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 d8 t0 {5 g5 L; k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9月21日13时40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海洋二号C星送入预定轨道。 7 u: D& n: n, F, t7 G( `" C
海洋二号C星是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的第二颗卫星,也是我国首颗运行于倾斜轨道的大型遥感卫星。其入轨后与海洋二号B星组网,将大幅提升我国海洋观测范围、观测效率和观测精度。
! w }7 w2 [2 B2 ^" ] 国家航天局负责海洋二号C星工程组织实施管理,自然资源部为牵头用户部门,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负责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运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八院分别抓总负责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研制;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场及测控系统组织实施。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47次发射。
' T8 b* G" U: E% ?- y1 J1 w/ f# Z 记者从五院了解到,后续待海洋二号D星发射并完成3星组网后,我国将具备小时级覆盖全球主要海域的观测能力,同时能够实现亚中尺度海洋现象观测,为海洋防灾减灾、气象、交通和科学应用等提供重要支撑。 : y9 x$ G! O* B0 g( m9 b
“走位”独特的多功能卫星 4 A* c4 U' y2 }; M; {0 b1 V4 n$ r* \ ?
海洋二号C星具有身手敏捷、眼疾手快的特性,能够实现更高的海洋风场观测频度。
* ]1 {* `$ d4 e* g6 N1 m* h3 V 相较于传统遥感卫星运行所在的太阳同步轨道,海洋二号C星的“走位”十分独特。在五院研制团队的精心设计下,C星将在倾斜轨道上运行,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海洋观测能力。 ( g, x G; Y1 S. a
+ C- c% B6 T$ x" X4 B \; m* W
1 G8 O' ]8 a& o5 i! p6 i % f! \3 o \, G; E/ d
海洋二号C星转场。 5 C' h$ z3 T* D) N
8 V X* x e* T( i
2 P: X' J& i2 G! K A. O& f8 M/ Z2 {6 l( ?
“严慎细实”确保零缺陷。 + D7 Y% U( s* ]( {( e" m4 `1 r- n+ p
同时,该卫星具备多种功能,五院设计师们将其功能概括为“捕风、勘海、鉴舟、汇志”。从测量全球海洋表面风矢量、全球海面高度,到全球船舶自动识别,再到接收、存储和转发全球海上浮标测量信息,这一系列能力,得益于研制团队遵循的卫星多功能集成化发展目标。 , ]" j6 \2 x! w8 K
卫星上精巧布局了微波散射计、船舶识别系统和数据收集系统等有效载荷,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船舶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全球海面船舶位置、航向航速等数据测算,极大提升海上交通和海上安全能力;数据收集系统可有效获取海上浮标信号数据,并将浮标点测信息统一传输到地面进行处理,通过点面结合的精准测量大幅提升海洋预报系统的精度。 8 H9 _$ y4 s) k% V0 N* Q
此外,海洋二号C星还通过整星带太阳翼运输等方式,实现了大型遥感卫星的发射场流程优化,大幅缩短了发射场工作周期,对后续大型遥感卫星和商业卫星流程优化具有良好的推广和示范效应。 . i/ A& W: a' x' R' G1 J
全天时全天候实施监测
/ S' o5 B6 u. G6 e" P 作为海洋大国,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提高,而海洋动力环境预警实现海况预报,将产生诸多可持续、可预期的收益。 ( i- @. ]; O: W8 q
) X/ }2 g# E& j
# I4 P* Y% G6 A9 C' G x
( s- O# B1 a( a. U8 q* m8 b
汪江波 摄 2 E. Y z2 l) M: z* u& k
例如,通过对台风路径和强度(中心风力)的监测,将有效保证海航安全;通过对海洋温度变化的监测,由涡漩确定渔场位置,可进而实现精准捕鱼。此外,相关应用还能为珍珠、海参等近海养殖提供支持。
3 h3 ^, V/ o- R9 x, Q 海洋二号C星入轨后,将不受天气和光照条件影响,实现全天时、全天候连续开展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有效服务。同时,其遥感数据还可应用于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动力学、海洋气候与环境监测、海冰监测等方面研究。 * C5 c5 r$ Z8 ]2 B" ?# A
而当C星与B星实现双星组网后,观测周期将由单星的3天缩减到1天。 & t1 Y- j9 ~5 F9 u, M
后续,海洋二号B星、C星和D星3星组网,将建成我国第一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该系统将进一步实现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以及全球覆盖的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风场、海面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观测,在为我国海洋事业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将助力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的创新发展。
& d, h# e7 ~0 E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可实现落区精准控制
4 A z# X' H- f5 {; ] 刚刚,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海洋二号C星送入预定轨道。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本次任务所用火箭搭载了一子级栅格舵系统,可对一子级返回段的姿态和落区位置进行主动控制,达到落区范围缩小85%以上的目的。 3 _3 L- U( B" z' n. x
据悉,此次搭载的栅格舵控制系统在火箭一、二级分离后开始工作,通过展开的栅格舵对一子级返回进行姿态控制,主动导引一子级朝落区目标点机动飞行;同时将飞行信息下传至地面,为后续系统优化、拓展应用积累数据,并实现落区预报的功能。 0 B# T) \. l/ [6 i
5 m' c' _& v, c; Z' }
4 a# V9 R; W3 t7 W
$ u; f( E% t# Q9 e;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
& ~$ d: c- H5 \. w( W9 q 值得一提的是,箭上还采用了一个特殊部件——一片从2019年长四乙遥三十八运载火箭上回收的栅格舵舵面。在对该舵面进行了检测分析,确保整体结构完整、无形变、无裂纹后,重新进行清洗、修补和重新喷涂防热涂层,使其具备了重复使用的能力。产品虽小,但却是国内运载火箭首件重复使用的箭上产品,是对后续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重要尝试。
& Y k4 Z. I5 j( B! |7 a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是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其700公里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2.5吨。 # J) `0 S8 F" e) g, c- J
(来源:科技日报) , I8 E" x! a+ J: g8 l) s
: o2 y4 w6 l, L! @5 [- |. c! N 举报/反馈
4 P; d4 P! k8 s5 ?' r
; m! V+ U4 b: m* J! J8 j
2 f' D P4 f c+ x9 S# _+ S( P
: p2 p- N5 K& L/ C5 E/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