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注意海洋微塑料污染了! - 海洋微塑料污染源

[复制链接]
2 j" `" C" D0 U: U

. T! C k3 c5 j5 A

2004ThompsonScience发表“Lost at the sea: Where is all the plastic”以来,海洋塑料污染受到环境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在此之前,大家所关注的“白色污染”也是塑料污染,但似乎局限于环保政策层面。

( F2 P* v' f) X! b5 O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受纳水体,每年有数百万吨的塑料垃圾倾倒到海洋。这些垃圾有些易分解,有些难分解。不论如何,在分解时,一方面,这些塑料会分解为微小颗粒;一方面,在分解过程中,这些塑料会释放出有毒物质,比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双酚A等。

. v$ U% Z j7 T

注: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微米的塑料颗粒,是一种造成污染的主要载体。微塑料体积小,这就意味着更高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 ),比表面积越大,吸附的污染物的能力越强。

* l" h+ E" w1 x0 b6 B! T1 t/ M

* O( f& C, s! g. t: f

这些微小塑料,在海洋中,既可以释放有毒物质,也可以吸附其他有毒物质,如PCBs和阻燃剂等,最终还有可能被海洋生物所摄食。如近期又是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称,微塑料对于海洋中European perchPerca fluviatilis)这样一种幼鱼要比食物更有吸引力。这除了可以说明微塑料能影响该鱼类种群外,还可以间接说明受到微塑料污染的海洋鱼类有可能会出现的人类的餐桌上。然而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尚未可知。事实上,微塑料可能已经出现在餐桌上,2015年我国科学家就发现在食盐中含有微塑料。

) u/ w! o+ h# W% ^

8 f( E6 F! e" {3 N

以上所说的微塑料是由塑料垃圾分解的,然而还有大量微塑料是人类本身排放的。先看看下面这些图片吧。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很多人每天都在使用?

1 T& x/ y9 O6 l8 w

& Y2 O) c! a4 N

是的,这些化妆品、美容品、牙膏等日常用品中含有大量微塑料,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往下水道中排放微塑料。想一想,每年排放到海洋中的微塑料有多少吧。然而,我们每个人又不可能不用这些产品,除非制造企业不再添加这些微塑料。

# ]; r7 @( c$ S, s6 O

% I% g7 E, q! \0 z5 A

20146月,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提出了海洋废弃物和微塑料问题,并最终达成了海洋塑料废弃物和微塑料决议,提出开展有关海洋塑料废弃物和微塑料的研究。如今这一议题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欧盟、美国、韩国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上述研究微塑料对European perch幼鱼的生态学影响就是一个例证。

( W" {: ~: m( {* F

然而,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远非仅限如此。首先,目前微塑料污染已经不仅限于浅海,在深海中也发现微塑料污染,这必将影响着深海海洋生物。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2000年以来世界各地海底淤泥等沉积物中会造成海洋污染的塑料微粒子微塑料积蓄量急速增加。微塑料在淤泥中的浓度已超过海水,其对栖息于淤泥中的底栖生物的影响令人担忧。其次,这些微塑料可能被鱼类摄食直接影响其健康外,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到鱼体中。韩国有研究表明数微米的塑料颗粒能够被海洋桡足类动物摄食。而这些桡足类动物可能是某些小型海洋鱼类的饵料,小型鱼类又可能是大型海洋鱼类的食物,如此,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将会影响海洋生物系统。甚至,一些鱼类被海鸟摄食,又传递到鸟体内。

0 c# P+ t! y2 n/ v7 E* E

- t, }+ R9 j& A, D) S$ P' d) W

再次,如上所述,微塑料还会吸附大量其他有毒物质,因为除了海洋塑料垃圾分解后的微小颗粒表明不规整外,日常生活用品的中的微塑料颗粒本身是作为摩擦剂使用的,这就使得微塑料会吸附有害物质而进入生物体内。近期澳大利亚就有研究表明个人护理品中的微塑料就能够吸附阻燃剂PBDEs而富集在鱼体内。而PBDEs对鱼类的毒性,只要查查文献,便一目了然了。

" p5 P, q2 J% M# N5 K

最后,这些富集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微塑料最终可能影响人类健康。尽管鱼类可以通过排泄而排出微塑料,然而仍有微塑料会残存于鱼体内。当然,我们也并不吃鱼的内脏,但是吸附在微塑料上的有毒物质会富集在鱼体内,也就会顺便进入人体内了。另外,当我们吃贝类时,如牡蛎和扇贝,微塑料就可能进入人体内了。即使你不吃海鲜,那么,食盐总是要吃的吧……

) ^! _5 V2 U- T: V

微塑料的环境危害和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国外研究已进行的如火如荼,均从国家或区域组织层面开展。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从国家层面设立重大课题,仅仅还只限于零星的科学家个人的研究。在环境毒理学研究方面,目前只有南大的一篇文章问世。

. [/ \- G- x2 J5 `

, j, w$ P' _1 L5 U9 R

微塑料污染研究,中国何时起步?

+ g% I* i# D- f* A6 E4 d( h

主要参考文献:

$ ~5 D% A( t0 S5 \% F

Thompson RC, et al. Lost at sea: where is all theplastic? Science 2004, 304:838.

' O* p: ]$ s; [

Lönnstedt OM, et al.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concentrations of microplastic particles influence larval fish ecology. Science, 2016, 352:1213.

3 e k8 Z5 x- T/ a. a- {" J

Sussarellu R, et al. Oyster reproduction isaffected by exposure to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PNAS 2016, 113:2430.

6 h0 _' ~; s1 {" V8 ` r" V+ x9 S) `4 [

Cauwenberghe LV, et al.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deep-sea sediments. Environ Pollut 2013, 182:495.

" Y. p8 f8 S. s

Lee KW, et al. Size-dependent effects of micropolystyrene particles in the marine copepod Tigriopus japonicas. Environ SciTech 2013, 47:11278.

: a" r- k }+ H& ? }

Yang D, et al. Microplasticpollution in table salts from China. Environ Sci Tech 2015, 49:13622.

9 u* y/ [9 y h* F+ p* a# l

Wardrop P, et al. Chemical pollutants sorbed toingested microbeads from personal care products accumulate in fish. Environ SciTech 2016, 50:4037.

4 x* ^( {% h/ Z) f

Cauwenberghe LV, et al. Microplastics in bivalvescultur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Environ Pllut 2014, 193:65.

4 E! ~! E) i0 s( i/ N+ |

Lu Y, et al.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of polystyrenemicroplastics in zebrafish (Danio rerio) and toxic effects in liver. EnvironSci Tech 2016, 50:4054.

) d, Y- K9 R! x7 c* w0 q" I' k4 n * I/ A* M4 t/ D! j1 S1 d( b/ t! N1 I" c5 r# P+ ]( I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宿命轮回
活跃在7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