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福建宁德召开。会前,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对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马有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 B# \" V! F* ?' K会议指出,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以来,我国渔业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在产业发展、资源养护、科技装备、对外合作、执法监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水产品总产量6690万吨,为“菜篮子”产品稳价保供作出积极贡献,养殖产量与捕捞产量比例由“十三五”初的75∶25提高至81∶19,产业融合水平显著提高。 着力推动“四个转变”" m( |- [2 e9 l$ ~# D3 R2 [
建
( B9 l$ S* R7 L8 |; _4 T# B设3 e5 \- Y; E1 F- @! Q' h
现
/ ], I, d# G! _+ C) E9 U& i! ^, T代' d/ N/ Q* q0 A' e( }3 b
化
$ x7 G& f7 L2 S( O% ?. Q; D. ~海; f" x5 M8 ^& J. _
洋
. J! h5 A) W; F; k& i, W( E, j R0 Q牧, L: |: Q# T& [* j
场
: s& c- |; V' V+ `, b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张红旗 1 M% y: R! ?( Q. B1 `; f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打造“海上粮仓”、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累计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129处,其中国家级59处,总面积达9万多公顷。
; M* @9 y! b* p% D- x4 t. R3 p/ V+ O% {, Z0 e g3 k9 I
1 G, l6 C+ i0 Q$ ^# u4 j+ @5 h1 D$ v
% y9 z4 b S0 \- E
Z0 \; O5 G; j# y一、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发展模式由自发向统筹推进转变。
! T4 f" \/ B2 G2018年,全国海洋牧场现场会在烟台市召开,我省开启试点任务。2020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海洋牧场建设现场推进会,对海洋牧场建设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和《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确立了“一体两带三区四园多点”空间布局,全面推进试点工作。二是完善支撑体系。先后出台《关于支持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金融支持海洋牧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启动海洋牧场深海网箱养殖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探索“保险+信贷”模式,逐步形成了财政、金融、保险等相互配套的政策框架。全省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约1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0多亿元。三是凝聚工作合力。成立海洋牧场专家咨询委员会,将政府的政策优势、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企业的资金和管理优势、合作社的规模优势、渔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多方协作,实现共建共赢。5 l3 t! B- v) C& E a! m/ f
# g/ o" S; l7 e2 R7 V0 i4 n
5 O' T; z5 n p% ~4 z3 R9 P, ?
. z' n. o/ Q: u: e! S8 S
& M- d: g3 @6 g0 b
' }( M' r# K% |- `( i, A二、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工作理念由资源获取向生态养护转变。; X* ]# D9 ], E. a% r: s/ w' q* c9 U/ c. \
坚持先“耕海”后“牧渔”原则,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构建渔业可持续发展体系。一是创新生态养护模式。以桑沟湾多营养层次生态循环为基础,创新提出“721”养殖模式,大力推广“藻—贝”“藻—贝—参”“藻—贝—鱼”等生态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二是科学投放人工鱼礁。以构件礁、藻礁等十余类人工鱼礁为重点,建设人工鱼礁区260余处、1900多万空方。礁区建成一年后基础生产力平均提升11.2%,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提升60.5%。三是规范开展增殖放流。坚持公益性增殖放流、群众性底播增殖和社会性放流放生等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创新开展6月6日全国“放鱼日”“碧水责任·云放鱼”活动,打造全民参与的大养护、大放流格局。2019至2021年,累计增殖放流各类苗种226.8亿单位。7 D. T) `; K9 s' X
) I' q5 [' g4 E$ k
■荣成桑沟湾海洋牧场
4 d; P/ u4 B$ m. q+ Z- h
6 I8 T# R7 ~+ j; B& w; |7 w0 X$ ~
, K3 D. \) g, b, j3 L; Z' p! `3 m: V- O7 G U9 ~( @% ^% {
9 e% h% `5 g7 w三、坚持科技支撑,推动管理方式由传统向智慧赋能转变。
; H @$ T- m" j4 b0 R9 a/ \以各类平台为载体,助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全国首个海底观测系统,打造“透明海洋牧场”,初步实现了“可视、可测、可预警”。二是搭建功能拓展平台。立足海洋牧场走向深远海,引导海洋牧场企业与中集来福士等海工企业对接,建造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60余座,有效解决了生态监测设备无稳定载体、海区管护人员无安全驻地等诸多难题。三是搭建种质创新平台。实施种业扶优行动,遴选26家水产种业领军企业,强化政策扶持,逐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长牡蛎“海益1号”、刺参“安源1号”等一批适宜北方地区的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0 k# u& q/ `3 m
- C& J3 e; s# X0 p6 u- K6 W
■山东省海洋牧场信息平台/图源广为海洋 # y/ j' K7 ?6 k n- Y" z3 m
8 t3 z% ?9 i' X
8 d& w; T! }7 K" l6 H. z6 v
1 o) Y# A( ?! h2 N, O
A( z( h$ k# {3 D- s5 j/ ]
6 r" E/ v3 C1 m四、坚持协同发展,推动产业由单一向多元融合转变。
) k h- l4 J6 z& ^4 {! n一是推动深远海养殖。全省大型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达20台套,初步形成了以深水抗风浪网箱为基础,大型深水智能网箱和养殖工船协同推进的深远海养殖新格局。“深蓝1号”经过不断改造升级,在离岸120多海里的黄海冷水团海域,成功实现规模化养殖大西洋鲑;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已于今年5月20日正式运营;烟台“百箱计划”深远海养殖试点扎实推进。二是拓展渔业多种功能。深入挖掘渔业文化、滨海旅游资源,推动“钓鱼、游玩、餐饮、住宿”等多功能一体化发展,创建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15处,打造了“海上度假村”“渔夫垂钓”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休闲渔业知名品牌。三是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推广“大渔带小渔”“渔旅共建”“牧场+海工”等合作模式,吸引大型国企、社会工商资本等积极参与建设,推动多种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促进渔业升级、渔民增收、渔村发展。4 d. \8 ^* N1 C
& X+ Z) i% }/ u% [$ Y8 ~. B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B% |# Z/ C) G( a/ S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