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锐教授课题组利用碳-14加速器质谱测定深海有机碳年龄,认为陆源老化有机碳再矿化过程影响了深海有孔虫碳-14年龄特征,挑战了过去基于深海底栖有孔虫碳-14年龄重建深海通风为理论基础的传统认识。相关工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国海洋大学为文章第一作者单位,包锐教授是文章唯一通讯作者。: l" [$ U& {% _; x9 }1 F h
/ V( `; A8 i9 B; ]; s0 i) |" T图1. 极端事件下有机老碳对深海碳-14转化循环过程的影响1 f6 u& k0 C" z3 A( K! G, j
( d C' C+ `. l. O) c
末次冰消期以来,海洋通风的变化在深海碳封存和释放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影响着百年至千年时间尺度上的气候演变。科学家往往基于深海底栖有孔虫和大气的放射性碳的年龄差异(B-Atm, 14C age offset),来判断深海通风的强弱。针对末次冰盛期以来所谓“通风”弱的情况,已在顶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 S% Y' n; H4 f: e& I
然而,以往研究认为深海底栖有孔虫的14C年龄代表了大洋环流影响下深海水团的碳-14年龄,忽略了有孔虫碳-14年龄可能受控于冰川融化所携带的巨量老碳的影响。虽然过去研究尝试去寻找可能的影响原因,但少有从有机老碳的视角展开探究。, P/ a$ b2 f+ @2 [! T$ A5 J# s
包锐教授团队,通过对北大西洋高纬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样品深入研究,发现了Heinrich Stadial 1(HS1)期间北大西洋冰阀碎屑带(Ice-Rafted Debris,IRD)内存在巨量的陆源老碳,输入到了深海;有研究表明近代冰川融化每年向深海输送了超过50 Tg的碳;因此,在HS1时期的冰筏碎屑事件内存在巨量老碳,输入到深海后降解,影响到了深海有孔虫的碳-14年龄(图1)。: k& S( K; u0 Z0 z# a) T& i
文章开创性地利用海洋碳-14有机地球化学的手段,提供了关键的有机老碳影响深海碳-14循环转化等循环过程的碳同位素证据,打开了陆源有机碳库影响大洋环流通风重建的“盒子”。ERC grant获得者奥辛教授认为“研究是新颖独特的,该理论方向至今被古海洋学家所忽视”。
" G3 ?, `( v3 P$ ?包锐教授长期致力于碳-14的研究,回国后独立组建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海洋碳-14相关研究。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研究,中国海洋大学交叉青年创新团队项目以及山东省“杰青”等项目的资助。参与文章修改工作还有洛桑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的相关老师。. W7 {- f- m! C9 `* a: y5 u+ s
参考文献:0 e- I% O9 W8 ~" V' Y, ?
Jingyu Liu, Yipeng Wang, Samuel L. Jaccard, Nan Wang, Xun Gong, Nianqiao Fang, Rui Bao*. Pre-aged terrigenous organic carbon biases ocean ventilation-age reconstructions in the North Atlantic.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 3788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490-6' n, w" F- }9 y: J: ]/ @% g+ H
# {+ H: k8 n7 E8 K" K
* ?* i6 W( k6 } g
5 f, F/ m4 |' Q; v7 G信息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通讯员:王益鹏。
: @& J+ B6 Q9 z* p8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