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如何分享可燃冰盛宴

[复制链接]
    5月26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综合海洋调查船“海洋六号”在南海北部区域对可燃冰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目前,取样条件已经具备,计划明年开钻。这则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公认的“后石油时代”首选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储量令人惊讶。如果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得以突破,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将成为现实,并为海工装备业、造船业带来潜在的市场机会。  
' S- V( G1 R* Q    能供人类使用1000年
( T( N# L( v  W: b8 n% U    可燃冰是一种洁净能源,它所含的杂质比常规天然气更少,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污染物质,是一种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的情况下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因形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
7 U" O5 ^9 |/ w8 o/ v    科学家的评价结果表明,可燃冰分布十分广泛,仅在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科学家们甚至宣称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重要选择。
/ ^! k$ u  ?7 ?( l: |4 q2 C& @    随着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可燃冰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但问题是直接开采可燃冰会造成甲烷泄漏,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左右,而海洋可燃冰的开采难度则更大。 ' e4 h, I; ^, N( p! ?: O7 _1 K
    由于海域可燃冰在海底瞬间释放时会产生巨大压力,极易破坏海底生态环境,一直以来成为困扰和束缚各国在海底开采可燃冰的难题。专家认为,陆域可燃冰的开采前景较海域乐观,需要等10至15年以后,而海域可燃冰开采至少要等到30年后。
! W$ D# h/ w3 W, D7 H    美国2015年实现商业性开采 2 y0 b0 O0 d0 y0 O! {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在深海钻探中发现了海底可燃冰。自此,全球开始掀起大规模研究、探测和勘探天然气水合物藏的热潮。至90年代中期,美、俄、荷、德、加、日等诸多国家探测可燃冰的目标和范围已覆盖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大洋陆缘的重要潜在远景地区。目前,至少已有40多个国家针对可燃冰展开了国家级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掀起可燃冰勘探热。
) k- O! f+ N' E' L; O2 G    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进行可燃冰的研究开发。日本经济产业省2001年7月发布过一个为期18年的“可燃冰开发计划”。2011年,日本研发出可在海底沙地和岩礁等地形自如行走的无人探测机和探测海底地形的高性能声响技术。2012年2月15日,在日本爱知县渥美半岛近海进行试开采。目前正处于该计划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活动是在日本周边海域进行两次生产试验,预计费用将达到170亿日元(约合2.2亿美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些日本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如果试验成功,日本有望从2018年开始对可燃冰实现商业开采。
: N; @3 s6 x' f    美国也是关注可燃冰较早的国家之一。今年1月,美国科学家在阿拉斯加附近开始了“二氧化碳置换法”的试验。该项目由美国能源部、康菲石油公司和JOGMEC联合开发。美国科学家此次的试验是利用废弃的二氧化碳,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将其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研究人员表示,按此方法开采可燃冰,不仅释放的温室气体少,还能把大量二氧化碳送入深海。根据此前制定的国家计划,美国将在2015年实现可燃冰商业性开采。
3 q+ u! e+ d$ s0 u) z    2006年,加拿大成功利用“减压法”在陆域开采可燃冰,如果能将“减压法”运用到海底开发并取得成功,那么加拿大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减压法”在海底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 G9 i" }. ]; _    中国可燃冰将作为一种新型资源被纳入“十二五”能源规划。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曾表示,我国可燃冰商业化开采的时间表被普遍认为是2030年。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预计,我国有望在10~15年后进行陆域可燃冰资源的商业开发利用。目前我国计划到2013年,在南海实现可燃冰资源的试开采。
* ]* |2 R9 p+ E. t' }: V    开采运输蕴含市场机遇
: d# B! ?  b1 U0 Q5 K9 G    随着可燃冰的开采与利用日益明朗化,将会给海工装备业、造船业甚至航运业带来较大影响,其影响可能分为三个阶段。
3 ^, |( M- F- {* y4 E    第一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方案,发展海洋工程勘探装备。
8 r8 y6 p" m( @# H/ Y; [    “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勘探。目前全世界对“可燃冰”的认识研究只处于科学勘探层面,还没有进入实际开采实用阶段。随着新一轮资源调查及未来可能启动的开采可燃冰,将使海工装备制造业获得发展的重大机遇。 . @0 Q, j4 ~2 J/ N- s. a
    第二阶段:商业开采成功,促进海工装备发展并且开发研制新型可燃冰船。
# ~7 Z' U% b" c( c* Y3 Q. d" u    在开采可燃冰没有形成商业规模之前,并不能够对造船业和航运业带来更大的影响。但是可燃冰开发的加速发展带来市场对装备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在散货船、集装箱船等需求较为疲软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方向。海洋平台、海洋勘探船和海洋勘探设备在此阶段是最重要的使用装备。
# ?* {5 w, q7 H+ n    如果商业开采尝试成功,我们分析,研制可燃冰运输船、可燃冰储备船和FPSO-可燃冰船将会成为世界大型船舶企业竞争的重要领域。谁占据了技术优势,谁就能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 _  y1 V  T& H4 X4 h
    第三阶段:形成大规模商业开采,生产可燃冰船和海洋工程船等。 & M' d& q! o3 P' R+ r; a
    在开采可燃冰形成商业规模之后,将对造船业带来深刻影响。可燃冰对温度和压力很敏感,在输送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使甲烷气体逸散到大气中,从而加速温室效应,所以船东需要订购特种类型船型运输可燃冰。
7 u# Z, S( R' o% ]3 W' B1 ]    船东将会新购特殊船型,可燃冰船型,届时还需要多型FPSO和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钻探船,其中最先进的深水钻井装备,这将会带动以钻井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的成交活跃。 " w8 ?* ^" G" x) g1 j  _: j
    从目前世界开采可燃冰勘探进展情况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上分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可能发生在未来10,而第三阶段的等待有可能还需10多年以上的时间,届时可燃冰船投入或将引发新一轮高附加值船舶和装备的生产与竞争。
7 Y$ v. C' |- N' R5 A    可燃冰大规模的商业化,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现有的能源格局,进而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可燃冰的采集和运输,不仅对海工装备业和造船业带来变化,还将影响航运业的发展,不过其程度将会受可燃冰规模化和商业化程度所限制。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olian
活跃在2022-3-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