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架构

[复制链接]
        海洋命运共同体有自身的逻辑架构:理论逻辑是习近平同志的海洋治理观,即把马克思主义海洋观同现实海洋问题相结合形成的海洋治理观;实践逻辑是相对于理论逻辑而言,立足于对海洋的现实性改造;文化逻辑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融入到海洋文化中,以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发展。" p. S$ h/ v# A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海洋观同海洋发展实际问题的结合
7 Y* W7 N' t$ ^. S' v4 O0 K1 A        马克思主义海洋思想随着认识的深入逐步深化,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对海洋的初步认识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在《时评》《政治经济学批判》《海军》等论著中则有了更为成熟的认识。初期,马克思、恩格斯注意到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与海上贸易、航海业与世界市场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地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马克思主义海洋思想成熟的标志体现在他们认识到海洋事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预言各国会因争夺海洋利益而发生频繁的海战。例如,在《时评》中马克思注意到海洋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美国这样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并预言了美国会依靠海洋贸易兴起,以及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会依赖美国的发展。在《海军》中恩格斯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海上战争的问题,得出海战会更加频繁地发生、海军武器将在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
/ l! {7 R" l' M5 p( d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海洋理论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当代海洋的现实问题,结合海洋发展新态势提出的海洋治理的新措施、新理念。习近平同志的海洋观经历了一般海洋认识到海洋强国再到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过程。习近平同志海洋观萌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宁德地区工作期间,他提出要唱好“新山海经”,即在发展传统海洋捕捞的同时,通过滩涂养殖增加收益,打造海洋经济的“半壁江山”。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山海协作”的发展策略。浙江大部分是山区,海域面积广大,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山海协作”的发展理念,以实现浙江山海优势互补。2003年,浙江陆域发展遇到瓶颈,为寻找经济新的发展空间,习近平同志提出海洋强省的发展理念。这些发展观念的提出标志着习近平同志海洋观的初步形成。十八大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习近平同志海洋观的成熟。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青岛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标志着习近平同志海洋观的最终形成。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顺应全球化发展的潮流,试图打破资本逻辑零和博弈、利用霸权强权控制海洋的逻辑,为构建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 N" ]! Z+ v( N        二、实践逻辑:应对全球海洋发展的现实需要5 S& A) O! X4 q- u! Q7 b
        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其根本标志是实践的转向,致力于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针对各国海洋发展的现状、海洋治理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其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国家和人民重视海洋事业的发展,参与到海洋建设中来。
8 |' u) H: Q6 B+ b! b9 W' g' j# z  Z        我国海洋探索起步虽早,但发展曲折,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统治者忽视海洋发展,甚至闭关锁国拒绝对外交流合作,致使我国海洋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近代,西方帝国主义从海上强行打开了中国大门,以史为鉴,海洋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繁荣、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涉海国家的强大都离不开借助海洋的力量,海洋既是保证国土安全的天然屏障,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决议。“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大力发展海洋事业不仅造福本国,更有益于世界各国人民。已经在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中国不吝分享有益的建设经验,走向强大的中国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海洋建设,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在海洋建设中取得成果可以惠及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给那些希望加快发展的国家提供新选择,让睦邻友好的国家搭乘中国高速发展的列车,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U+ h% J: f. ?9 a
        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物种、治理海洋生态、预防海洋灾害,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是人类的共同责任,需要海洋利益相关方共同应对海洋利益分配与海洋安全的复杂局面。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联通了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海洋发展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陆地资源形势日益严峻,人类急需从海洋获取发展资源。面对海洋资源开发的技术难题,任何国家和国际组织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挑战。同样,面对海洋污染、海洋灾害,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一国的海洋垃圾可以搭乘着洋流的便车,到达几千公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海洋灾害牵连甚广。海洋问题无国界,各国人民安危与共,只有突破利益的藩篱,精诚合作,才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实现利益最大化。海洋命运共同体以马克思主义“联合体”思想为理论基础,马克思的“联合体”思想重点关切“现实的人”的存在、探索社会的发展等问题,是人类基于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诉求而结成的休戚与共的团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是凝结个体的力量,在“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理念下,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共享海洋资源、共同发展海洋经济、共同应对海洋风险。  C/ B, h( h+ n: ~- z
        三、文化逻辑:和谐思想与海洋文化的有机融合4 P! {& j/ j/ }1 c/ e( e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世界的发展是站在过往历史的肩膀上的,和谐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沉淀,形成的和谐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潜移默化的价值追求。实践证明,和谐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宝库,更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将和谐精神融入到海洋文化的培育中,推动建设人人和谐、国国和谐、人海和谐的海洋命运共同体。1 e2 @4 h. V9 _, k8 E8 J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现实人的联合体,建设人与人和谐的海洋命运共同体,就是尊重共同体内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以各种形式灌输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不仅使文明多样之花面临凋零的危险,也引发了各地区文明的冲突,甚至上升为武力与战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与资本主义的“同文化”相对的“和文化”更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海纳百川是海洋的品格,也是海洋文化的精髓。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文明的基础上,多次提出营造不同文明、不同国度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不实行“穷兵黩武”的文化政策,坚定维护世界文明多样化,与世界其他民族一道推进海洋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Q' t7 |/ m3 ^! Z, X7 G% [
        通过海洋命运共同体改善国际关系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和睦友善精神的集中体现。不论是唐朝的文化影响日本,还是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都促进了东亚文学、艺术、宗教的繁荣发展,这与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协和万邦、和合共生的理念密不可分。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化干戈为玉帛”“以和为贵”,反对霸权、强权,信奉和平发展、互帮互助的共赢之道。当前海洋利益纠纷不断,海洋竞争日益激烈,以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依托,各国以海纳百川的方式处理海洋问题,坚决抵制资本逻辑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新型海洋伙伴关系,这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智慧。
* I/ O/ s$ y4 X' y- Y! e' n4 r        人类追求经济效益对海洋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海平面上升、海洋污染、海洋物种濒临灭绝、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已经影响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海洋发展的现实困境,我们试图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儒家有天人合一的学说、道家有道法自然的和谐思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无不体现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伦理思想。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到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理念中,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马克思也从“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的角度,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是要注意自然的可承受能力。“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义赏》)。对海洋资源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呵护海洋、保护海洋,不能凌驾于海洋之上。
$ E8 _! g  C, N) \7 s- q: h5 f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海洋命运共同体尊重差异、理解不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样、欣欣向荣。”
4 z/ e! d: V/ L2 {1 n( r  
/ D6 t# E! d# E' |1 S文章来源:节选自《海洋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研究》,原刊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02期
9 t( i+ e& E+ ^# A作者:刘长明,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kscg7a827t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