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顶级期刊发文!中国海洋大学包锐教授课题组在海洋碳-14有机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近日,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锐教授课题组利用碳-14加速器质谱测定深海有机碳年龄,认为陆源老化有机碳再矿化过程影响了深海有孔虫碳-14年龄特征,挑战了过去基于深海底栖有孔虫碳-14年龄重建深海通风为理论基础的传统认识。相关工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国海洋大学为文章第一作者单位,包锐教授是文章唯一通讯作者4 a- R$ E4 y  J/ v" v: |1 T) o) g
6 @) b/ U% s  G3 Y" y+ \. H2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K* P, v( h- C7 c$ C
图1. 极端事件下有机老碳对深海碳-14转化循环过程的影响- `+ C% l; ?% ?) w2 Y6 A

+ V9 d# |; x/ z; S: d( H4 q末次冰消期以来,海洋通风的变化在深海碳封存和释放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影响着百年至千年时间尺度上的气候演变。科学家往往基于深海底栖有孔虫和大气的放射性碳的年龄差异(B-Atm, 14C age offset),来判断深海通风的强弱。针对末次冰盛期以来所谓“通风”弱的情况,已在顶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
) F( W4 {4 v# }9 g* U然而,以往研究认为深海底栖有孔虫的14C年龄代表了大洋环流影响下深海水团的碳-14年龄,忽略了有孔虫碳-14年龄可能受控于冰川融化所携带的巨量老碳的影响。虽然过去研究尝试去寻找可能的影响原因,但少有从有机老碳的视角展开探究。( ?1 S& s$ Q5 V6 K. U2 w* c  U" }
包锐教授团队,通过对北大西洋高纬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样品深入研究,发现了Heinrich Stadial 1(HS1)期间北大西洋冰阀碎屑带(Ice-Rafted Debris,IRD)内存在巨量的陆源老碳,输入到了深海;有研究表明近代冰川融化每年向深海输送了超过50 Tg的碳;因此,在HS1时期的冰筏碎屑事件内存在巨量老碳,输入到深海后降解,影响到了深海有孔虫的碳-14年龄(图1)。5 W+ ~4 X7 {& Y3 g. k! x8 _2 k8 w
文章开创性地利用海洋碳-14有机地球化学的手段,提供了关键的有机老碳影响深海碳-14循环转化等循环过程的碳同位素证据,打开了陆源有机碳库影响大洋环流通风重建的“盒子”。ERC grant获得者奥辛教授认为“研究是新颖独特的,该理论方向至今被古海洋学家所忽视”。- L7 ]; {9 S6 {5 b( u0 V# n5 `
包锐教授长期致力于碳-14的研究,回国后独立组建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海洋碳-14相关研究。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研究,中国海洋大学交叉青年创新团队项目以及山东省“杰青”等项目的资助。参与文章修改工作还有洛桑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的相关老师。
, y! ^+ H% G6 ~3 i  G参考文献:- Z6 H* ^+ K. S# h5 A$ v
Jingyu Liu, Yipeng Wang, Samuel L. Jaccard, Nan Wang, Xun Gong, Nianqiao Fang, Rui Bao*. Pre-aged terrigenous organic carbon biases ocean ventilation-age reconstructions in the North Atlantic.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 3788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490-69 z9 `, ?9 p" T! B0 j2 x
  B; O" Y" c6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F  W1 J, o# g/ K3 y* T
( Q. x. _: E/ a" d' t- S' |, L1 f1 Y1 s+ Z* U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通讯员:王益鹏。
0 p1 V8 J7 |/ X& V; c) |) [# })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