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0 I6 A# B3 R6 k' ?9 d
' W& V" S: ~( ?4 y 去年年末17号航母“山东舰”正是服役,在央视新闻报道当中,出现了“山东舰”环360°小半径机动的镜头,在感叹“山东舰”高性能的机动能力同时,也表明了“山东舰”的建造是高质量的,航母这种排水量和体积很大的战舰,在高速航行时对主机、变速箱和主轴,曲轴、方向舵机、螺旋桨...都是巨大的挑战,而环360°机动速度不减则会产生极大的扭力,更加考验航母的建造质量,而建造质量欠佳的航母做这样激烈的运动几次主轴就可能出现弯曲、舵被卡死、螺旋桨脱落...这样严重的事故 0 T5 J5 y, I6 v5 V
7 ~$ a) Z5 z1 V0 T) a, e" F “福特号”在试航时也要做这个环360°的机动动作,并且这个动作有个学名,叫做“安德森回旋”。 0 [' e" j) O) r" h
那么,航母庞大的身躯为何要做这个体操当中的“360°大回旋”呢?除了是要测试动力系统的极限机械运行之外,最主要的就是防鱼雷攻击!潜艇一直以来都是水面舰艇的大敌,我们看二战潜艇题材的影片,都知道它神不知鬼不觉的在某一海域设伏,当水面舰艇航行过来后发射鱼雷攻击...将舰船击沉,让人防不胜防。 + m- C6 Z1 J3 }2 I& S# h
) k& C1 S* q* I2 ^( i2 O( U: L
电影《决战中途岛》当中美军潜艇在日本联合舰队舰群当中攻击“飞龙号”航母,虽然没有击中,但攻击首要目标的战法是对的。 + `+ O. s5 A8 r( {7 u- D! h
当航母出现之后,就成了潜艇首要打击的目标,并且航母舰体庞大更容易被鱼雷击中,比如说:日寇的“信侬号”处女航不到20个小时就被美军的“射水鱼号”潜艇发射的4枚鱼雷击中而沉没...所以,防鱼雷鱼雷攻击是航母的非常主要的科目。 0 h _& _$ u/ c% R5 P: J
- G: O3 J4 k0 z+ {! w5 }4 i/ V
“飞龙号”躲过了一击,它的这个机动动作叫做:驱逐舰回旋。
( L- G1 z) F# A, _( E 到了现代,由于科技的进步鱼雷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但射程得到了提高,并且现代鱼雷自身都带头主被动声呐,可以在很嘈杂的海洋环境当中辨别出要攻击的目标,通过计算机储存的目标机械噪音数据对比,进行准确的辨别和实施攻击,智能化程度和攻击准确率大大高于二战期间的那种“直航鱼雷”。
3 O/ E4 ]# Y8 S1 k/ Q7 s( W9 j
3 k: d( Z. T/ U0 S1 b/ e, Z2 h2 ^ 现代鱼雷的声呐引导头,这是美军MK46型反潜轻鱼雷所用的,大型的MK48型反舰/反潜两用鱼雷用的声呐要比这个复杂一些,现代鱼雷大部分都采用线导方式攻击目标,有就是鱼雷发射前潜艇艏部的大型主动锁定目标→发射鱼雷,而鱼雷的尾部拖曳一根导线,通过这根导线将主动声呐的指令传输并引导给鱼雷向目标航行,当鱼雷航进到自导段之后,雷尾部将导线切断,潜艇机动躲避敌舰的反击,而鱼雷在声呐的引导下自行攻击目标...。
" ^+ l6 P3 H" L! d) R" c
& ~! s* e+ A" Z8 F9 [: c% J 现代鱼雷使用“奥托–2”燃料金兰热动力机,航行时是没有航迹的,它隐蔽性非常好,发现它只能靠舰上的被声呐去监听/计算到它的来袭方向和航速,如果航母的鱼雷诱饵不起作用最后躲避来袭鱼雷的办法就是使用“安德森回旋”。
$ t( h+ ?" I$ l" ]) B" [. \5 E
& C& ]# {3 a. d! b. G) ^4 Y9 p% k “安德森回旋”,就是航母在航速不减的情况下做360°环形机动,目的就是让螺旋桨高速搅动海水产生很大的尾流噪音和尾流气泡,噪音可以干扰鱼雷声呐的灵敏度、气泡不但干扰声呐的探测,还能削弱声呐的探测距离,航母螺旋桨直径巨大,高速环360°航行就可以在海水中搅动出一个巨大的噪声和气泡水流圈,并且较长时间不消失,可以起到很好的干扰鱼雷声呐的作用,所以有航母的国家都会进行这个科目的演练。
. [. T i+ ]" u1 U9 b1 v- } 9 a) q. c2 j; x R: V' G
《决战中途岛》当中美军俯冲轰炸机围攻“赤诚号”的场景,从动图当中来看,“赤诚号”在做“驱逐舰回旋”,做蛇形机动干扰美机的俯冲投弹航线和躲避来袭的炸弹。
7 T0 ]) }7 |0 I0 g! | 驱逐舰早年间称为“雷击舰”,所谓雷击就是使用鱼雷进行攻击,它在战列舰为海军核心装备的时代是打杂的四等舰,作用是驱赶敌方的鱼雷艇、编队的防空哨、利用高航速解决敌舰编队使用鱼雷对敌舰编队施以快速的鱼雷攻击 起到先发制人的效果。 6 f" e1 O7 P* o
+ N8 Y3 Z5 _2 E. t1 h. {
早年间的驱逐舰都在舰舯部布置一具或者两具四联/五联装533毫米口径的鱼雷发射器。通常驱逐舰利用夜暗高速接近敌舰编队8~5公里时快速发射鱼雷。接近敌舰编队8~5公里的距离也只能在夜间去偷袭,白天可不行等于“送人头”,白天驱逐舰担任警戒哨。
4 O( R) K3 z0 [# u% n
, R" @$ D' m/ C( h9 S0 v 夜间驱逐舰接近敌舰编队并且发射鱼雷之后,要快速的做出接近“V形”航迹的回转动作和蛇形动作脱离战场和烦扰敌舰副炮的打击,否则敌舰编队的舰舷副炮就会将驱逐舰打烂!“V形”或者“υ形”这样的小半径回旋机动动作,在早年间原则上只有驱逐舰能做到所以以它为命名,毕竟是小舰舰体短、排水量低“船小好掉头”,战列舰为核心年代各型也必须要演练这个动作,因为战舰通常来说都是舰艏应敌,这样既可以发挥出主炮的威力又能减少受弹面积,同时在海上炮战当中双方也会尽量的机动到侧面,也是尽量避免被对方的主炮打击和使用己方的主炮或者鱼雷攻击敌舰的薄弱环节,所以早年间的海战当中舰队是要有队形的,既可以正面进攻敌舰也要防止敌舰从侧翼包抄。 9 m8 u; {+ a r& b
9 b& K4 w7 R# ]7 g 航母出现之后,也要掌握“驱逐舰回旋”这样的高机动动作,尽量的不要把侧翼表露给对对方,早年间舰载机投掷的都是无控自由落体炸弹,所以在抵御来袭的舰载机时也是要迅速的做出回旋动作将航迹与来袭的飞机俯冲航线尽量的平行,这样飞行甲板的受弹面就会减小,还能干扰飞行员计算投弹的提前量,无控炸弹的命中概率就会大大的降低。 $ E C! y9 o6 P+ r) k6 ~7 O
8 i5 C. q8 l7 \6 |
《决战中途岛》当中,“加贺号”航母受到美军舰载机攻击时就做出来与飞机投弹航线平行的动作减小了受弹面,攻击美机前两架投弹都没有命中。 2 t* n; C* B- t7 _# [
! i3 l5 C7 c2 L3 p4 F; R% d 而攻击“赤诚号”航母时,美军飞机上从侧面方向飞来的,三架机只命中了一颗炸弹就要了“赤诚号”航母的命! - @, b9 S* c- h- D
+ N1 S: y$ }5 Q3 d: h/ O* D
“超级军旗”舰载攻击机发射“飞鱼”空射型反舰导弹,这个组合在马岛海战当中击沉了“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 s2 k, x& S' Z# d8 x. n2 W. k6 H
海战进入到导弹时代后,导弹的各种发射平台也要尽量机动到敌方战舰的侧面,这样发射导弹之后可以增加导弹进入末端后的敌舰探测面积和增加打击面积。
3 F0 r9 S$ q( X 而航母战斗群发现来袭的导弹之后,也要尽量的将正面冲着导弹来袭的方向,尽量减小雷达反射面积,同时舰艏的末端防御系统可以用适合的拦截角度去拦截。 6 E- }% k% `" D
5 ]7 U$ ^: C2 M4 m4 D 这张图片是舰员落水后军舰施救动作,当中:左面的是“驱逐舰回旋”、中间是“安德森回旋”、右面是“威廉姆斯回旋”。
3 \2 L: m' C& u; b l% h: ` “威廉姆斯回旋”的机动效果和“安德森回旋”类似,只不过它是称60°角“水滴”������形机动而不是正圆形,并且在做机动时航速有所减慢。
8 I- [& e& |7 ]. d2 y0 n( k 航母做高速转弯的动作需要对舰的本身做好协调工作,特别是航母或者大型补给舰、两栖攻击舰这类大型舰艇,它们装的油料,弹药...等其它物品很多,机库内和甲板上还有飞机,坦克装甲车辆等登陆装备,当做出高机动动作时舰体必然会严重倾斜,这些装备如果不固定好是要发生碰撞和挤压的,弄不好甲板上舰载机直接掉海里了...甚至还会出现重物集中到一侧增加了倾斜角的外重力作用,搞不好自己翻沉了!所以,编队的指挥员和舰上的指挥员在做复杂的机动动作时要格外小心注意。
7 s9 d7 k7 Z/ J; j& i# g* r 总之,包括航母在内的现代战舰必须要掌握这三种高机动动作的要领和技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 j; W0 q8 X5 e" B8 V2 s' W F& b
6 i, H0 b5 e" k8 J( [; K) [1 z+ w& B7 W
1 O' g! P) Q( r9 I- Y: ]) n% @
, N: t5 @!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