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半岛都市报报道的“趁着休渔期 海星又折腾”的稿件引起相关部门重视,青岛市、区两级海洋发展局的专家经过研判,已初步制定出整治海星危害的方法与步骤,上报省厅批准后将进行全面治理。2022年6月28日上午,红岛街道养殖户赵宇昌致电记者,表示已接到街道、社区的通知,后期将出海除害。但除海星之外,一种被当地人称作“泥蚂”的海底生物也正在对养殖的蛤蜊造成危害,形势不容乐观。& R1 `% x& l" X8 R: L% O4 U
: @/ I% P4 v3 Q: \$ I: U& f+ I5 Y# L1 Q, m; |
/ K$ {( ]: C: \4 Z2 [5 Z- [
+ {7 H0 `3 g2 P& F: Y! n* j3 L
+ {+ x& [( l. I3 N- T$ }6 Q
“泥蚂”危害或超过海星& i0 y" s' l2 U, ~+ N
6月28日上午,雨中的红岛渔港码头安安静静,赵宇昌正在查看监测船带回来的地害样本。“上午刚到村里登记了两条船,上报了承包区域的经纬度,听说要分区域作业除害,我们养殖户担心这片区域把海星捞没了,它们又从别的区域迁徙过来。如果出现反复,养殖户的利益还是得不到保障,希望上级部门的审批速度能够快一些,不然每天都在损失,能不急嘛。”赵宇昌说。
& n" y; b& u$ F- q/ V1 S' z0 K- B8 J# N7 p# }( L U' z7 J
泛滥的海星 * \4 a7 M3 ~2 k
赵宇昌承包的海域有两千多亩,养殖了蛤蜊和海蛎子,此前刚投放了16车的蛤蜊苗,一车价值二十多万。赵宇昌介绍,整个码头此前投放的蛤蜊苗大约400车,整体价值上亿元,再耽搁下去,损失将无法估计。让赵宇昌和养殖户们愁的不仅是海星,还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作“泥蚂”的近期也开始泛滥,对蛤蜊的危害甚至超过海星。3 j1 t7 @7 \% o5 ?9 G, B) u
这种“泥蚂”有毒不能吃
9 s6 E# c* {8 c2 b0 o- A5 p( x
在一艘停靠的船上,记者见到了这种被称作“泥蚂”的海底生物。“我们当地都叫‘泥蚂’,但和可以吃的那种‘泥蚂’还不一样,这种有毒不能吃。它们身上能够分泌出黏液,密集的黏液分布在海底,可以造成养殖的贝类大面积缺氧死亡,而且这种地害专门吃蛤蜊苗,现在养殖区拉上来除了海星就是它们,有时候数量比海星还多,真是愁人。”赵宇昌介绍。城阳区海洋发展局徐高工介绍,“泥蚂”就是泥螺,是可以食用的,但是这种在海底专吃蛤蜊苗的不能食用,不是常见的泥螺,对于它的身份学名,目前还没有确定。记者看到,这些“泥蚂”密密麻麻堆在一起,表面有一层黏液,随便扒开一个,里面都有没消化的小蛤蜊,甚至还有刚吞下去的蛤蜊。. W7 ]: R. j5 I3 P3 s! o
4 h/ U; P4 t1 i“泥蚂”身上分泌一些黏液,对贝类危害很大。 : _* T6 d+ E7 A
方案批准后将一起整治胶州湾海域除红岛养殖区域外,其他区域情况如何呢?韩主任介绍,经过专家多次出海取样研判,目前红石崖区域海星灾害最大,除此之外胶州附近海域灾害也有发生,胶州湾中南部区域也较为严重,伴随着海星群体迁移可能呈现蔓延的态势。经过研判,初步确定将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使用特定的作业方式进行捕捞除害。韩主任还表示,方案批准后将立即开展作业,对于大面积出现的“泥蚂”,将在除海星的同时,一起进行整治。韩主任介绍,“泥蚂”此前在胶州湾区域就有,但和可以食用的那种区别很大,可食用的泥蚂呈灰色,壳比较明显,这种“泥蚂”呈白色,牙齿比较发达,此前请教过三名海洋专家,尚不能确定它的学名。近几年胶州湾海星灾害反复发生,已经引起海洋相关部门及专家的重视,正在开展调查研究,力争拿出方案进行根源性解决。
# ]$ c% _9 b# @4 `- X9 C0 Z% N3 [4 t
7 L% s. L8 X) ^3 l. O3 S! k
* Q S% w: V1 y' M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u: I' J9 a0 f( o6 g' \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