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日前北京举行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表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 Z1 ?7 Z8 O2 `9 l- d; j7 E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与历史意义,即:它不仅仅要推动中国与全球的经济合作,也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事实上,在五年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全世界可能还没有预估到它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和价值。而如今,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仅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就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一带一路”倡议被写入联大、安理会决议,获得国际认同。% Y) R, R2 |/ O* r! K
* B* S6 q/ J1 T! Z% j. ?" l: W%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说,中国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吸引过来,因为它们看到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种“新的可能”,就是“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共商、共建、共享”这一新理念。当前,全球贸易纠纷与关税壁垒不断升温,经济全球化与多边体制遭遇逆流,传统治理理念和治理实践已经无法满足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需求。人类向何处去?出路在哪里?如何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人们不妨也应该从“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中去找寻。
4 I& N p- k! H" I/ b7 P. c
: C8 ~, O m$ p共商,即凡事要由大家商量着办,不搞一言堂,这充分体现了“平等”这一现代全球治理要义。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有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实现经济独立和民族振兴的强烈诉求,但由于西方主导国际规则制定,把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的话语权,它们难以获得足够的发展支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共商原则,设立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就是希望在充分尊重沿线国家发展诉求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让所有国家享有平等的语话权和发展支持,这显然有利于“去中心化”,破除一家独大的强权思维。7 _- J- v5 ?: t' M' l. j
& Q7 f. A4 p* j4 a! j! h: i* n' g5 y 共建,即大家一起建设,不搞小圈子,这充分体现了“开放”这一现代全球治理要义。五年来,“一带一路”在实践中虽然遭到了西方种种非议,但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会员俱乐部,而是一个海纳百川、广泛参与的朋友圈。它与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英国“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欧洲投资计划等实现了政策或规划上的对接,中欧班列、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中缅油气管道、中白工业园等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不仅给中国和有关国家,也给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正如习主席再次强调的,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只要各国有意愿,中国都欢迎。这,显然是对少数国家推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彻底破除。 " e+ h1 [0 z% P2 x# a. F
共享,就是发展成果要由各方共享,不搞赢者通吃,这充分体现了“普惠”这一现代全球治理要义。习近平主席曾多次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在最近讲话中,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注意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等,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地造福沿线国家人民。这,显然是对零和博弈思维的彻底摒弃。
- S2 M+ u9 ^6 H/ {- D0 Q8 B! `; M$ t2 d 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推动了全球经济合作,也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下一个阶段怎么走?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推动“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只要有关各方始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一带一路”必将会给世界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为全球治理体系完善注入更多新动能。至于西方围绕它所炮制出的种种奇谈怪论,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 |7 d: {% ?* O U- K
文章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url=]国际锐评[/url]
4 y/ u, V7 d% i: n( r[url=]* y+ X7 b* k, D* K' B) M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