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水下考古大发现!“长江口二号”古船启动硬核打捞与保护

[复制链接]
这是世界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
8 o: W+ J7 z  j$ r- z2 A$ s采用世界首创最先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打捞技术。
4 L$ z) s' Y* u5 W0 l7 t9 E这是世界首个古船水下打捞、整体迁移、考古保护与博物馆规划建设同步实施的项目。
9 {3 p# H0 h) G* ^也是中国水下考古迈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 B( O8 v; d7 S- f( r( q- y. N" k2022年3月2日,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动、开始打捞,掀开“长江口二号”这艘古船自发现后尘封了近8年的神秘面纱。
6 l( `0 h9 Q. X; Z; e' A4 v4 r8 E" r古船,沉没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长江口水底( ^9 ~3 r' o1 C% w/ z( y9 r6 q6 N) O
上海的长江口,处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和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古往今来,在这繁忙的航线上和复杂的水域里,埋藏有不计其数的水下遗珍和未解之谜。
0 t2 a# P; |' ~0 n/ e# G' k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总体部署,上海市文物局2011年起启动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通过陆地调查走访、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收集到长江口水域150余条水下文物线索。
+ B- ^1 M; s; K* a  C然而,在这片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江海交汇水域,探寻水下文化遗产犹如“大海捞针”。长期以来,浑水环境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瓶颈,上海长江口水域尤其突出。
# E+ M- w8 T' i) L$ l5 S6 {1 J$ u

/ }. Q5 l5 A) m* D* K4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_+ @& M& e: {1 w! Z; S0 D
“长江口二号”古船位置示意图

* A' z5 M9 y3 e& U1 s# d0 t6 I7 a为此,上海市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等机构的考古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开展跨界合作、联合攻关,自主研发了获得国家专利的“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开发了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的“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以及运用无人艇、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等海洋物探扫测设备,对长江口水域开展水下联合调查。
, n% n! K2 p4 C2 J. j9 G5 q+ _2015年,上海市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重点水下考古调查时,通过声呐扫测等技术发现了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铁质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经过水下考古潜水探摸,确认该沉船为民国时期的铁质军舰。4 @8 R( @( K" q- F* A
随后,考古人员扩大扫测和探摸范围,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从此,拉开了解码“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序幕。0 D0 n4 K6 f) h0 M! x5 ^
已探明有31个舱室,小范围清理发现大量文物
( o! Q3 c/ R3 B! A+ a. @# i为进一步摸清“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性质和年代,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从2016年开始,上海市文物局牵头组织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和武汉基地、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上海大学、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等国内专业机构,每年对该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探摸和多学科研究。  W% e  X& a) y3 k9 }
经过6年多水下考古调查勘探,“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初步探明。
! [) A4 m" O: ]% q“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公元1862-1875年),所在水域水深8-10米,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横向左倾约 27°。古船残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沉船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 _5 F. s+ _$ D% K  G! n
从目前的勘测情况看,古船船型疑似为明清时期水上运输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 e5 P  y2 E$ Y$ r
通过选取前后其中4个舱室进行的小范围清理,均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已经出水完整或可修复的文物种类多、数量大。
3 g; @1 ]- w: O/ G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 S, g. J! [+ J; Q: M7 v' |
0 Q" W! U& `* M. J1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W# m0 ?+ ^  k; b3 k5 u5 d
2019年出水部分青花瓷器

, w; R% g5 I9 x( O) o2021年7至9月,上海市文物局再次组织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对“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周围进行了水下调查,清理出了前几次调查未发现的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的完整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同治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7 q. s6 h: Q" r0 O+ j
  x- A8 j- u# h( p3 }/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A7 Y" M# R/ \' F5 O
豆青釉青花大瓶

: m  V' z9 e1 d3 j

8 r6 J; A5 R0 H9 O2 j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同治年制绿釉杯-底
! U4 A2 d  N3 A7 @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号”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 ]/ D2 o4 o6 c# Y0 e) [! o1 M
从全国层面看,“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我国这一历史时期大型木质沉船的发现填补了重要空白;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证;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增添了重要砝码。: c# X, y3 y% X( L
从学术层面看,“长江口二号”古船保存完整,船载文物丰富,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科技史、海交史、陶瓷史、经济史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 ~/ b8 K. ^+ U
从技术层面看,“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水下考古工作在零能见度的环境下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和成果,对全球开展河口海岸复杂浑水水域的水下考古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开辟了新思路,树立了世界浑水水下考古技术的新标杆,是中国水下考古迈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 q- V% Y& I# u1 x, f采用史上最硬核的第五代打捞工艺,最大程度保障文物安全8 j% H' `$ }. ]; f- [/ d8 s
近几年水下考古调查显示,“长江口二号”古船受水流冲刷严重,特别是随着长江口水势流向改变,河床由淤积转变为快速下切,致使古船加速露出河床表面,船体面临严重安全威胁。为防止“长江口二号”古船遭到自然与人为破坏,专家建议尽快打捞出水并移入固定场所进行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研究及展示利用。6 A+ x: d4 E" k3 M0 ?$ _

0 J2 C4 Z6 u. J  `#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船侧扫声呐图

; O) X! }1 ?1 J据上海市文物局介绍,目前全球水下沉船考古的打捞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提取船上文物后拆解打捞沉船;二是采用围堰抽水进行考古发掘后再打捞沉船;三是特制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整体打捞。
9 C/ R9 R8 t( @. o9 [. L) @7 \由于长江口水体浊度极高,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平潮工作时间又很短,无法完成科学的水下考古测绘、拍照作业;水下考古和建造围堰所需时间和成本巨大,围堰后考古还将长时期阻碍航道。而整体打捞则能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迁移沉船。% Q( t: `) ]7 A1 Z3 Y; @/ P4 k, D% _
因此,上海市文物局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评估沉船面临的风险,综合分析三种考古和保护方式,报经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同意后,决定对“长江口二号”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最大程度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水下文化遗产。9 L$ u+ V9 f- |& Y* i
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对水下古代沉船开展整体打捞。此前,“南海一号”于2007年12月整体打捞出水,轰动世界。
; n& I8 c  h# ~& U由于长江口泥沙含量高且水流速度快,“长江口二号”的打捞无法使用“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方法。负责打捞任务的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组织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决定采用世界首创的技术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这艘古代沉船。/ B) K9 m; f! {  D' {2 b
此前,上海打捞局已经在今年1月使用该技术圆满完成了海上等比例打捞试验。届时,将以顶进发射机架驱动22根巨型“弧形梁”,在“长江口二号”古船底部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沉箱,沉箱长达51米、宽19米、高9米,可以把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加上打捞设备的自身重量,沉箱总重量近1万吨。, C  H( x/ p" r3 ?  J6 l. ~
该技术特别结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并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高新技术。同时,这些技术也是首次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域。
- u- v- c& o0 a- j/ ^' ^$ E& @0 @

$ @$ f( I( p! y5 d-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等比例海试现场图
' T1 t: r( E  v2 r( J/ A
各方认为,该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1 @7 u0 @& x: `/ U8 m
沉箱出水后,为了顺利护送“长江口二号”古船到达黄浦江边存放地,上海打捞局还为沉箱量身定制一艘“中部开口”的工程船,沉箱可以严丝合缝嵌入其敞开的中部。随后,工程船将“怀抱”古船驶往目的地。, ?$ ~* _9 s7 E3 V
据悉,此次“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集成当前世界最先进的打捞工艺、技术路线、设备制造于一体,形成了史上最硬核的第五代打捞工艺,为当今世界前所未有。! Q) M: ^+ D2 r$ ^4 G! E) v
古船考古、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将同步展开
& k& n9 f6 ]5 Y9 [% h5 B按照计划,“长江口二号”古船有望在2022年年底之前完成打捞与迁移任务。
: I! j  y- l+ Q- z- G9 h# e“长江口二号”古船保存极其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大,足以支撑建成一座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
; Y( `. P. H* U3 A目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已正式决定选址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充分利用两个老船坞和保留的历史建筑,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
  u: |: Q- L: V未来,作为历史建筑的老船坞将“华丽变身”为沉船考古基地和古船博物馆。考古人员将在这里逐步揭开这艘清代沉船的诸多未解之谜。同时,它还将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可同步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展示教育,以及考古与非遗活态体验、国际水下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等。
, Z7 m! f' O: T/ C: K" Q“长江口二号”,成为世界首个古船水下打捞、整体迁移、考古保护与博物馆规划建设同步实施的项目。(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市文物局提供)
5 m5 H% s) I) d* r( y" f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6 Q: _$ Q$ b# O/ Y1 J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