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考古 -海上丝绸之路遗址

[复制链接]
# k3 o4 v4 c- Z2 [/ e3 [

流传至今的宋瓷中,除传世名品和出土文物外,还有一类称作“海捞瓷”的出水文物,发现地点多处于海上丝绸之路范围,是研究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宝贵资料。

4 r. D0 w r( a1 Q

600多年前的宋元时期,中国制造,特别是宋瓷更是享誉世界,有口皆碑。宋代沉船的考古便是对海上丝路繁荣的见证,见证了外国人对当时宋瓷等唐物(日本人称之为唐物)趋之若鹜的程度。

9 ?0 R: E, B/ Z m7 y g3 a
新安沉船出水瓷器陈列

比如1975年韩国海域发现的新安元代沉船,为公元1323年从宁波驶向日本博多港的商贸船,因遇险而中途沉没。

. [" Q2 ^9 a2 L* N

船上出水大量宋元时代瓷器,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有价值的中国古代贸易船,也是现存最古老的船只之一。

3 E& A4 G8 S0 P- d

▼新安沉船元代残骸,船体遗骸经拼装复原后,型制和建造工艺与泉州发现的南宋古船极为相似,推证为福建地区所造“福船”。

$ |; D: x, e& p4 R2 f
Y, X# b8 D: U; n' [+ b$ T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经由海洋与外国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又被称作“陶瓷之路”。宋元时期,海上贸易更加繁荣,新安沉船就是海上丝路繁盛时期的历史见证。

5 p. r. l& u5 ^: H

▼新安沉船出水建窑兔毫盏,即使元代建窑已逐渐断烧,日本僧侣、贵族依然重金求购建盏。

! m/ Z) l* {7 R
- h6 a, [0 f; D7 z4 M' U, D

海运运货量大,利润颇高,但通航里程长,海洋环境复杂,风险也高。

# S( h' q9 s! T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商贸船容易因风暴、触礁等原因沉船。到现代会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被发现,成为资料宝库。

4 @+ c3 o2 R* ~. j( H# Y4 q. U
! o3 M4 t6 @5 v

除造成很大轰动的新安沉船之外,出水宋瓷较多的还有南海一号沉船、华光樵沉船等。出土的宋瓷不仅有建盏,也有龙泉窑、景德镇、德化窑等知名窑口的瓷器,釉色涵盖青瓷、白瓷、黑瓷,而且黑瓷的数量并不少。

6 c/ Z) a; C- S* V' u. s o

一、沉没异国的瑰宝——新安沉船

! O* P& V( _: y) R: z

1975年,一韩国渔民在韩国新安外海域打渔时意外捞出六件青瓷器,谁知一次普通的打捞竟成了揭开这艘百年沉船神秘面纱的关键。

+ p, M* l4 c, U5 `9 d+ F x9 _

随后,从1976年到1984年的8年间,经过先后10次大规模的探查、发掘与打捞,这艘沉睡600多年的古沉船终于重见天日。

8 y0 w/ X0 K) m0 O. v9 j4 [0 X
: `( a; F7 ~# B

考古表明,这艘商船于元朝时期从中国的庆元港(今宁波港)出发,前往日本的博多港(今福冈)进行贸易。行至途中遭遇不测,不幸沉没在高丽新安(今韩国新安)外海域。

" Z+ K! l5 b1 X

出水文物主要有金属器、石材、墨书木简、紫檀木、香料等,以及28吨中国铜钱、20000多件陶瓷器。陶瓷器中除了7件高丽青瓷和2件日本濑户窑釉陶外,其余皆是中国陶瓷。

7 L; ?+ b/ \3 J* q! w1 `
/ y/ L2 F, I/ b, c) H8 p; @3 |

其中,以龙泉青瓷居多,约占60%,足以说明龙泉青瓷在元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此外,还有景德镇窑白瓷和青白瓷、建窑黒釉瓷等,几乎涵盖当时各地代表性窑场,尤以南方窑口居多。

3 P8 N$ z6 d$ _# X

新安沉船部分出水龙泉青瓷及其类似款

. k6 A$ w! Y$ r! F5 H

出水的龙泉青瓷质量精美,器型多样,包括炉、瓶、罐、注子、塑像、盏、盏托等,这些器型可能与日本的香道、茶道、花道等有关,不少为国内博物馆罕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较高。

, F3 I4 U* t# h c, c; r/ Q8 }

这批青瓷绝大部分是元代产品,少部分乃南宋烧制。

! k. W; D5 z" Q8 {7 d- j
3 p, n. D% v; W+ `- [+ | A
' p. `7 h% r v+ ]6 f \4 c
\! l8 R& U. l' h

新安沉船部分出水宋代建盏

' Z- _2 v O. x, E: H

新安沉船还出水了不少建盏,以束口、撇口的兔毫盏为主。胎土、釉面兔毫结晶都具备典型的南宋建窑特征,有的盏沿有缺损,有的盏沿特意镶铜扣,多数碗底有使用过的划痕。

9 p9 K9 `( _/ z

▼新安沉船出水的一只盏沿有缺的建盏,这只盏曾于浙江省博物馆展出

9 j0 v7 A! K8 \$ R0 p& L# s& f
; B4 ^5 C1 U3 g. @

▼另一只在浙博展出的建盏

4 S/ ?, Q+ v+ o, S
% B5 `* l( b" R/ }

▼新安沉船出水,有釦边的建窑兔毫盏

8 ]0 J! \4 W w# o2 y$ f
) q9 r+ F) H L

▼新安沉船出水建盏

6 I: J6 N& _+ Q" H
& Y/ L g8 {% P# J) [ W
) q- Q% m) k6 \6 Z

元代时,饮茶习俗改变,建窑黑釉盏也已停烧。综合来看,这些盏在上船之前,就已经是旧物,年代应为南宋。

4 k$ P3 U3 d: u1 A

新安沉船,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有价值的古代商贸船之一。出水文物被分藏在韩国国立光州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韩国木浦市的国立海洋遗物展览馆。

4 t& n/ u* K! J0 t6 c

该船所载这批宋元外销瓷,其数量之多,窑系之全,装饰之美,都是无与伦比的,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陶瓷外销的盛况。也因为文物数量巨大,相关研究至今未曾停止。

$ z0 i+ R9 B6 {

二、民窑荟萃——南海Ⅰ号沉船

4 S0 Y0 S J( ~8 \* S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发现一艘沉没的古代商船,并从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该船一经发现便引得世界瞩目,被命名为“南海Ⅰ号”。

, H- w8 e8 V5 Y" a: J Z

▼“南海Ⅰ号”右侧中部船舱位置散落的一摞摞福建德化窑白瓷器和福建磁灶窑绿釉器

, q, @' a+ U. U$ K4 N3 Q
; _$ v3 X: E- k, n- b

考古表明,南海Ⅰ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准备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

5 Y4 V: O8 P( V8 |4 ]1 h0 m" f `
v0 y7 @& d* A0 P/ w3 D

“南海Ⅰ号”古沉船被中外专家考证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 p( G( y+ f1 L

自1987年被发现,到2007年整体打捞上岸,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一号”终于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重回世人视野,同时也宣告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古沉船整体打捞工程获得成功。

) e( v! B% [) k8 Y" \% r7 c

▼“南海Ⅰ号”全面保护发掘现场

) x& f6 S6 M G+ w
' f1 ]3 J2 X! a$ R% ~/ t$ r2 c; {

经过多方人员不懈的发掘与保护,沉船表面的淤泥、海沙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日。

A; ?/ t; {9 }' c$ Q5 ?9 y

经考古识别,这些南宋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福建德化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福建磁灶窑系等民窑系构成。

9 Q2 Y; d3 `8 F$ I/ C5 T3 T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藏南海Ⅰ号陶瓷

% v, ?* W" J" `: T4 e/ v5 d) y
! o' Y2 L; ]( e7 ~+ D2 M. J* v3 Q

▲景德镇窑系青白釉印缠枝花卉纹折沿芒口盘

4 i# K" P6 Q6 U, ~; m+ Y! P
3 B( s# ?; p3 ?! `

▲景德镇湖田窑影青釉叶脉纹碗碟

( c7 @$ c: v. Y# z
& u% B, z( w" }# w

▲龙泉窑系青釉内出筋菊瓣纹盘

% I' u3 K; |4 |# D. x/ i
9 d" c" ?; ]7 [" J- N9 F0 L( h# `; ~
4 B% v, i- v3 D* K# G3 \$ K

▲德化窑白釉印花四系罐(内套装小瓷瓶)

* q3 P- g/ w; b8 J
$ H) T4 Z. O: }7 U* k# ^1 j; ^

▲德化窑青白釉内捏缠枝莲粉盒

. L3 b- w W4 S6 W
1 e+ S+ W$ y: ~

▲德化窑青白釉印花花卉纹军持(一种瓶装盛水器)

( f& T i" a4 }2 G
1 K4 o7 p" ?' E+ `2 d$ _2 A: C

▲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六棱菊纹执壶

9 w/ t9 j& N8 P% W2 ^7 k U. ]
8 ?- {: T. A9 i& q; O9 a% w: f1 q

▲义窑系葵口瓷碗

7 O& d( H f7 S0 [: C% U
8 h& W6 F( B2 ]! Q% q1 _: D9 h% |

▲磁社窑系绿釉印花卉纹折沿菱口碟

: e. L9 s A) @

历经30余年,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完成清理,出土文物18万余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承提供坚实论据。

) X5 p! m8 s# d. z }! o& K

三、粗疏与精美兼备——华光礁Ⅰ号沉船

0 q2 P" n6 ?" w9 N" H6 ~! i" A

1996年,中国渔民在西沙华光礁出海捕鱼作业时意外发现一神秘沉船,这艘沉船后来被命名为“华光礁Ⅰ号”。

5 r9 E8 |! p4 S8 i o! M

▼华光礁Ⅰ号复原图

2 V) d( f ?" M3 d8 E# t
( e7 G; j4 q2 N$ ~

1988—1999年、2007—2008年经过两次水下考古发掘,“华光礁Ⅰ号”沉船共发掘出水陶瓷器、铁器等各类文物近万件和船体构件500余块,这些文物迄今大部分被珍藏在海南省博物馆。

0 _2 m6 s+ n B7 I( b% C4 l; C( i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迹

" Y8 B! Z! U- B/ L6 F" _( _
1 x* Z( v6 f) p7 q- n/ E: d

考古发现,出水器物所属年份应为南宋中期,并由此推断该船应是南宋中期时从中国沿海某港启航,驶向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商船。航行至西沙华光礁时意外触礁,沉没于礁盘内。

: K0 Y* Q' G: h! T
/ S; Q# `( Z1 h1 n% H

沉船出水的的陶瓷器多数为碗、盘、碟、瓶、壶、罐等日常生活用瓷,多数器物乃成批生产的福建粗瓷。

_5 `' |" K; q4 x- D2 y* E* z
, ~; T1 u0 k( T

有部分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定制的为宗教或祭祀之用的典型外销器,仅有少部分精美异常的景德镇窑、龙泉窑产品,应为船主自用或携带馈赠之器。

. |5 Z1 E# q9 q% H3 r% y$ {

出水陶瓷主要有景德镇及德化窑青白釉瓷、闽清义窑等福建窑场青灰釉瓷、龙泉青釉瓷、武夷山遇林亭窑等福建窑场黒釉瓷、晋江磁社窑酱釉陶等。

7 [* v7 n8 z1 H+ P t3 P- Y

华光礁Ⅰ号沉船部分出水陶瓷器

$ ` q2 q, O. N

※各类青釉、青白釉碗、盘占绝大多数,为来自福建沿海地区的民窑粗瓷产品。

3 Y C3 L5 W: F2 \( `
. d9 w) E+ {5 }! x$ X. H
' C- s1 h4 {# c' h* j

▲青釉刻划花大碗

: l! y( }# U; J5 V/ {- j
) D6 d) D/ Q9 Y4 {) ^. w

▲青白釉刻划花碗

% p8 o. C: s* C0 K( S$ q; s& o+ p

※青白釉粉盒有千件之多,行制有圆形、瓜棱形和八方形,应属福建德化窑产品。

, [3 C. h9 I7 h6 ?9 s! g4 \( n7 S
; L0 ^) |! r G' D

※青白釉执壶有四种形制:八棱形、盘口形、玉壶春形和长颈形

8 }2 w) O8 Y, W: V
& B+ W2 x( r5 ^0 p' J1 k
" R% ?* P$ T# g) m" F

▲盘口形弦纹执壶

+ A2 V, L8 A& p. _- r& D
* S) _: G( L* R9 B0 c6 n; `+ [1 O s

▲玉壶春形刻花执壶

6 I. }- [7 e0 M. a

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于2011年在海南省博物馆首次展出,此后在国内巡展。

0 k5 C3 u a9 y7 x

四、世界考古珍闻——后渚沉船

" ~8 j8 \, B9 i6 B' ~. O

后渚沉船于1973年在福建泉州湾后渚港被发现,1974年正式开始发掘。

& v& t$ ~+ W" y2 L
" C8 ?1 d2 ]8 p: X2 Q" L2 N

这是一艘中型远洋艚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宋代三桅木帆海船,属于我国古代四大船型(浙船、福船、广船、沙船)之一的福船型,这一发现被媒体称为“世界考古珍闻”。

& X8 Q9 M0 I; F$ g' a1 W6 ?- Q

▼后渚沉船模型

6 R" g) R+ @3 o% m3 a
5 x ~' x0 T* X$ P1 t

经研究,此沉船沉没于宋末。船舱内出水文物十分丰富,有香料,药物,铜、铁器,陶瓷器,铜、铁钱,竹、木、叶、棕、麻编织物等共计有14类69项。

* c+ X s, y; z$ ]7 p

▼泉州湾后渚沉船发掘现场

' m+ `2 Y, _" k H+ m3 k2 G
3 h; C" r" Q8 w7 }

其中,瓷器不在少数,釉色有青釉、黑釉、白釉、和影青等数种,器型以小碗类为多,窑口有建窑、龙泉窑和泉州地区各窑址的产品。

! D* ]1 M& q/ B6 H+ j& ?( ^# Z
8 t+ q; Z5 u, Y1 R8 U4 g% x

1979年以来这艘宋末海船及所载出水文物一直陈列在在位于开元寺内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中,常年对外开放。

1 r2 i5 U& N: A) u* K9 n/ w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内的后渚沉船

4 j6 A6 s+ k6 ?! X; s8 @$ ~1 q3 G
( b3 O/ b+ b( }& Y! X: l& \% U

五、黑釉盏的半壁江山——半洋礁1号沉船

( U4 t# m: x& U C9 [# u

2010年在福建漳州龙海市隆教畲族乡东南半洋暗礁海域的北面发现一艘沉船,后被命名为“半洋礁一号”。该船于2008年多次被盗捞,破坏较严重,仅存一侧船体。

: A+ W9 D# p0 W
7 j. r% T, _4 [) u' y% B3 r' _

船上文物主要为黒釉盏,应当是福清东张窑产品(相关链接:福清东张窑黒釉盏与建盏的区分),其次为青白釉瓷碗和盘、陶盆、陶壶、铜钱等。据研究,“半洋礁一号”应当是一艘宋末至元的沉船。

; Z" M: X+ X. i2 ^4 f

▼半洋礁1号沉船部分出水黒釉盏

& X1 z, _1 q. ?4 _; z
8 ~, d7 ]6 E3 ?& f+ t4 g6 H
- a' f! n6 Q# p) R3 T% Z

▲福清窑黒釉盏 半洋礁1号沉船出水

( y! ?3 F4 v+ t/ V0 _0 ]
8 a% [7 \6 ~7 _9 Q4 i1 o; B$ }" k* {9 u

▲福清窑兔毫黒釉盏 半洋礁1号沉船出水

' h& V4 s8 ? Q% p; ]7 V; H
1 H7 z8 H L3 ~) c# E! R$ \

▲东张窑黒釉瓷盏 现藏于龙海市博物馆

) a T! u2 h- D- h' z
% }, b# ?8 |2 G1 @+ i

▲青白釉印婴戏纹芒口瓷碗 半洋礁1号沉船出水

, r7 V. N# F$ C3 j# G- M1 t

半洋礁1号沉船出水文物均是当时海上贸易的重要品种,对研究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造船史有着重要意义。

7 M8 R* Y. t: \4 Q! Q! h8 p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7 L- v1 b5 N/ m/ C

相继被发现打捞的失事古沉船,历经了千百年沧海桑田的巨变,是流落海底的历史碎片,隐藏着一个时代的灿烂与辉煌。

3 G( D! U' L+ R# w) y

当代水下考古,终于让沉睡的明珠重现光芒,对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光辉历史以及研究我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 J% b( C! K \: G [" z0 [

这些出水的宋元瓷器,虽品质参差不齐,但庞大的数量,多变的风格,足可见到,宋代的制瓷业是如何百花齐放,以及宋人对青、白以及黑瓷的审美,又是如何影响海上丝路沿线的国家。

9 q' S; G) N0 N* k% H9 w- Z # g) H, {1 t' e' z) t/ S% y& S0 a0 D0 d 1 i, U% ]0 F* R$ k; k 0 V* ^0 B$ D8 ^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编织自己的梦想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