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4 ?1 X6 t. ]4 m% ?
本文来源:民生周刊 ; h4 O* T" V# {0 Z$ m
7月25日,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此,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谈了自己的见解。
( J# p1 f6 t- O0 N2 W- _8 O$ h
, S3 {2 y/ n- v; a) M: T 7 C# I D7 |# l, h
- c, G M5 C! i9 D7 P7 V
# v4 M* Y' G1 e5 m% E6 T( U0 }. ^/ W 3 Z+ m$ T1 p9 z0 ~ B
实证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
9 R( `$ F* N% } 文明交流互鉴的辉煌历史 0 z7 F( W+ t& L8 \( Z3 I( z
首先,该项目实证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泉州作为宋元时期我国对外商业贸易、物资交换、人员交往的重要窗口,借助海洋商贸的繁荣发展,以平等互信、对话交流的姿态,推动我国古代先进的农业技术、文学典籍和哲学思想等传播到海外,为各国文明、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滋养。同时,中华文明以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接纳多元文化在泉州和谐共存,积极学习、借鉴各国各地区的文明成果。 ! e. y5 T" B- H6 r
其次,该项目展现了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具有极高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价值,揭示着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海上枢纽的原因,展现了泉州在10至14世纪为亚洲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屈、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
! g* l* Y3 C9 c5 \9 {/ R4 u 围绕本次申遗工作,国家文物局指导地方加强泉州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高水平专业机构设立驻地工作站或开展联合办学,会同福建博物院开展泉州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填补了泉州古城考古的空白。推动建立了省、市两级专业考古队伍,制定施行了考古计划和古城保护专项法律法规、规划,组织实施了一批文物保护、展示、利用项目,使泉州古城重要史迹、遗址和古城整体风貌得到了妥善保护。
( _3 j# h% A0 {6 u; k3 m 此外,该项目申遗成功为今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了范例。2018年,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对该项目作出“发还待议”的决议后,国家文物局按照大会决议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意见,指导泉州市、专业机构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开展密切合作,对泉州项目定位作出重大调整,新增6处申报点,重新梳理申报点组合逻辑,提炼突出普遍价值,明确提出以宋元时期我国海洋贸易重要历史为对象的全新主题,最终确保申遗成功。
) m3 @& A$ z) ?6 C4 A, K 遗产申报是手段
0 x5 g( C' F- x2 P* b3 _) d9 l 保护传承是目的 : a9 t, Q8 `& g2 e
本次申遗成功,得益于多年来我国在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得益于契合项目自身特点的专业技术路线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 R3 _# u h$ Y* K' u8 R1 Q1 V1 {. I
坚持专业主导、学术引领的工作思路。近年来,世界遗产申报工作难度与挑战不断增加。以扎实、高水平的专业工作争取国际组织和缔约国的理解和支持,是应对外部挑战最为有效的手段。国家文物局以申遗为引领,组织了国内高水平的专业机构和权威专家与福建、泉州当地专业机构、专家合作,开展泉州城市考古、历史研究、价值阐释、规划管理等工作,获得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认可。
$ v( k4 q% @" t. m 坚持保护为主、价值优先的科学理念。遗产申报是手段,保护传承是目的。泉州系列遗产的保护以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为目标,坚决贯彻“最小干预”“研究先行”保护原则,引导鼓励考古、建筑、文物保护、结构材料等多学科联合参与,实施了一批文物保护项目,落实了防雷、防火、防盗多种防护体系,建立了台风、洪灾等自然灾害预警应急工作机制,妥善保护了古迹、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和真实性。 8 U# o3 c5 r) a5 g9 K0 L
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福建省、泉州市就意识到保护古城风貌的重要性,并始终将“保护古城、开发新区”作为城市规划保护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保护立法和规划设计,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五纳入”,使古城整体风貌得到妥善保护,树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典范。 ; r7 [+ | L& B# [3 o4 }; y, u
鼓励社会参与,坚持惠及民生。让文化遗产成为公众的共有记忆和共同财产,是可持续保护的根本。一方面,通过推动遗产点向社会开放、实施遗产周边环境整治和居住环境提升等举措,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遗产标识解说系统、建设遗产展示馆等举措,丰富公众对遗产的认知,激发全社会参与保护的自觉。
3 {7 r0 j& P7 n1 x2 A; _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 X) b2 R; C; z# I! c* E; d& {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既是一项殊荣,也对遗产的保护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遗产地肩负起光荣使命。
1 }0 n6 V Y- t0 m 为更好地研究、保护泉州历史文化遗产,按照国际组织的建议,我们将整个泉州古城范围纳入世界遗产的缓冲区范围,下一步,我们将指导泉州市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的要求,持续加强古城考古研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抓好管理规划修订及系列遗产保护专项规划编制,细化遗产区、缓冲区管理要求和控制指标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一管理,完善长效协调管理机制,加大遗产安全监管、日常养护力度,探索活态遗产保护传承模式,为这一复杂的系列遗产构建起更加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
& c$ ^! K) O9 S" J8 X 将世界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加以妥善保护和永续传承,是中国政府作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庄严承诺。作为世界遗产大国,中国应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相关国际专业机构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推广世界遗产保护理念,也将我们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积累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分享给世界同行,与各国一道为了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 M# F4 Q7 y8 H, i3 x q4 S, { 原题:《走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之路——专访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
; Y- R* B) C% X( Q( T" Z( W* j 出品: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文旅事业部 / d( k4 L1 ]# n: N; t
总编辑助理/文旅事业部主任:郭拴敏
& j7 h. ^7 h! H 编审:郭梁、赵慧
$ O; F- @6 Z- s( p 责任编辑:李雪 1 ~% M2 k& N6 j' B
& b) W0 X! T% a& `3 h5 R
+ M& Q1 n( d8 D6 q ?* O6 X9 ^, W5 q8 B: t7 ]6 A: o" U7 `- g
) V J$ t; q2 A. e0 Y
# y+ T0 d& ?( z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