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x' V n0 D' E7 G# ?
![](http://mmbiz.qpic.cn/mmbiz/VClZNP8gvpNRlvbC50xsAiaszLjKBGic2TMAUquxbr1Ior8KcmrkKUPOklfzeKQSf1wyuJlaklHZEMROktZPOl1A/640?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3 o2 R1 l* C) C' p6 W$ S) _. C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ClZNP8gvpPMibibptkPFQ994E1NCaHOwrpk1cRQFg46Acxel1mRsKwRe6Ce7sZqr9BGIqCuEwCMI3mXJibRcrhXQ/640?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 R$ j F$ r) F: Q* n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VClZNP8gvpPEy3c0H98Rb4OfibMQc5tibzr1gvicsZQScFRbCxIicezkO1rAO7pAeSx6p1dlOsC3t5knlI6XqQhoR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3 S7 a' B! h) n 《见字如面》,寒假期间,或许已有不少同学被这个屡屡刷屏的节目所感动,但是,今天小编要带来的,并不是一档综艺,而是一位用一生关心祖国科教事业的老先生、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80岁的汪品先院士写给所有同济学子们的一封信:
3 r7 T1 A2 J, U3 x4 I- r4 y 致同济学子们
E9 O( L9 \8 p$ c; k 诸生共鉴!
$ @& {/ {/ O' H 这些年,我一直在探索海洋科学,也在不停地思考“科学”和“文化”的内涵,有了一些想法,发表了一些文章。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多次提起这些想法,因此也有了一些报道。想法越发成熟之后,在学校里开设一门课的点子便跳了出来,一发不可收拾,我想课程的名字就叫《科学、文化与海洋》。这将是门很怪的课,它既不是主干课,也不是必修课;并不像基础课,更不是专业课。它并没有“要考的”知识,也不教你“有用”的技巧。这门课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多想想。 # ^& N) P/ J( `/ H
无论西方的大学,还是中国的书院,历史都已经超过一千年。但是你想过吗,办大学是干什么的?大学不该是生产学位的工厂,也不该是攒取分数的考场。学校就是个苗圃,在大学里度过的应该是形成基本能力、塑造基本性格的黄金岁月,因此也往往是人生最值得回忆的时光。但是一样的同学、两样的结局,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掌握主动,抓紧时机,活跃思路,拓展眼光。 : P1 z5 C; z' r+ L9 }- v4 {
《科学,文化与海洋》这门课,将向你鼓吹科学就是文化,科学创新要有文化元素。不少国家有“科学与艺术院”,因为两者是相通的,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文化,要注入科学进展的新鲜血液;科学,要点亮文化积累的智慧之光。 $ S/ z) [0 b( H2 C
而我国从科学院到高考,文、理之间都产生了断层,客观上的后果是两败俱伤。开这门课,也就是想要通过我和几位同仁在课堂的演讲,和你们在网上的讨论,能激发起热情和火花,在科学和文化之间构筑桥梁——哪怕只是架在校园角落里的一座小木桥。
. j7 {4 {! E) G; u: A( O 如面 # _1 @: E( W5 \& i' F
课祉
) I3 ^9 ^) v% j& g: w 汪品先谕
6 a& {: {7 A) L5 |+ v4 }7 g9 m 2017年2月26日 5 S) V y' h5 z/ ~9 ^5 H# ~; K
《科学、文化与海洋》
& f* t$ Z+ ~7 v ——同济大学人文素养课程 1 U. K5 _* B/ a' [" k
已加入第三轮选课计划!
0 B2 X r4 v9 m- i3 u9 G) q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VClZNP8gvpPEy3c0H98Rb4OfibMQc5tibzc6wFU4o3n6xs4bCUIEmQkpuz43vr5kFtic63bzN56a6iaD1FfflWiaSE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 w5 b+ {9 r) s: v% L 课程性质:公选课,面向全校师生
. E1 u" K4 @1 [! L0 z! k% x8 v- T 课号:UGC012 / M7 i' S ? p5 z6 |! p
学分:0.5学分 2 I6 \# \) H5 }' Q/ G3 O
总学时:16学时 / U2 @: Q7 N8 h. ^4 O
开课学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 ]6 v' U/ U( @+ b 上课时间:双周二晚上18:30 - 20:10(如遇法定节假日顺延一天) 4 v/ B$ v- s+ m6 \1 p4 k
上课地点:逸夫楼一楼报告厅(如有变动会及时通知) # k+ y& \" R/ N5 T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VClZNP8gvpPEy3c0H98Rb4OfibMQc5tibzniauxWaZW5VxN6qESaKCawY7DqlWlJsWcqeVMBBbJQV1zyLG4icU2Bo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 E! d' I3 c! c- I0 | 主讲人:汪品先 院士
. C7 W& q* S7 f2 A. f 汪
- u) | d: F2 `( ^: m 品
! a4 u/ T% S% \* Q) z 先 - U6 p" R7 i5 r- C# c t2 f
男,江苏苏州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1960年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毕业,1981-82年获洪堡奖学金在德国基尔大学进行科研,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长古海洋学和微体古生物学, 主攻气候演变和南海地质,致力于推进我国深海科技的发展。1999年在南海主持实施了中国海首次大洋钻探,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
* q1 e( c9 o4 r$ |0 `6 g 80岁的汪院士为什么要来讲这门人文素养课: $ t8 |, y/ z* P5 x: v
在研究科学的同时,汪院士也十分重视科学与文化的结合,热心科普教育。多年来以大量的报告和文章,提倡我国加强海洋文明、鼓吹发扬科学的文化本质。 2011年和2014年,他在“文汇报”两度发起“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和“重建创新的文化自信”的讨论,2015年又提出“汉语被挤出科学,还是科学融入汉语”的问题,并在2013年主编出版“十万个为什么(海洋卷)”。现在,汪先生以年逾八十的高龄开设新课,旨在激励同学的创新意识,活跃校园的文化气氛。
8 S n9 i) C1 j6 b V& G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VClZNP8gvpPEy3c0H98Rb4OfibMQc5tibzjTicoMyO1FurPl95IrVjy48ex5ia0RT6lR7LClLYYiakcibvf0jBWSWGp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 b: M! P# l/ z: Y! T. x. T3 M
汪品先(左)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际深海科学钻探船首次在中国南海进行ODP184航次深海科学钻探,取得西太平洋区最佳的晚新生代环境演变纪录 * i) C8 D' w% t- S' _# Q
这是门什么样的人文素养课: 8 F7 Y0 m- Y0 y* n; x/ _! }
《科学、文化与海洋》是一门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的,由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教授主讲,少量穿插外聘专家的报告,是一门高水平人文素养课程。课程采用专题讲座辅以交流讨论的授课形式,从科学家的角度讲授科学与文化的关系。主讲人试图在多年来各种讲座、科普和干训报告的基础上,打造一门有海洋特色的,讨论科学和文化关系的普适课程。学生接受大学教育,本不应以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为限,还需要接触大视野、高层次的重大问题,而科学和文化的关系便是其中之一。本课从科学家的立场出发,逾越文、理界限,结合海洋科学的新知,介绍科学的精髓在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根基在于文化,文化的载体又是语言。课程试图通过生动的实例,启发同学对于科学创新的热情。
, C4 C8 X! T0 i' ?% f/ M 课程主要内容(专题)有哪些:
1 l( h% j$ L8 l+ y: P. A- _ “科学与文化——好奇心、幽默感和创造性” 6 q. v/ i4 ?9 M" f
“人类与海洋——兼谈华夏文化的软肋”
, @9 j& v: z' \+ O' }) h& P. X “东西方文化——我国知识界的百年困惑” 9 d/ G, F# ~& p- ?6 X
“科学与视野——时空的跨度和认识的深度” % I5 u: p) t! n) c9 G
“创新和语言——汉语、外语和双语”
* u0 A: U! ~: [* i' n0 n ……
8 p* B' J6 e; i% }/ W# g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VClZNP8gvpPEy3c0H98Rb4OfibMQc5tibzS45LMic5UpNicEGXGSPRVYIQZQ4avMmbzEDgcItAAt7yXRZ85PFibr5x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 K7 L0 v0 l) @& ~
刚刚加入第三轮选课的《科学、文化与海洋》课程容量有限,想选课的小伙伴们得抓紧了,另该课程选课目前只针对本科生开放,但同样欢迎研究生同学们旁听。
. h7 Y: H3 g: R+ U! W+ U. E' ` 大学是干什么的?
' p9 o7 Q; m3 a# h4 ^2 w1 x8 @ 科学与文化的内涵又是什么?
7 }. D& d; ^1 m, ^ 我们到底是在为什么而读书? 5 D& F5 _% j3 L+ R) M" H: p8 u
不知道有多少同济人思考过这些问题
/ Y4 B* Z; c5 `( Q) o6 D% l3 ] 它们与你们的绩点无关
: d5 x' D; K2 w4 `+ s% d4 Y 它们也并不能直接帮你谋一份好前程
8 ?9 Y. @# V$ n, h3 g 但是,大学自当大任 " b$ ?6 L0 O. U s$ i
同济人应有同济天下的心胸 % W! w* }" e* y, ]
思考这些问题,了解这些问题 4 d) X: b8 j4 `% |* o
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大学
. d6 M" W9 n; M" S) b( H 认识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1 I7 N( W; l. W
从而认识一个更好的自己 0 T3 l4 d0 I1 f9 ^; S) r/ K$ [
来源:同济大学 中国海洋网通讯员招募令:% x9 E; K9 o+ G
为了给广大海洋爱好者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进一步丰富中国海洋网的原创内容,现面向全国招募通讯员,并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约稿,我们将选取有价值的原创内容在海洋网及海洋网微信平台进行推送。同时,成为我们的通讯员后,您还将获得“中国海洋网通讯员”荣誉证书,参加我们定期举办的培训及相关活动。 . ^& e3 l0 V. I D
了解详情请加工作QQ:2640898331
1 g: U/ g) ?1 F5 {4 l( E1 S 版权声明:中国海洋网致力于好文推送,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实原作者姓名,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歉意。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0 {: d. j- H0 C' i9 }. T0 v
![](http://mmbiz.qpic.cn/mmbiz/VClZNP8gvpM8bBwdCMErm8FmlXStGJWQw4a7wk2lVhLyMaNibz5LmxcBMSCYPzDK9IVo87qTfQ3pUzCJ2Em9Liag/640?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4 ` v& L, u1 i$ {# N2 L
) G, C. Y# j0 Q+ n0 g
, g' _/ }5 K7 r) X$ B
) X% t* O3 A9 S8 m/ w& C& t. A0 K8 F8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