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质构造图示例 -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

[复制链接]
* r6 V4 T$ M! Q' u3 Z0 z, D

2023年高三总复习资料精选、图片清晰,连载。请关注公众号地理雷。

2 I4 S% k, z- Q, i' r H! ^! X

第15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后达标检测

T1 j8 D" S7 N l) p: D, [9 H

一、选择题

; W/ \9 d Z+ }; S+ \/ v9 y4 F( Y6 J

(2022·吉林期中)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1~3题。

3 N1 |/ e( P; ~+ h e9 ], N

# t( y1 X6 m3 [

1.图中a地是(  )

! O: k- H$ b1 e$ E& Z

A.背斜山         B.向斜谷

" d+ h" S% |& V% w _8 x

C.背斜谷                 D.断块山

- E a8 ?% ~. h* I k

2.图中a、b、c、d四地,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  )

$ l7 S7 Z4 i _6 L& j4 A. z

A.a           B.b

1 k" S8 h6 p/ z' _6 X

C.c           D.d

4 P6 E M1 Q, y: m% o* @4 Z

3.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4 L& T7 l3 ~6 c9 |0 |+ L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 J# [, E5 X/ I' J0 q9 }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 i9 ^5 A' ^7 M3 u0 j+ i

(2022·浙江高三模拟)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图1为岩层产状三要素示意图,图2为岩层产状图例说明图,图3为某区域略图,图中a、b、c、d、e为沉积岩。据此完成4~5题。

4 t7 a8 Z1 o7 z$ R. F8 O& _

8 [( _% d5 T1 K* o9 N

4.甲处为(  )

$ k, @0 A# P: b1 v/ C4 O* P

A.向斜山              B.背斜山

6 B* q/ H7 _( \- W; ^9 D* y4 _

C.向斜谷              D.背斜谷

9 t. f' b, e, M, P

5.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  )

4 K' s# I$ G- Q: {' Y2 e

A.构造运动不同      B.成岩时间不同

, `4 @- }" n3 B5 X+ f( x+ M( v

C.侵蚀程度不同      D.堆积程度不同

* t5 z) K7 {1 h- w9 r# ^

(2022·阜新检测)有地理学者用“地幔柱假说”解析夏威夷火山岛链形成,认为地幔柱物质上涌熔融了软流层上的岩石圈,形成一个窗口,岩浆由此喷出、冷却、堆积形成火山岛,太平洋板块移动而“地幔柱”不移动,窗口与“地幔柱”脱离后重新闭合,其上的火山熄灭,而新移动到“地幔柱”上方的岩层又被熔化,岩浆喷出形成新的火山岛。下图为夏威夷群岛火山岛分布及形成时间、岛链形成示意图。完成6~7题。

& V0 D2 v9 D. T( N. Q3 g9 P4 b

8 d* `* m" m- ~1 F+ H- k

6.由此推断,夏威夷岛位于(  )

. D/ [0 |9 j5 e0 B O7 M

A.太平洋大洋中脊

! Z& p" x4 `1 m2 B! r6 q

B.太平洋板块内部

3 D; k( j: V9 |: w8 [1 A G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生长边界

# j' ]6 y& }+ W1 G3 b5 W

D.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

. |) y: ]) x0 [

7.甲处地形为(  )

* b# p3 l/ F+ @/ t) d' D) [

A.海岭         B.海沟

2 l2 z" q: F" m! q# M$ r, I0 G

C.裂谷        D.海底盆地

+ p, I' Z7 G" x r; t4 j

(2022·宁波高三二模)下图是非洲中部某地西南—东北向的地质剖面图,图中箭头表示地下水流向。完成8~9题。

/ X$ ^% }! J0 M

$ I8 X5 Z3 X+ m k3 x5 d

8.甲地的构造地貌是(  )

! i0 i4 `) i/ t" f. }

A.向斜谷          B.背斜谷

, r/ J; u) q U* C- T$ n+ F, t: H

C.断层谷          D.地堑谷

, X' x& U: c4 q, K5 T

9.从湖水性质看,乙湖是(  )

; P- V7 X5 ~6 ` A' f s& a) V7 U) J( T

A.淡水湖                 B.咸水湖

6 x5 E5 z1 J0 W

C.西南淡东北咸      D.东北淡西南咸

' ]4 H* U3 }9 y) e% U* }+ R7 a

读图,完成10~11题。

3 f& G3 [& r! Y' F2 p$ j4 L" |

6 y9 e. o- ]1 @( [

10.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  )

- A9 _ b7 S4 M

A.甲乙丁丙            B.乙丙丁甲

* ]* g! E8 E- Y8 ]1 m! |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 l' D! J% V2 ^8 H* r3 n) c! W) k

11.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  )

+ ]" Q" B6 B% e `! x: Q

A.①           B.②

# d% s, y" ^3 O6 m" Y( d

C.③           D.④

/ |* b+ @2 q }7 R) }: F! G! t& c+ M

二、非选择题

3 V T, d& a' w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n$ }2 O# v6 k6 d9 Q# w

地形效应是指某一岩层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在地质图上呈现出不同的露头形态。我国热带(一般指约24°N以南的地域,包括台湾岛和南海)区域板块构造的地形效应比我国北方地区明显。我国热带受到板块运动东、西两条“锋线”(锋线指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夹击,青藏高原隆起速率增大,台湾岛存有我国热带唯一的末次冰期冰川遗迹。图示为台湾岛及其周边区域的板块构造示意图。

2 q2 ^; E) C) P0 n5 m4 z: S

- B. T% B- z$ b# Q7 n7 ~- Q

(1)指出东部“锋线”东西两侧的板块名称。

, O# Z E4 p) P0 q: l3 t6 U

(2)说明我国热带区域地形效应比我国北方地区明显的主要原因。

* R! ~& A9 q- `: J/ E: C

(3)判断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的运动趋势并说明理由。

, l; Y" v9 w# P/ \( q4 r

(4)推测台湾岛有我国热带唯一的末次冰期冰川遗迹的主要原因。

* z' h+ d8 R. J" |7 | ?

13.(2022·北京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K+ `7 C0 W" Q* Y4 ]0 d

在断层构造中,当断层面倾角较低,上侧岩体位移到下侧相对未移动的原地岩体上方,且位移量较大,形成的地质构造称为推覆构造,其中上侧岩体被称为推覆体。下图为某地推覆构造的地质剖面图,图中的飞来峰指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后,周围地区露出原地岩体,残留的一部分老岩体形成孤立山峰。

1 P+ ~3 X0 X9 Y) D/ |) U3 k2 ~

1 N* U- W0 t9 \& K

(1)仿照示例(图中甲处),在图中绘制推覆体被侵蚀之前可能存在的背斜构造。

8 }2 P; }4 g9 g) Y1 b

(2)说明图中飞来峰的形成过程。

3 ?. P! n" m* y; b, _3 U

1.C 2.B 3.D

& X# t/ F! [3 }! `0 |/ P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图中a地岩层向上弯曲,所以为背斜;从地表形态看,a地地势低洼,为谷地。所以a地为背斜谷。故选C。第2题,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图中a、b、c、d四地,只有b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故选B。第3题,由图例可知,岩层①②③为沉积岩,沉积岩越靠下形成年代越早,所以岩层②早于岩层③,岩层③早于岩层①。岩层④穿透并破坏了岩层①②③,所以岩层④形成于岩层①②③之后。因此,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②③①④。故选D。

( z2 H8 `" ~8 G

4.D 5.C

+ I B+ R' ~1 P+ q

解析:第4题,根据图1可以判断,图3中甲处东西两侧的岩层大致是南北走向,西侧的岩层向西倾斜,东侧的岩层向东倾斜,由此判断甲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位置;从等高线分布状况来看,甲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表示是山谷部位,因此,甲处是背斜谷。故选D。第5题,根据图中岩层产状可以判断,图示区域是褶曲地貌形态,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岩层发生褶皱而成,构造运动相同,A错误;图中甲处是d岩层,乙处是b岩层,但是海拔不同,所以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图中岩石的成岩时间差异,B错误; 根据岩层产状和等高线可以判断,甲处是背斜谷,乙处是向斜山,甲、乙两处岩石抗侵蚀能力不同,C正确;甲处是背斜,发育成谷地,以侵蚀为主,而不是堆积作用,D错误。故选C。

2 U x* y5 g) @& C

6.B 7.B

7 k. m1 q3 E- _+ b) s

解析:第6题,地理学者提出了“地幔柱假说”解释夏威夷火山岛链形成过程,因此夏威夷不处于板块边界,其火山岛链的形成原因无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故选B。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地带,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俯冲,且处于海底,属于海沟地貌,B正确。海岭、裂谷位于生长边界,A、C错误。海底盆地是内力和外力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B。

% k6 s' M( R) S- v3 t) ?

8.B 9.C

* b' Z/ S- t9 a6 M; k. k

解析:第8题,甲地底部地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所以甲是背斜谷。第9题,根据浅层地下水位线和地下水流向可知该湖泊不是外流湖,湖泊下方有透水层,地下水整体由西南流向东北,可推测西南一侧有淡水注入,盐分低,而东北一侧没有淡水注入,盐分高。故选C。

3 `/ \- Z; `- ]8 S& T, u

10.D 11.C

% p1 t& n7 E+ R a

解析:第10题,花岗岩是地下岩浆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之上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形成变质岩,花岗岩形成于地下,丁图花岗岩位于地下,甲、乙、丙图花岗岩出露地表,说明丁图最早出现,A、B、C错误。因地壳抬升,花岗岩之上的变质岩被外力侵蚀,其厚度逐渐变薄,部分区域花岗岩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花岗岩表面变得起伏不平,因此丁图之后应该是乙图,再是丙图;甲图中出现断层,使原来的花岗岩、变质岩发生断裂错位,相对下沉的部分接受沉积,出现松散沉积物,因此正确的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丁乙丙甲。故选D。第11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①是花岗岩,形成最早;②④是变质岩,形成晚于①花岗岩;③是松散沉积物,形成于断层下降岩块上。故选C。

) e$ |7 L1 o& t) Z1 Y. R$ o

12.解析:(1)结合全球板块分布的相关知识可知,东部“锋线”(锋线指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东侧为太平洋板块,其西侧为亚欧板块。(2)我国热带受到板块运动东、西两条“锋线”(锋线指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夹击,青藏高原隆起速率增大。相比于我国北方地区,我国热带区域距离东侧的太平洋板块与西侧的印度洋板块较近,处于两板块的汇聚地带,地质活动频繁,所以岩层在地质图上呈现出不同的露头形态更为明显,地形效应更明显。(3)读图,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是序号3,其西侧为序号4(中央山脉褶皱山地)和序号5(中央山脉西翼冲断丘陵),西侧为山地和丘陵,且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边界附近,受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其运动趋势是不断抬升。(4)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台湾岛受板块挤压,山地强烈抬升,在末次冰期时期,气温显著下降,雪线下降,冰川范围扩大,形成冰川遗迹并得以保留。

; \; w7 W' f: g& ]! G! W0 H& U5 M

答案:(1)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 y) J. |# ~, U, Z6 b9 m8 H. }4 A

(2)我国热带区域距西(印度洋板块)、东(太平洋板块)两大板块汇聚边界近;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频繁。

: e) ^# g A8 l& X$ N% W# x

(3)运动趋势:抬升中。理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正处于碰撞、挤压的相对消亡运动中;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是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左侧为山地、丘陵,说明其处于抬升过程中。

- x! U" }2 {- d; u' @) y

(4)台湾岛强烈隆起;末次冰期时气温下降,雪线下降,台湾岛得以留下末次冰期冰川遗迹。

- _4 p& t* J! P5 i* @/ W* @

13.解析:(1)绘图时应注意:用虚线将两侧相同岩层连接起来,表示缺失岩层,至少绘出P2、T1、T2岩层之间的两条虚线,虚线向右上方弯曲,所绘岩层与原岩层的弯曲方向大体一致(背斜向右侧倾斜且倾角较低)即可。(2)飞来峰是在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之下形成的。依据资料中“在断层构造中,当断层面倾角较低,上侧岩体位移到下侧相对未移动的原地岩体上方,且位移量较大,形成的地质构造称为推覆构造”这一信息可知,在断层或背斜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为推覆体。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背斜,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后,上侧岩体发生较长距离位移,形成推覆体,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形成飞来峰。

9 {. C v# }4 ^; S( y9 ~" }& c) V

答案:(1)绘图参考:

' y! I* ` v7 ]* C

: j8 G/ V+ ~6 L# O. ~# S

(2)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背斜,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后,上侧岩体发生较长距离位移,形成推覆体,推覆体受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残留部分岩体形成飞来峰。

% \, b/ {) S: F! K2 `. t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标解读、知识精讲、课后练习 合集

# h) E- a' w) [. H9 o9 J' A/ X) g

新课标地理 必修一 短视频素材 合集

9 [1 K) Y K. Y) I( W2 B' a 8 r) Y+ w1 e+ [0 k, y5 i1 S+ z) v- t- ^( E, a 2 R$ F4 q/ x# k% F; {) e & E4 X, C5 L3 `9 T# v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關錕嶺
活跃在2025-1-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