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基观测站简介 岸基海洋站观测是获取沿岸海洋环境要素数据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海洋观测方式之一,其所获取的海洋环境要素数据具有标准化程度高、质量可靠等优点 。 * z1 N- L6 P/ o5 i1 x' M
验潮站 验潮站是岸基观测站中非常基本、重要的组成部分。验潮站是指在选定的地点,设置自记验潮仪或水尺来记录水位的变化,进而了解海区的潮汐变化规律的观测站。能够确定平均海面和建立统一的高程基准,需要在验潮站上长期观测潮位的升降,根据验潮记录求出该验潮站海面的平均位置。 国内岸基观测站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沿岸的水文气象观测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953年,在青岛小麦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一个波浪观测站。 此外、海军、交通部、水电部和中央气象局等单位,根据各自的需要,在我国沿海陆续建立了验潮站、水位站和气象站等观测站45处,其中验潮站和水位站35处。 1958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科委建设海洋观测站的报告。 1959年以来,中央气象局在海军、水产部、交通部和水电部的大力支持下,在调整原有海洋站的基础上,在全国沿岸布设了119个水文气象站。 1964年,国家海洋局成立后,根据职责分工,中央气象局将沿海的59个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站,移交国家海洋局管理。 “七五”期间,国家海洋局集中力量实施“一网三系统"建设计划,使海洋站网”,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92年,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共有隶属于国家海洋局的多要素观测海洋站66个和1个雷达站。 2007年,根据国家海洋局新闻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信息,我国有海洋站65个,固定验潮站70多个,监测台风雷达站6个、测冰站1个。 目前,我国先后建在沿海同时进行海浪、温盐。气象等多要素观测的站,约有88个,包括13个中心海洋站,广泛地开展了潮汐、海浪、温盐、海冰、气象和污染等项目的观测、监测,海洋站观测系统初具规模。 3 N6 G& h9 Z5 F) H
大致功能流程(以美国为例) 每个小时,来自于浮标和岸基自动观测站的数据通过NOAA的地球同步自然环境卫星传输给由NOAA管理的位于美国弗吉尼亚东海岸的瓦勒普斯岛的国家环境卫星、数据和信息查询台的地面接收站,还有一些台站通过低空环地卫星报告。卫星接收到的数据立即传输到位于Silver Spring, MD (马里兰银泉市)的国家气象局电讯闸道。
1 b4 a0 Z: x3 [/ J+ {* T功能用途 1.基于岸基观测数据的海域表层温盐特征分析 本研究就是利用岸基海洋站所获取的长期观测资料来分析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岸基海洋站观测的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稳定、可靠,并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和连续性。 各海洋站所在海域 表层水温和盐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2.欧洲国家的沿海生态环境自动检测技术 德国将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船舶、观测平台和浮标上的现场自动观测装置,通过实时通信网络组成一个业务化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其MERMAID系统中应用27种传感器,监测海洋生态环境参数,其中包括溶解氧,叶绿素a、颗粒浓度和粒径、营养盐、荧光、重金属、微量有机污染物、有源光辐射、辐照度、多光谱光衰减,放射性及大气沉降等。 ( e" ^2 ~' d/ F% @: a! J: _# v
技术创新 基于岸站二维投影采集的波浪观测补偿算法 通过视频采集设备对海洋进行观测是近年来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应用的新技术,高解析度光学产品的问世 和大容量传输设备的发展,为海洋信息的视频采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于岸站图像分析的海洋观测,涉及到海洋水文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以视频采集为核心的海洋观测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传 统观测设备所存在的各种弊端,如气候变化、温湿变化、潮汐变化、冲击搬运等一系列的自然条件改变对传感器 造成的基准偏移,还能完成很多特定环境下传统设备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在恶劣海况下的海洋环境监测。
! n4 u- `* ]) Y; N& i#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