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服:我国自主研发海洋地震拖缆采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海洋地震研究成果传播

[复制链接]
% ^4 A. E. n0 ]

" h7 J8 u& |, r. q1 S

1月29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服”)对外宣布,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亮”拖缆采集装备(下称“海亮”)和“海途”拖缆综合导航系统(下称“海途”)打破作业深度、道间距等技术限制,顺利完成海上三维地震采集作业,填补了国内装备技术空白。地震资料品质满足行业标准,灵敏度、稳定性和一致性优于国外主流设备,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海洋地震拖缆采集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h% x& c3 \- ~0 z$ M8 a- ?

找油找气,物探先行,在广袤的大海深处寻找油气资源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地震勘探,将人工激发的地震波穿过海水进入地层,从各岩石层反射回不同特性的反射波,被物探船采集装备记录并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分析、判断地质情况,进而寻找可能含有油气构造的过程。

" s# X4 x( L2 z3 n+ j" n% f+ p$ g4 p2 _8 H

“如果把地震勘探比作医院CT检查,采集装备就好比一部对海底地层进行扫描的巨型CT机,封装在电缆内部用于检测地震波的检波器就像高度灵敏的探测器,负责指挥和控制地震作业的综合导航系统就像物探船的‘大脑中枢’”。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项目负责人黄龙君告诉记者,不同的是,CT检查寻找的是“病灶”,地震勘探寻找的是“宝藏”。

' b; c% c& m$ i1 v

据他介绍,海洋地震采集技术涉及计算机软件、电子、机械、声学等多个领域,只有极少数国家拥有此项技术,开发难度极大。受限于技术门槛高、专业性强等特点,我国海洋地震采集装备技术不仅需支付巨额购买费用,还因技术限制,多项新型地震采集方法无法实施,阻碍了我国海洋地震勘探技术进步。为扭转这一局面,历经10余年技术攻关,中海油服逐步攻克固体电缆、采传系统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以“海亮”“海途”为代表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 t# U# I2 J4 i3 L' U; o( R

目前,“海亮”已突破进口设备22米作业水深的沉放深度限制,可不限水深实施深拖,能有效削弱干扰波的影响。“海亮”还形成了3.125米、6.25米、12.5米等多种道间距系列产品,大幅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可精细刻画海底复杂地质构造。

8 k# q. h+ p. E: b" _" a/ z/ O

作为“海亮”的“眼睛”,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检波器一致性指标高于进口设备15%,让这双“火眼金睛”能看到更加清晰的地层“秘密”。“海途”的研发成功,则宣告了中国拖缆综合导航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它的出现,为地震采集装备装上了“最强大脑”,在茫茫大海上,地震采集作业炮点预测和检波器可以实现精准定位。预测精度小于0.3米,实时坐标解算精度小于3米,与进口同类技术水平相当。

1 B; \ @: ?5 k' I

据统计,自主研发海洋地震固体拖缆采集装备技术已累计完成超过4000公里二维、500平方公里三维地震采集商业作业,并实现产品定型及产业化生产,具备研发、制造、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建立了完整的产业化制造体系。其中,“海亮”水下固体电缆年制造能力达100公里,检波器年制造能力达10万支。

^4 f0 z% N# e5 B/ f/ r2 z

中海油服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齐美胜表示,海洋地震拖缆采集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跻身国际先进,是我国石油企业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尝试。

! Z; e1 ]! ^# W5 A: J6 z

来源:新华财经  记者  陈奥 安娜

, ]1 n9 t, M& j. k

智汇海洋定位于中国海洋智库核心媒体,整合推送海洋资讯、传播海洋学术成果。

3 r7 B5 c& V! x5 O9 h7 `* j1 D

责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原作者和媒体所有;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在公众号留言,确认后立即删除内容。

6 |" X& `1 c6 e* L9 q3 w 8 i; ?# q% M" h 2 W ]7 U; M8 Q5 `9 ]5 s7 x& R2 q 5 K: _& P9 @3 P1 Q3 T8 G* y6 E) J) c1 x; i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红色必胜
活跃在2024-1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