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5 |+ |- G2 x) [ F
3 Y/ t0 c' B) i" H- A
4月23日,考察队员搭乘“雪龙”号、“雪龙2”号返回上海,标志着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圆满完成。本次考察历时198天,总航程约7万海里,冰区航行约4900海里,顺利完成相关海域调查等62项任务,成果丰硕。
8 T4 }( J2 Q7 o
9 ]7 R8 Z3 e9 l6 R. [9 X& l
2 x$ {+ [5 {6 O2 N
7 L! g) V4 K: g8 L: B南极。图:Wikipedia
( u9 R* V: R' U# H, S8 ~% Q首次开启“双龙探极”新模式; ?& |- P7 [: ?
由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并与“雪龙”号组成编队航行南极,利用两船的运载能力和科考设备开展各项南极考察任务。# L/ |# a. R4 c5 c, \' T4 l
, `6 ]) ?* R/ A, F1 z8 o
% S! I5 F1 H7 O I8 _ _“雪龙2”号。图:网络1 M- m v* Q1 o& j# P' K
“雪龙2”号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船型设计,能以2-3节的航速连续破1.5米厚的冰(含0.2米雪),破冰能力也在实际航行中得到了验证。在中山站卸货期间,“雪龙2”号为“雪龙”号破冰引航,将卸货点推进至距离中山站约10公里处,降低了卸货风险。
/ {% N% {7 t/ W首次实施宇航员海综合调查/ C. d& s6 e: P3 v
考察队依托“雪龙2”号首次实施宇航员海综合调查,完成9个断面83个综合站位的调查作业;首次获取南大洋11个站位的中层鱼标本286尾,利用配备的22米长柱状采样器在水深3735米处成功获取南极海域底层沉积物18.36米,这也是中国南极科考史上获取的“最长柱状沉积物”,对相关学科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 Q S3 p! P& l) w, X$ @首次进入阿蒙森海冰间湖区% d! U, i! C. H, M
考察队依托“雪龙”号开展了阿蒙森海——罗斯海调查,共完成9条断面58个站位的调查及3个区块的地球物理调查;获取了丰富的海洋环境数据;首次进入阿蒙森海冰间湖区,完成了12个站位的综合调查,发现了阿蒙森海冰间湖为侧纹南极鱼产卵场和育幼场。
* T/ u x1 _$ O8 m* ~- X3 B+ @4 V% I5 B& a$ r
9 V: U5 ^; l" p$ c7 P阿蒙森海。图:Wikipedia
# E x/ n" i* w$ f. ]考察队还在南极地区首次实现激光雷达协同观测;对艾默里冰架区域首次自主航空调查;在菲尔德斯半岛进行多要素航空遥感观测;在泰山站开展空间环境和天文自动观测等。此外本次考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执行与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余个国家的国际合作项目。
! b6 P/ K4 a; u& U/ Y2 U% i3 m(综合央广网、新民晚报、新京报相关新闻报道): Y6 L. R w7 H. I
未来,“双龙探极”将成为我国极地考察工作的新常态,随着对极地探索的不断深入,我国极地事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0 z2 Y+ y3 \/ Y) G; T: G# F2 Y$ c' R' k, c2 ~+ g9 n( Z9 F; I
! j5 G( k" v# k% W
双龙探极。图: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6 z8 c Q, Q2 j6 J8 c7 a1 e7 ^下面一起来关注下未来几天的海洋预报信息。
: t$ s. E, p, J7 D9 y5月1日-6日9 i3 W" M7 o# v! |2 s4 S
台湾海峡偏南风4-5级、阵风6级,浪高0.8-1.5米,轻到中浪;
, B, W0 n: @$ b2 S6 C福建中南部沿海偏南风3-4级、阵风5级,浪高0.5-1.0米,轻浪;, J) @8 ` u2 t2 X
厦门沿海偏南风3-4级,浪高0.4-0.8米,小到轻浪。
! s- |+ v& J3 O0 f/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