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机制雷达独步全球,核潜艇梦魇!激光反潜直接扫描海洋

[复制链接]
k2 m8 @7 Z) h

以往外界评价我海军战力时经常提到一个结论,就是“反舰第一、防空第二、反潜最差”,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海外贸易规模急剧扩大,人民海军持续加码走向远洋力度。

$ Z4 G3 x# t0 o
' }4 N& @3 B: l% M' i

鹰击-18A亚超双速制反舰巡航导弹

* B/ I( z, u; \6 }
5 W4 r! \" s, h2 a( s

走向远洋意味着要脱离岸基兵力掩护,舰队要拥有独立的防空、反潜、反舰综合战力,在确保自身安全无虞情况下遂行各类作战任务。近二十年来海军装备在夯实反舰优势基础上,针对防空、反潜两大领域重点推进各类相关武器装备研发。

0 j8 ?5 B9 @* \$ [- @* ~$ V

防空领域054A型护卫舰、052C/D型驱逐舰、055万吨大驱相继交付入列,垂发单元总数高达2352个,可以发射海红旗-16中程舰空导弹、海红旗-9B远程舰空导弹,近程防御系统也有1130近防炮与海红旗-10近防导弹双保险。

, V! |1 [/ ~) a. f' Z$ c m6 b( d
7 g7 T# [9 b' \" m# e" a/ |

052D型驱逐舰冷热共架垂发

. m$ h2 P2 Q @* Z- H
# }# u; w# b$ C6 t3 y+ y3 ^

舰队综合防空实力从一穷二白到位列世界第二,且这一势头丝毫没有停止哪怕是暂停的迹象,仿佛这又是火力不足恐惧症在海军的别样表现。

t+ ?1 m/ o7 l$ U- R$ B

针对反潜领域的补课,没有垂发那么炫酷显眼,但实际上也是在同步推进。例如,拖曳式线列阵声呐早已是各类大中小型舰艇标配;护卫近海的056A轻型护卫舰针对反潜科目又进一步强化了相关任务能力;卡-28反潜直升机在海军版直-20成熟之前与直-9反潜直升机一道担当着舰队反潜主力;054A型护卫舰的垂发不仅能发射海红旗-16也能兼容发射射程高达数十公里的反潜助飞火箭,极大程度提高了该型舰反潜作战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大范围反潜战力。

3 {$ |4 H$ a q( } y5 r
5 n3 |7 O$ U! [& }3 X* X: h8 s

卡-28反潜直升机

( X8 y2 X f2 Q$ H* I+ x
& K1 c$ U4 N# E/ f% u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凭借其高速、长航时、载弹量大等特点,一直是大国海军的反潜主力航空平台。我周边海域近几十年来长期被固定翼反潜机包围,其中包括海上自卫队80余架P-3C反潜巡逻机,以及大洋彼岸远道而来部署的数十架P-3C反潜巡逻机。

0 e3 }6 ?& J( K7 P& l' \% g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P-3C反潜巡逻机机队也加快了换装力度,接替型号是川崎重工主导生产的P-1海上巡逻机与波音公司生产的P-8波塞冬海上巡逻机,两款机型皆为固定翼喷气式机型。

8 w7 {( {( h5 X. p
- r* c, g+ ^# c4 ?. o4 Q$ j4 T

P-3C反潜巡逻机

# A7 x! p0 E7 Z# i
3 V& c% }; K/ S: N' p

P-1海上巡逻机是针对反潜任务专门研发的全新航空平台,最大起飞重量79.7吨,833公里巡航时速,作战半径2200公里左右。P-8基于波音-737-800客机研制,最大起飞重量85.82吨,综合技术指标与P-1大体相当。

7 T7 x/ A$ t" Y0 e4 @
+ u1 Q1 d3 \5 x3 i4 m/ h2 W% J0 o

P-1反潜巡逻机

( A' {8 ?7 P% R# l: O0 t
+ X, a1 l& e/ @, P% O) L" B' v

高新六号是我海军航空兵近年来新进入列的固定翼反潜巡逻机,该机基于运-9中型运输机研制,其优势在于拥有更加灵敏的磁异探测仪,就是尾部那根长长的管状装置。再就是机头配置有更加灵活的360度对海探测雷达,兼顾大范围搜潜与水面目标探测任务。

/ K9 X1 p5 H0 t/ h
: C) _, D/ ~3 o4 R8 `

高新六号反潜巡逻机

% k' h9 o9 C. i0 g1 b' i- z3 ]
$ ?# \6 _. x$ K3 P- g

高新六号的缺陷是运-9平台在巡航速度、作战半径指标上弱于P-1与P-8反潜机。然而在实战中不会是反潜机与反潜机之间的对垒,各自主业都是针对水下目标,因此高新六号仍然是夯实水下战力不可多得的优势装备。

% W `" O6 ]4 M( z- g

不过,仅有高新六号显然无法满足走向远洋任务需求,超出岸基2000公里作战半径之后怎么办?

$ ?& x# F @) ]5 o' l) ?# p0 C
0 w! V. Q# ?5 e" J# n

直-9反潜直升机从052D型驱逐舰上起飞

% J9 D9 Z2 F7 \. Z) [* t2 o
* e8 Z! i" F# l8 l+ ` Q4 k' h2 U' L+ K

依靠舰载直升机搜潜虽然有效,但在宽大洋面却难以做到高效反潜。在原有装备发展路径上追赶领先者固然必要,但也要认识到科技才是第一战斗力。一向追求非对称战力的我们也早已开始未雨绸缪,且已经获得了不少令人羡慕的成果。

L8 f* w( y) D: V

非对称战力培养重在创新,寻求不同的技术路径并持续深入攻关,譬如激光搜潜。

/ t1 i- z& E2 _" b8 A$ I" o- [
- \9 e" q7 F n9 n# B4 F% H! \. O+ D

核潜艇水下潜航

) \5 r6 v9 `* H1 }( _
7 {; U W$ ~0 u8 d' ~+ @

海洋是水体介质,它能吸收遮蔽各类光电信号,通常光线只能照射至水下几十米位置,也正因为海洋水体的遮蔽作用,潜艇才能成为致命的水下猎手,战略核潜艇也因此成为最安全有效的导弹投射平台。

2 ~, x. c- [4 x8 A' K- O

激光却有别于普通光线,科学家发现450纳米-550纳米激光能够有效穿透水体,可以抵达100米深处,利用激光原理雷达反潜相较于磁异探测器更加精准高效,就如同扫描海洋一般。

% q% T& h0 B+ B: o! X: a# N# g4 }* S

但是100米深度探测效果的激光反潜雷达在近海水域尚且堪用,一旦进入远海大洋就会彻底失效,现代潜艇潜深往往有二三百米,核潜艇潜深极限更是能有五六百米,对激光搜潜提出了更高要求。

8 i7 b R! C" W: l5 P2 p1 K
, [$ V4 Z2 H4 {2 x: Y* @

上海光机所激光雷达是在运-12上进行的测试

9 D" p4 e9 E$ `7 w; s; J
; E" @ [2 | M3 _8 j- f9 e

就在国际激光搜潜界一筹莫展之际,去年5月,由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发的全新机制486.1纳米和532纳米蓝绿双波长多通道海洋激光雷达成功获取了水下160米以下的海洋光学垂直剖面。

# \5 S5 {5 J- F. C% O( |

以往国际同行研发的激光雷达只能在夜间工作,白天由于受太阳光干扰无法正常工作,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双波长激光雷达中的486.1纳米是太阳光谱暗线,因此可以有效规避白昼环境下的太阳光干扰,达到昼夜等效水下穿透效果,且穿透效果较国际同类雷达高出若干个数量级,160米也远非探测极限,它完全有潜力对水下数百米深度空间进行穿透探测,实现对水下各类潜艇目标的全域覆盖。

& P# l5 R J- z& ]3 ?# i) x4 y

486.1纳米波长激光还有更为高效的搜潜能力,一小时内即可完成数百平方公里区域搜潜工作,且不受水声信号干扰。同时此波长激光所需功耗更低,以往国际同类装备需要载机贴近海面探测,而我们的载机平台是运-12在数千米高空直接穿云探测,这就为激光搜潜雷达接下来拓展近地轨道空间探测能力奠定了基础

* \1 A5 D. W4 i
+ V& }$ i0 V+ n( b; {* V& P9 ^

星载激光雷达对海搜索

0 k3 n) S Q% y) ^* T. F9 D+ x
0 z0 r/ A* i" {

火力不足恐惧症除了在舰队防空领域有所体现,在反潜领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论是原有技术路径的反潜巡逻机,亦或者原始创新成果的激光反潜雷达,都是“透明海洋”工程的组成部分。

' ~' Z0 a# @( B/ i' ?, J/ S4 u

透明海洋工程是我们在2015年率先发起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系统,它包括“海气交互”、“海底透视”、“深海星空”三项子计划。

& g+ ?; G! w% x& Y+ a# Z3 }
! h6 C* N* o0 |4 Y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

3 a' F' s& {3 Z4 L7 F9 f1 g* P# ?: D
3 e0 `! Q/ E4 E7 B8 C

旨在通过部署一系列海陆空天传感器实现对海洋的状态透明、过程透明、目标透明,该工程不仅有利于人类深度认知地球,更能直接助力反潜作战。可以想象一下,全球海洋任何一艘水面水下舰船动态信息皆在掌握,将对海洋作战样式产生何等翻天覆地的影响。

0 U" H# z7 U) }+ z3 O+ n$ q

在“透明海洋”工程框架下,已经有一大批科研工程投入应用。比如,海翼号7000米级水下滑翔机联网运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万米级深渊载人深潜器,还有历时5年研发成功被誉为水下长城的“海眼系统”,它能在数千海里之外探测水下机动目标,去年这支研发团队还曾获得五四青年个人与团体的双料表彰。

3 g X. Y* M- e1 _$ M0 J
# Y& E) H. F/ y/ U! [5 J5 f0 M ~

海眼系统母船

1 L* r J( z# {6 r& X- k0 t
8 H) A+ j M7 t( U: M' W

我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拥抱海洋,而要想拥抱海洋就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个第一生产力,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在路上,而且已经开始呈现领先态势。

9 Y6 e1 t" T, W9 l # {0 y0 m; |# T# R: t7 ~- ?5 f7 X7 h; Y# u( u- N5 ] & d. R8 ?0 c' _0 `. j- d ; B5 l P9 `+ i5 G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任光彬
活跃在昨天 01: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