品是塑料。塑料碎片无孔不入,从天空到海洋,包括人类和动物的身体里面,到处都有它的踪迹。

3 y) ], g9 h E P& R
! _5 O0 G! `" Z+ Y$ N$ \3 K

塑料微粒

' h5 |, j6 ]+ e" F/ P) r# y

201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估算了人类饮食中的塑料含量,给出正式的统计结果:一周的时间里,每个人平均吃下2000颗塑料颗粒,重量为5克,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每个星期要吃掉一张银行卡,这句话并不是笑话,而正是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处境。

' h2 N- T: s0 `2 t: T

塑料已经进入人类的消化系统了,它会不会突破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目前还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塑料颗粒已经突破母体屏障,进入胎儿的生长空间了。生物学家收集了6个健康的胎盘,在4个胎盘里找到了塑料颗粒。从胚胎开始,塑料就参与了人类的生长发育,干扰健康的免疫系统,之后塑料对健康的影响会发展到哪一步,人类会不会变成塑料残疾人?大家都在提心吊胆地观察,没有人敢预测未来。

/ s# F& k, |: u9 y+ X
, b4 i" X" f3 Z; T* E9 [

进入人体胎盘的塑料颗粒,直径在5到10微米之间。我们把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统称为塑料微粒,颗粒越小,越难清除。大片的塑料能被滤网截获,小颗粒的塑料,就连净水器里的滤芯都没办法拦截到。塑料微粒悬浮在饮用水里,被我们一口一口地喝进肚皮。

, m8 S+ A0 r0 D

难道我们只能喝下塑料?有没有什么技术,可以清除水里的塑料微粒?这道难题,生物学家在海洋里的一个鼻涕泡上,找到了解题的答案。

& |: m" C2 R, y! _7 w2 k8 p
+ x) J) }; `& q. r! p0 t

海鞘净水

: F$ x- P: [2 a/ n! S

图片里这个像透明扇贝一样的泡泡,是尾海鞘幼体。确切地说,扇贝泡泡是海鞘吹出来的鼻涕泡。鼻涕泡中间,这只像小蝌蚪一样,正在使劲摇晃着扁扁尾巴的虫子才是小海鞘本尊。

. X) |* D# a& t8 s2 F5 S

把镜头再拉远一些,你会看到在海鞘幼体扇贝泡的外围空间里,还包裹着一层稀薄的圆球,圆球也是用鼻涕做的,只是密度比中间的扇贝泡更加稀薄。一个套一个的鼻涕泡,是海鞘吹出的黏液网,用来过滤海水,捕获食物。除了食物外,黏液网还会拦截到水里的杂质,杂质装在,用黏液做的垃圾袋里,袋子装满后就沉到海底。

" ~) @/ |$ ]* i" ^8 r1 L8 T
0 d& V( Q, S3 i2 T

海鞘发明的这两层黏液网,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它是一套拦截塑料微粒的高级技术装备。这套技术装备,跟你家的净水器很像。黏液网是过滤器,海鞘的身体是手摇式抽水泵,它摇动尾巴,就能把海水抽进黏液网里进行过滤,拦截塑料微粒。

4 f3 M f. ^$ ^- L

你看海鞘身体里一粒粒的小红点,这些是研究团队用来测试的塑料微粒,统统都被黏液网拦截了。更厉害的地方是,海鞘在过滤塑料微粒时,不仅拦截效率高,而且过滤速度还很快。

$ K: `. q# l2 l/ P; w

一支只有手指头那么长的海鞘,能吹出直径有1米那么大的黏液网。每小时能过滤80升体积的海水,80升水用大瓶可乐瓶来装的话,要装40瓶。对比一下,海鞘的过滤速度,比你家净水器的过滤速度还要快。

& g$ P4 W4 z. d; z8 V2 Y$ s2 R2 X
% R R/ i+ T2 B+ m

海鞘用黏液网来清除塑料微粒的方法,效率和速度都大大超出了团队的预期。以前我们只知道用固体滤网来打捞海洋里的塑料垃圾,海洋里的低等脊索动物,海鞘给科学家推开了一扇门,提醒他们,还能用黏液滤网来捕捞杂质。

6 Y5 k8 W% P3 O) n) I1 l3 X! m& E
- `4 }; b0 c" t& |+ E; z0 B& A2 a% ~

吃掉脑子的海鞘

b( t% B6 b; W& X3 e0 {! V% c

说到海鞘,多说几句。海鞘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等的尾索动物。

1 Z- J5 g. s; j s5 d$ i, T# C

它是一种会退化生长的神奇动物,出道即巅峰,然后越活越退步,一直从动物变成植物。

6 m& ?# X# o- z0 [

刚从海鞘卵孵化成幼体的小海鞘,装备齐全。长得像小蝌蚪的身体里有一条完整的脊索结构,有背神经管,有消化道,有心脏,脑袋里有脑泡,有能感知光线的眼点,和能感知重力的平衡器。

3 E+ ]9 n: \ {; | N

海鞘幼体,像蝌蚪一样活泼好动,在海里游来荡去。飘荡几天之后,小海鞘停下脚步,随便找处礁石住下,而这一住就再也不会挪窝了。在短短一天之内,海鞘幼体消化掉自己的脑泡,眼点,平衡器和背神经管,只留下一个吃东西的神经节。

4 F" I$ m* `9 O

吃掉自己脑子的海鞘,扎根在海底,变成一株半动物半植物的生物。

5 z; Z' o9 f/ L; Y7 A: i
8 `& l) T2 r5 d- j- \

海鞘的种类很多,成年海鞘有的像花朵,有的像茶壶,有的像茄子。唯一能在它身上看出一点儿动物习性的时候,是你捏一下海鞘的肚皮,它会像滋水枪一样,冲你滋出一股海水。

y7 B( i, V: D; }% c+ X# g5 j# i
) U( A. A, c$ f9 e: `6 t$ u

大多数的海鞘都很难吃,不过图片里这种长得像个大菠萝的海鞘却很好吃。也许你在海鲜市场里看见过它,名字就叫海菠萝。

$ N& N( J9 y! |! e& M
2 l; U' s) Y* h% C. z
& p# s H, O1 E, g

海鞘这种越活越退化,成体比幼体的结构更简单的现象,叫做退化变态。

4 t L6 d1 @7 f( S" C( r) F

在海鞘纲里还有一种海鞘,成年后的身体结构跟幼体类似,依然保留着自己的脑子,还能在海洋里自由活动。这种成体跟幼体模样一样的海鞘,叫做尾海鞘,意思是有尾巴的海鞘。之前我们看到的吹个鼻涕泡,过滤海水垃圾的小海鞘,就是尾海鞘的幼体。

, C+ W+ m4 m; p# a
) p# m& Z5 r5 u5 x& I, ^4 h$ D! M

总结

7 b3 z, A) W) N1 S; h

还是那句老话,自然界一直走在我们的前面,很多困扰我们的难题,它早就写出了答案。连一只会退化生长的低等海鞘,都有技术解决我们束手无策的问题。

% h' m) w. h. B1 ?

参考资料:

1 O1 B$ N l0 K: R* q& d

1、Revealing enigmatic mucus structures in the deep sea using DeepPIV,by Kakani Katija, etc. Nature, 2020

6 F. F6 r; J8 S S' d* n! D& Y1 q z; }. y6 A6 A : {2 g0 K5 }9 }" g . X1 ~" n, ^$ X f& t" `) p4 I / Q/ S: y1 @8 C.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伪丶笑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