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保持一段较长时间的中速经济增长,需要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但资源约束的瓶颈效应已经开始凸显,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必须加速,与此同时,发掘高质量的新型资源作为传统资源的合理替代品具有更为长远的战略意义。早在党的十八大,我国就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发掘海洋领域中的经济发展潜力,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渠道均可以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但近五年的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海洋经济仍然面临总量偏小,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的特征。2020年全国海洋经济总量达到8万亿元,其中传统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占全部海洋经济的比重接近90%,被赋予厚望的新兴产业,包括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材料、海水利用、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占比不到10%。对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深远影响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远未达到政府规划目标。这就需要找出相关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通过可行的政策调整化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打通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堵点和淤点,从而实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8 k' i" Q! E; L y% P' p9 l一、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4 O- `6 `* N# Q& Z# `; T
第一,提高我国海洋高层次人才储备率。目前我国广东、上海和山东的海洋高层次人才储备率较高,但是河北、辽宁、广西等内陆地区的海洋高层次人才储备率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高层次人力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是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人才储备的密度影响着新兴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支撑性,保证高层次人才的储备率才能够稳定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 N& N. Z& O$ W6 D" ^) N第二,推动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关键在于推进海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海洋科技机构密度。我国目前拥有海洋科研机构总数近200所,其中广东的海洋科技机构密度最高,但是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科研机构密度相比,海洋科研机构的密度仍然相对较低。一方面科研机构作为孕育海洋科技人才的摇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海洋科技人才的密度;另一方面科研机构是实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市场需求和供给对接的重要平台。
4 U( B4 x( P# @ S u第三,提高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稳步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更低,因此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应该系统分析转化率低的原因,抓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全方面多举措地大力推进成果转化进程,力求提高我国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7 m* U: K" W0 B: b; C
二、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6 \- S* e0 e" w' g- ]" G; A7 e
政府部门对于常规产业来讲虽然属于辅助因素,但是对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却具有突出的作用,海洋强国这一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因势利导。一方面政府要做好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者,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海洋新兴产业相关的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的方式,实现鼓励海洋新兴产业人才引进、改善海洋新兴产业投资环境、引领企业与海洋新兴产业合作的目标。政府产业政策的倾斜不仅能够推动产业的高质量综合发展,而且有助于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对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W) `3 }* [ a5 S$ U, H4 v! D# ?( K$ f从另一方面来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产业,但是由于该产业的回报周期较长,所以政府方面的资金投入和财政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一,政府应该加大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费支持,政府对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主要体现在项目拨款和税收抵免两个方面:在项目拨款方面,增加企业和高等院校在海洋科研财政上的支持力度;在税收抵免方面,增加向高校科研项目的拨款金的同时降低或扣除企业科研费用的税款。其二,加强金融支持。政府应引导商业银行机构在差别利率政策方面、信贷倾斜政策方面、健全担保体系方面、金融支持力度方面以及金融机构的创新方面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便利。
( z3 X9 H g6 d/ D) |三、实现海洋新兴产业集聚
; [1 a* R' Y; C7 C5 L2 w/ z实现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通过海洋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促使原有海洋产业集聚进一步发展,在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通过政府政策推动或市场引导等方式促使海洋产业集聚升级,从而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5 m+ K" N+ i5 ~* V J1 a
实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首先需要优化海洋产业的发展环境,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充分利用各海洋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重点开发园区等产业载体在现代化基础设施、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其自身交通区位优势,推动大型海洋产业项目的植入。对重点扶持的实体产业项目优先安排新增用地,优先调整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水、电、通讯以及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包括人文环境、组织与制度环境、创新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等。在制定海洋产业集聚政策时,利用当地特有的投资优势,引进具有较强集聚效应的高质量海洋产业项目。0 i0 S) D/ [0 J2 ^! o" ?: M
其次,鼓励和引导企业逐步向特定的产业园区转移,加强重点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海洋城市应该及时抓住当前我国鼓励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契机,加强对临海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动,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加快推进滨海旅游业、海洋工程制造业等新兴海洋产业的规划建设,瞄准世界、国内、行业先进企业,加强具有较广阔市场前景及较好发展条件的海洋产业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关联度大的龙头型项目、带动力强的基地型项目、产业链长的综合性项目,推进重大项目的配套化发展,力争在海洋工程装备、临海清洁能源产业、海洋生物产业等若干个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加快形成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培育一批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涉海企业集团,通过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小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集聚发展。
. j/ D1 F: v1 m, S
- t% a; F i% g1 E( L8 R2 r# d+ F* x! P
文章来源:节选自《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化研究》,原刊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1期( {7 u6 Y C' @
作者:张宸瑜,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云霞,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_0 T+ o1 y1 ?: V8 K* L
4 A7 F6 [4 I8 Y! H9 c$ K8 h/ j
. s+ N/ g/ p' K2 |& C r ]6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