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w1 |8 d2 ?7 E 原标题:上海,不缺“海”!3000吨大船全年计划航行日首超200天,敢为远洋先锋
2 \, m) o; K. _% z
* w; H; O+ n( \9 g0 K1 H6 M ' G/ w/ {: i3 }0 v0 H; k
近日,中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公布2023年船时信息表,其中可共享的航次船时天数达209天。这是其2017年首航以来,全年航行日首次超过200天。这艘以临港新片区芦潮港为母港的3000吨级大船,也是上海海洋大学远在西北、中西太平洋的流动实验室,助力以海为名的上海航向深蓝。 9 M6 a9 q/ H$ l: P& v7 B+ b( p$ }! [
* a8 C: y. e4 A( v! m 远洋渔业及渔情预报 1 D0 c9 K; { q3 S
“上海”不能缺少“海”。从对接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城市到服务海洋经济,一所“海字头”大学如何做好“海”这篇大文章? / J* g7 p- M+ F z$ a9 M! s7 G
. n7 Q7 M% E7 I* G 上海海洋大学建校110周年“双一流”建设推进大会 . e- a6 ]- d! r
【开发:敢为远洋渔业先锋】 7 z G7 {4 k6 F1 X% S, X- H
2022年,完成第12次科考任务的“淞航”号结束了100余天的航行,顺利返航码头。上一航季,他们的航程相当于转了3圈赤道,在西北太平洋公海北纬40°以北发现了鲐鱼、沙丁鱼等中上层鱼类的潜在渔场;在中西太平洋公海北纬14°以南海域又发现了潜在的金枪鱼新渔场;还在西太公海北部海域发现了可开发的鱿鱼资源。 # U' W4 r, h$ N: w1 R! r$ I- q1 T
科考不仅带回了大量生物样品,而且首次完成中国学者对大洋性鲨鱼的卫星标记追踪。据悉,由上海海洋大学叶旭昌、贡艺和张明星组成的科考团队,在中西太平洋对5尾大青鲨进行了卫星标记,日前已成功接收到标记数据,包括鲨鱼位置、深度、温度等。
, m4 |8 E! W1 I: l8 }' H! h
0 x$ f4 S$ w7 H4 ^ 2022年9月,“淞航”号科考人员在中西太平洋上对大青鲨进行卫星标记
) d4 |% p/ B; W! R( v& D& ? 安装在鲨鱼背鳍上的卫星标记,可实时记录并发回其运动轨迹。海洋科学学院李云凯教授说:“长期追踪有助于了解鲨鱼洄游行为及其栖息地分布,提高对大洋性鲨鱼种群的动态预测和分析能力,可以为揭开大洋性鲨鱼神秘生活史提供最直接的观测数据,也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提高鲨鱼被误捕释放后的存活率。”
8 w$ F# A2 ]( l4 E5 G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启航5年来,“淞航”号每一次科考都获取从鱿鱼、鲐鱼到金枪鱼等大洋鱼类的一手调查数据,为中国作为远洋渔业大国履行国际义务、可持续利用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 U$ t' O' J( M, @* a, F I
“渔权即海权”,海洋强国需要。这座百余年来孕育海洋人的学校,与中国水产总公司、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合作成立远洋渔业学院,创新建立“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育人新体制,已累计培养近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他们的足迹遍及全球四大洋和40多个国家与地区,成为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重要贡献者。
0 d" B$ M( t M9 ]
3 C5 o, H4 O3 |# Q 远洋渔业履约团队 " s. j9 v6 n* c
【履约:白天上课夜里上线】
( P7 J5 V5 ~. T2 x# g4 y 至2022年,中国已连续3年在公海自主休渔。今年7月1日起,中国首次在印度洋北部公海试行自主休渔。这些在公海设立鱿鱼禁渔期和保护区的建议,正是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国际履约中心。今夏,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向海大发来感谢信,对学校教师在世贸组织《渔业补贴协定》谈判过程中为中方代表团提供的重要技术支撑表示感谢。学校教师多年来还一直参与联合国大会可持续渔业决议磋商会,提升中国在全球渔业治理中的贡献度,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渔业发展基本策略的认可度。
! r( W' x* i* ?" L t 作为中心主心骨,朱江峰教授经常会在手机上密密麻麻设置不同时段的闹钟。一早起,从8时15分到16时,是他给研究生上课、开科研会议、看学生论文的时间。到了北京时间18时,出于时差原因,他就要开始参加当天的第一个国际会议。等到22时会议结束后,立即又要投入深夜23时召开的另一场跨国会议,再次结束已至凌晨时分。 ; @* J7 O" n& ^- o0 c) W2 D) B
0 X7 k2 x. D/ P' ^ 履约团队成员许柳雄、朱江峰出席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第16届科学分委会会议
* p0 i9 i; d1 O( p" X3 F6 y “白天上课,夜里‘上线’”,成为疫情期间远洋渔业履约团队成员的常态。在国际渔业多边谈判桌上,他们是唯一一支由高校教师作为重要力量的谈判队伍。鱿鱼组、鲐鱼组、金枪鱼组……几乎每个团队成员,都承担着一种或多种鱼类资源的磋商或谈判。 9 p; O& x% k, [* ?4 ?
近年受到疫情影响,每年召开两三次的线下谈判转为线上进行。因涉及10多个参会国家的不同时差,统一开会时间就需反复协调。筹备一次大会之前,又往往要开各种小会。老师们已经记不得这些年开了多少会,却能扳着手指算出:哪里的鱿鱼多了,哪里的鲐鱼少了…… . n9 l. p! [- k! Y" i# \
同时,国际履约研究团队还扮演着“预测家”。每年下半年的全国渔业相关会议上,专家们发布一年一度的“鱿鱼渔情评估报告”,提供北太平洋、秘鲁等渔场的鱿鱼当年数量“预告”,供各大远洋渔业企业据此制定科学捕捞计划。近年来,“鱿鱼预报”几乎“全中”,成为国内渔业企业的规划必备,连海外渔业加工业都可能随之波动起伏,影响力不断扩大。 $ u1 i5 F q; }8 e* J
& T2 a5 Y' Q( O _3 F. v
海洋牧场团队成员参加大陈渔业资源环境调查 $ ^( u- ^) ^: p) R F( J; n
【保护:沿海开辟海洋牧场】
+ G* W6 f- `- v3 ^# l 开发与保护并重,守望大海之蓝。对于大青鲨卫星追踪,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陈新军认为,这项研究有利于加深对鲨鱼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并为科学管理和划定保护区提供理论依据,显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地位。” ; U5 b8 B4 J4 q4 E
" O/ i1 E4 ~$ M* u
章守宇教授(左一)带队参加海藻调查
6 c( D2 [# ^" [8 Y2 Z “捕”与“补”,动态平衡。海大章守宇团队十数年如一日,开展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通过向大海投放人工藻礁促进海藻生长,投放人工鱼礁让鱼儿避害营生,促进鱼群繁衍,改良浅海生态。从向嵊泗附近海域投放首批人工鱼礁开始,他们运用工程仿真实验、流场数值模拟、全海况现场调查等先进方法,发明了礁体结构优化、目标生境营造、礁区生态调控、鱼礁工程建设等四大类16项关键技术,让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 m0 q* f( q) q' k7 d7 v
据统计,章教授主持“863”项目的团队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国沿海30多个海洋牧场建设中,投入礁体达105万立方米、形成礁区面积近2.7万公顷,约占同期全国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数八成以上。仅在东海和黄海,海大团队就主持和参与十余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累计形成礁体30余万立方米,总面积超3000公顷。
2 } x. D; ]2 k" |4 n# H% ]9 M / ^! {( l( ~2 |2 B6 w& d
何培民团队在紫菜养殖区指导浒苔源头防控工作 4 X2 _0 u& ]6 ]5 p2 A
另一件心头事,是水族的“空气质量”——水质。2007年浒苔绿潮以来,我国已连续15年暴发大规模绿潮灾害,威胁到国家海洋生态安全。海大马家海、何培民教授受托国家海洋主管部门,分赴各地现场调查。2020年起,何培民担任绿潮源头防控大试验专家组组长,在黄海海域取得显著防控效果。眼下,这支团队仍与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北海局等多家单位合作,持续监测与治理黄海绿潮。 / o( k4 d& n% M3 q4 S+ n }
, U* ^0 R% M* r" u
李晨虹教授带领学生在崇明岛水库采样环境 ( c) D' o8 m- a0 d
不忘近水楼台,海大生态治理团队还建立了上海滨海湿地生境及生态景观恢复工程示范区,创设海三棱藨草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为上海之“海”贡献海大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 I1 O+ q1 |& w
+ s2 D& ]* O7 i" ]4 P- c8 j 责任编辑:
( q- t, ^ N1 N6 C3 j
3 K6 s$ G$ D! F% X; @- z( F1 A( M! V- [( c+ x7 R3 G% ]
$ U9 n: c" K; G5 c
9 x! W, N+ ^ Q) e2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