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c& c! }% N) y4 F' ~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可知,海洋工程类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3个专业(T代表特设专业)。 . c% c8 @ i7 e) _ P
5 ~9 h' f' q4 p. [/ G- H8 u 什么是海洋工程? * y3 m* `# t; } A3 X- }
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一般来讲海洋工程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设施技术两大部分,具体包括:围填海、海上堤坝工程,人工岛、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工程,海底管道、海底电(光)缆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海上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型海水养殖场、人工鱼礁工程,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海上娱乐及运动、景观开发工程,以及国家海洋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海洋工程。 0 u3 W e* a+ L- N8 L8 d; C' A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简介:
7 a, b2 B: f3 d, L$ E2 }" R" y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等。 ( U: [* w7 O/ F1 o, ^& \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简介: & F0 }# M$ J H3 A% \
海洋工程与技术,是研究海洋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以及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所使用的各种技术,以及为了实现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所形成的一切设备、系统、工程的总称,是一门专门针对海洋,关于应用海洋学及相关基础科学的综合工程技术学科。本专业有两个核心词,“工程”与“技术”,旨在培养一批具有海洋工程基本知识和海洋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l# c. ], h- a6 n1 P
' e; v1 r; U P# [# c0 G0 u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简介: 8 k# m: r) U* R- @1 p& c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是为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海洋相关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于2010年设置的专业,现已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该专业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相关涉海专业的优势,主要学习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术,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特色。主要培养能掌握海洋生物资源、食品、药品、功能生物制品等基础知识,具有新产品设计与研发能力的高级专门应用型技术人才,或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相关的科学研究、政策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 x, o4 J% H8 v2 A; N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海洋工程领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和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工作,以及有海洋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从事技术与开发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 [% t% U; t1 t% ?4 i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原理(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操纵等)、船体制图、海洋观测、海洋试验技术、船舶材料与焊接、船舶英语、船舶结构与强度、船体振动、海洋生物资源评估、海洋资源原料学等等(专业课程因各校侧重不同会有一定差异)。 4 [0 `% \9 w) a; K- E
修业年限:四年 + ]+ H3 Y. X4 k# P* _& e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 f. {2 V; A7 s' o
相关职业: # r- Q& @1 q. V- Z, y
研究人员:技术员/研究院 , [" J( @) Z5 }! {) E( W
技术人员:船舶设计师、督工工程师、工程师等。
: G( V- W3 j5 g$ q0 U6 D/ S: b 学生看法:所说的与海洋有关的工作,基本就是分三个方面:一是船舶方面,也就是船舶制造;二是海洋工程方面,也就是海上钻井平台;三就是海洋管理,就是海洋资源、海洋药物、海洋生态方面或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海洋工程相对于船舶业来说,在船上工作的时间相对少一些,同时,海洋工程的就业也更好一些,待遇更好一些。 ( `* B7 l" e& i& o$ u5 h
海洋工程类
% S8 y! n. y S3 V. T ● 方向一:船舶与海洋工程
7 m" L6 r/ t4 L3 _ 专业实力: ' u% w: X0 e3 Q2 D! }# O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试点改革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国防重点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E7 n* A. r; J: l$ P
培养目标: . u6 D) R# c% b; M. a& z. ?0 E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修养和创新意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该行业工作所需技能,能够胜任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研究、设计、建造、检验、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 9 q9 v b) w0 ]* M
培养特色:
. S9 t2 y' }- O& d Z0 u0 \ 学院坚持国际化、开放化人才培养特色。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共同开展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型人才国际联合培养项目”,与加拿大诺瓦斯克蒂亚大学、德国汉堡—哈堡技术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日本长崎综合技术大学、大阪府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大学有定期交流项目。
/ ]8 z* D% _" {) J" i4 x 学院坚持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学院在第四学期结束后的暑假,会在大连和旅顺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认识实习,期间将参观大连辽南造船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船企。在第七学期结束后的寒假,会在上海和江阴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毕业实习,期间将参观沪东中华造船厂、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等船企。 : b9 s; h3 m$ Y) ?5 t
- @6 J; p) R0 V; U0 e 毕业去向: # T) n9 \2 q4 q, U/ i! [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到与船舶和海洋工程有关的公司及国家各部委机关,以及船舶设计院、研究所和造船骨干企业工作。该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升学率均超过50%,就业率始终保持96%以上。
4 `) d \7 |$ r6 @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单位如下:
: b8 L5 e; i7 Y7 J$ q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1、702、719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 d+ ? s1 Y% `+ b, w# } ● 方向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L) {/ E5 _ B
专业实力:
g8 X1 Z5 T" A- f% c 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 R4 i/ ^* a; P* y& M: h
培养目标:
' ]5 [3 F" a8 ~2 b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交通、水利、能源、海洋等部门从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科学研究、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科科技人才。
3 w2 W) [7 ]0 Q c" o9 F# D 培养特色:
/ O1 B. Y) f7 _& Z u 学院坚持基础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第四学期结束的暑假,会组织学生赴天津和黄骅港开展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期间将参观天津港、天科院、黄骅港等。第六学期结束的暑假,会在组织学生赴五大连池开展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专业实习,期间将参观火山口、火山堰塞湖、地质博物馆等。第七学期结束的寒假,会组织学生赴山东省或长三角地区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毕业实习,期间将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已建或在建海港、内河港口码头,并聘请设计、建造、监理等单位总工程师在观摩现场进行专业讲座。 & {) s0 e* e6 a7 Y. M! E
该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题库源于学院下属的黑龙江水运规划设计院港口航道设计所长期承担的实际工程项目。学生在完成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将接受专业工程师的指导,基于现实的港口航道工程设计项目获得实践训练。
# i+ f0 Y# a8 i/ q 毕业去向: & @& S3 d9 k9 k# H" e" ^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全国交通部门(如中交集团下属的设计院、工程局、港务局、科研院所),水利部门(如水利部下属的工程局、设计院、科研院所),海洋局及国内各大石油公司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土木建筑行业的规划、设计、施工、经营管理等单位。该专业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均超过97%。 2 g5 x* Z/ O1 K- b' z- v6 U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单位如下: 8 P5 g: C% O: e% n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下属的第一、二、三、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中港第一、二、三、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上海、广州航务局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下属重庆、武汉、南京航道工程局,交通运输部直属的科研院所,各航务工程局所属的科研院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山东、黑龙江、广州等海事局,深圳中交天航南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等。
/ b! F" L1 W& O, @; V) A 人才培养
) G) @- b* G! g5 {4 _/ Y+ p; y 学院坚持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学生创新创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着力于培养基础知识厚,国际视野广,创新能力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近三年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均超过97%,升学率保持50%以上。毕业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3 i$ x5 \3 U" o. `! _9 V
学院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天津水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进行联合培养;挪威DNV、美国ABS、日本NK、法国BV、英国LR等5大船级社和国内外8家大型造船企业和研究院所均在学院设立了奖学金用于鼓励学生学习、创新,每年发放社会奖学金达50余万元。 ) G6 c( e; l# E
学院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通过自主运行、自主管理的方式运行,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大赛”、“黑龙江省挑战杯”等多项国内大型比赛;2017年度我院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17项、省部级奖励31项、校级奖励182人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31项立项,年度新增申请创新训练项目16项。 / w% `, y- F2 b7 m
海洋工程类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去向有:舰船动力工程设计研究院(所)、国内外船级社与船舶检验部门、高等院校、船舶修造、贸易与经营公司、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轮机工程的技术发展在国内比较落后,形势上不如船工来得好。从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各地对船工专业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是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大年”。对于船工这样一个冷门专业来说,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这跟近前几年持续增长的航运有关。中国一直打着XX年后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口号,我想至少在5年内,这种势头可以保持下去。轮机工程出来做设计、检验的也很多,不过即使做设计的也少不了跑现场(因为生产设计无法和实际生产脱节),船体也一样。因此在这两个专业里,男生占有绝对性的优势。
4 }) P6 Z7 k6 ?% n5 k% X1 T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 # x+ Y1 C* K3 Z; g7 q: e" Z
船舶工程学院前身系1953年创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造船科。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和海洋开发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7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并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
* ~* p; g( C/ Z* L 学院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试点改革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国防重点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具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流体力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力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流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船舶与海洋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 V: P# g0 n* k, A" T0 q" N3 E
在水下机器人技术、新船型开发及船舶设计、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深海工程、海洋能开发、港口航道工程等方面,学院科学研究工作在该领域具有领先水平并拥有众多标志性成果。 1 c* k6 b0 D3 m. z/ }
学院设有海洋运载器技术研究所、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所、舰船与海洋平台总体技术研究所、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所、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研究所、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中心6个基层学术组织,拥有水下机器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深海工程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平台。 # X# S# g: |4 C: R! x
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 5 V/ g& P3 c& g, t* X
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的前身是造船工程系(机造系),始建于1949年,是我校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学院已经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
6 r3 G% P8 u! s( j/ W5 l8 A) f, s 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实力雄厚,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和轮机工程3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试验水池、造船工艺实验室、船舶结构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设施达到当前国内先进水平。
. s# C8 G9 K }# A2 x, b 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大批毕业生已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担任重要职务或技术骨干,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十余项重要奖项。学院与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连船舶重工和渤海船舶重工在学院设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分中心。依托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学校的“大连市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后被批准成立,这些中心的建立,创新了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并推动了学科和企业的发展。
7 H: f4 J. [9 @! ^&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F: C0 i6 c% {5 G/ a. U 船建学院历史悠久,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创立于1943 年,是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现代教育和科研的策源地,力学学科创建于1958 年,土木工程学科创建于1907 年,均是中国高校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百余年来,船建学院名人辈出,培养了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茅以升,“水利泰斗”、两院资深院士张光斗,中国导弹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远望号”综合测量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学彦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 o* X- v: v. W4 o+ L) W' Q" l8 }; I 学院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土木工程系、国际航运系,涵盖了4个一级学科。目前有5个本科专业、4个学术硕士授权点和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及流体力学、岩土工程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 ( _( u5 O* Z' J' x; r. \
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土木工程系和交通运输工程系4个系,4个本科专业 、4个学术硕士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2个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流体力学、岩土工程),并建有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A+档,力学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位列B+档。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在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世界第一,土木工程学科跻身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32名。
; T7 |7 p; K) F5 y# j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
) x' a+ P5 v/ A" Z: d' Q5 X 航运学院1996年获“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获“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 “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共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环境保护”博士点共2个。
! v' s) d5 `4 `% }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211重点高校中唯一具有航海类专业、从事航海教育及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学。学校在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海事管理等专业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中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事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被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学校于1998年8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颁发的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证书,是我国首批获得质量体系证书的6家单位之一。
, a7 v v. s/ z2 n3 W4 p 航运学院是武汉理工大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院,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内设机构和挂靠单位有航海技术系、海事管理系、研究与试验中心、水上交通安全与环境研究仿真中心、船员培训中心、木兰水上训练基地、《交通企业管理》杂志社、内河航运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并与兄弟学院共建“国家水陆运输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 r. q2 E7 a' c9 f* E" D* T 航运学院在70余年的航海教育与实践中,始终坚持“严谨治学、严格管理、确保质量,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国际公约、高等航海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形成了“特色创优势,创新促发展,贡献求支持”的办学理念,铸就了“同舟共济,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的学院精神,打造了一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院。70余年来,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引领行业发展和实现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的高级航运人才。目前航运学院已发展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工程、航海科学与技术和海事管理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航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 / R2 Q' ~$ m7 d7 Q0 l0 |! s z
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3 u7 i: B' J; U% L, h; c 为了适应学校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目标要求,促进相关学科专业快速发展,增强海洋运输学科领域综合实力,学校决定由原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基础教研室以及轮机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组建成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G8 }$ q. k6 T
学院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基础教研室。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人才培养质量得到CCS质量体系认证。
) P, b/ w8 V8 y9 a/ v! S! J 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的救助与打捞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机械及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三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所属救助与打捞工程实验室、船用小型燃气轮机技术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交通装备先进制造与控制技术实验室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Q+ {3 p9 d8 Y* C 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船舶动力机械气动理论、实验与数值模拟,船舶与运输机械空调与制冷,船舶设计制造理论与方法,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性能与安全、水动力性能、制造工艺技术,“绿色”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下航行器性能,救助打捞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船舶液压气动元件控制系统、机电系统集成与智能化、摩擦学及其控制技术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积极开展科学应用研究。 * ?+ ]2 T4 q0 }! @
“双一流”建设学科院校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入选的院校有: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4 j. a/ B b# B/ u 拥有海洋工程类国家重点学科的院校有: 9 W( L% I: f% Y6 d& e4 v8 x6 Q& S" M
8 }! K# F" o( Z( w% d" ~% b 一级学科博士点: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舰船研究院、集美大学 5 }8 S' ~) |: `1 L2 Y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评估结果高校排名具体是什么情况?一起来看看!
4 g& m. Q/ T% Q # t6 |/ P' ^) z3 `. m( a( }9 l
$ k6 K5 Y( t) M8 ]* n4 e+ k
' J6 w; b6 K5 k' E$ l7 ^! l, M
) x2 W$ Z6 a' v9 m% _
p8 f0 m/ L9 H$ O$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