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质过程模拟 -海底地质结构图

[复制链接]
, b9 P& I: \, W3 j3 J& H0 m* ]

+ |3 P! v/ b: G2 c9 R: v! U. |

' Z2 B8 L, V; B5 U" }

受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科学决策委员会(IODP-JRSO)邀请,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熊志方副研究员于2018年1月4日至2月22日参加了南极罗斯海IODP 374航次。该航次由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Robert McKay教授和意大利国家海洋与应用地球物理中心Laura De Santis教授任首席科学家。

) I. q# ]9 g; Q. l

该航次的科学目标是探索新近纪以来西南极冰盖的演化及其与海洋-气候变化的关联机制。该航次在南极罗斯海大陆边缘实施了科学钻探,钻取了沿纬向分布、不同水深的5个站位(U1521-U1525),共获取早中新世以来约1300 m长的高质量沉积物岩芯。这些岩芯材料将优先被登船科学家进行研究,通过古气候、古海洋与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重建过去西南极冰盖扩张和/或崩塌演化历史,评估其对全球冰体积和海平面变化的驱动机制,查明其对海洋-气候因子(如温度和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等)的反馈机理。

$ a1 ~2 D0 W3 l5 h/ b4 r

在“决心号”钻探船上,熊志方是以无机地球化学专家的身份开展工作的,工作内容包括各站位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分析,沉积物孔隙水物理-化学组成分析以及站位数据和总结等报告的编写,并与参与航次的其他科学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根据船上科学家的初步协商,他将获得2个陆坡区钻探站位的岩芯样品,样品数共计1200余个。这些样品将被用于重建晚上新世以来南大洋深部流通状况、表层生产力水平和(硅藻)营养物质利用的变化,并探讨其对大气pCO2冰期旋回的调控机制。

5 V, X; E8 G4 `* X; m3 F

尽管科学家早就注意到南大洋在气候变化中的驱动作用,但是相对于其它大洋,南大洋气候环境恶劣,其岩芯钻取异常困难、研究程度极低,因而此次获得的长时间序列沉积物样品弥足珍贵。下一步,科学家们将对其开展系统的古海洋学研究,并参与广泛的国际合作,预期可取得重要进展。

6 i" w0 } e* ^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2013-2023)及其前身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2003-2013)、大洋钻探计划(ODP,1983-2003)和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6-1983),是地球科学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促成了地球科学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破。IODP新十年科学计划的四大科学目标是:理解海洋和大气的演变,探索海底下面的生物圈,揭示地球表层与地球内部的连接,研究导致灾害的海底过程。我国于1998年加入ODP,成为ODP的首个参与成员,2013年10月加入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目前,IODP共有26个国家参与,包括美国、日本、欧洲18国、中国、巴西、印度、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 r j. t7 F9 T* D4 k! |3 v" g' r

* x# R( i$ w' I/ y& K& P7 ^& w

航次前-准备登上“决心号”科考船

& s- M! [6 x4 l, k

1 L; i; j1 v3 Z2 {7 z& \

航次中-处理沉积物孔隙水样品

( T2 b' w, [8 i3 c3 ?

" I6 b F8 a# z! T/ ?9 L# B9 M

航次中-讨论站位数据结果

0 C% ~2 s2 l3 Y4 X3 ~

* g' \6 N, p. z4 R6 l 8 E" e( L4 p: X3 {! b f& E9 ~2 y1 K, N6 J) x 2 E+ F. I% P. C/ K K " t* c2 }2 m D5 R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冰死铁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