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b" I; ]" i7 |5 x( J9 q. \
就象一位逃离喧嚣的修士,小麦岛离开繁华的青岛,静静地向海而处,仅一条供车辆单行通过的小海堤与市区相连。 - o. X2 U5 }! u. b0 ^% m" q
) V1 B$ N" d9 U 小岛一侧的峭壁上,矗立着一栋童话城堡般的建筑,建筑入口处的右侧墙壁上,并排挂着两块牌子,左侧的牌子上写着“国家海洋局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右侧的牌子上写着“国家863 计划海洋监测技术联调实验室”。 / S1 Y( Q; P0 p, U
这就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海洋波浪观测站——小麦岛海洋站,始建于1953年。
9 D3 x+ t! }& a 
' Z, L% ?! w* Y4 t d# H, a 赵九章的选择
# U3 [- X2 k2 ~! W) K/ u 小麦岛海洋站 值得一提的是,与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颇有渊源。 3 v9 a R9 W' T5 u- G0 C) r

o! L/ a4 J+ C. I6 }* H9 [5 _ ▲赵九章 ; s9 |- m0 b" Z# A' e
赵九章是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为什么会跟一座小小的海洋站有联系呢?话得从1950年说起。青岛是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许多海洋科技的重要项目都源于青岛。
; \) G; ~( w1 h! T% B 1950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青岛成立了海洋生物研究室,但当时有关海洋水文科学的研究则相对滞后,没有观测点,调查和观测的项目也很少,特别是对具有破坏力的海浪,没有进行过观测。这使时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的赵九章特别着急,后来他专程来到青岛,与海军航保部门联系,商讨建立海洋波浪观测站的事宜,得到海军航保部门的积极配合。赵九章还亲自对青岛周边的海岸地形进行考察,最后选定了小麦岛作为海洋波浪观测站的站址。
" p9 a k3 O( w- C 1953年,在杂草从生、一片荒芜的小岛上,新中国第一座海浪观测站正式建成。刚建成的海浪观测站,设备比较简单,仅有的仪器设备是测波杆和罗盘,需要目测海况、波型、波向、波高和周期。` % z# C9 G, X3 g# n$ G4 m* S% V& o
最初的小麦岛海浪观测站属海军青岛基地管理。到1958年,海军将小麦岛海浪观测站移交给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这个时期的观测站,继续进行岸边波浪观测,海况、波型采用目测,波向、波高和周期的观测使用HAB—1型光学测波仪观测。
* p& E8 T9 @7 Q4 [7 f 国家海洋局成立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将小麦岛观测站移交海洋局管理。与其他海洋站类似,小麦岛海洋站也是从观测起步,而后将业务拓展到监测和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实力逐步提升。 m# X0 R$ Q I V
现在的小麦岛海洋站有职工8人,两人还借调外单位,包括站长吕富良在内,实际在站值班的职工有6人。该站负责南起董家口,北至田横镇约200海里海岸及相关海域的观测、监测和灾害巡视工作。
4 @' X6 y" ?, c0 w  4 _) V8 c% U0 |: }9 L" l2 a
六十多载的厚重
& D3 ?$ Z% m2 C* M9 T( h( C" g- O 建站60多年的发展,小麦岛海洋站形成了丰厚的历史积淀。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全国的海洋站水文气象自动化观测设备,实现了由手动到自动化的飞跃。从设计到最终成型推广,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装置都是在小麦岛海洋站现场实验调试的,为我国海洋观测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 0 j% v8 a' h8 A8 k! N- a6 G* M% X7 P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小麦岛海洋站形成了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特质,和履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2008年11月,可能是航船撞击或者拖挂的原因,海上浮标突然移位。站长吕富良清楚地记得,那天正是冬至,大雪纷飞,天气极端寒冷,海况恶劣,况且在茫茫大海,要找一个直径只有一米的浮标,难度极大。 ( B3 `# a* _2 H
价值几十万元的浮标是国家财产,找,一定要找回来。第二天,吕富良带领几名职工,顶着凛冽的寒风,驾船驶入了大海,巨大的海浪不时地拍向驾驶楼,船在颠簸中航行,发出嘭嘭、吱吱的响声。由于外海风大,考虑到安全因素,只能返回。第三天,风势减弱,站上人员再一次出海搜寻,海浪波高仍有2米,经过7、8个小时的艰难搜寻,所有人的体力消耗都达到了极限。就在大家几乎绝望时,终于在下午5点多发现了信号。丢失的浮标出现在不远处的海面上。寒冷、风浪、疲惫、饥饿一下子消失了,大家喜极而泣。 " {/ \; Q( o+ O% z
每当小麦岛海洋站邻近海域发生灾情,都能见到该站工作人员的身影。2010年,青岛海域发生严重冰灾,为获取第一手现场资料,小麦岛海洋站员工冒着严寒,开展应急巡视,调查冰情,及时上报,为有效应对海冰灾害提供了数据支撑。在近几年的绿潮灾害中,小麦岛海洋站员工不辞辛苦,加强监视、监测,通过现场采集的数据及视频为政府部门提供灾情信息,为抗击绿潮做出了贡献。 $ Y7 m3 V7 Y$ d/ t
小麦岛海洋站还积极承担海洋意识及科普教育的职能,接待了大量前来参观学习的中小学师生,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了5个批次。站内技术人员向师生们讲解海洋知识和海洋观测原理,使师生们受到了生动的海洋意识和海洋科学教育。
: o3 j) u& P4 Z3 n5 T& N" w  J" x, ~7 G5 S2 s8 C
小站的担当 1 Z( D/ a, G2 }& {" T* ^
小麦岛海洋站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一站多能建设上,积极主动,苦练内功,提升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 ~' G3 i& Y# A- F- ^4 C+ K7 C/ t
作为海洋观测站,首先要保质保量完成海洋水文、气象观测任务。全站人员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确保观测数据准确,及时上报。小麦岛海洋站还兼顾着五号码头、田横、董家口、鳌山海洋站等多处站点的观测任务。面对人员少、站点多、工作量大的情况,全站人员合理分工调配,加强对数据的实时监控,预审员针对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讨论,及时解决。
6 @" y; ?% D- S# t1 g 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业务能力的升级,小麦岛海洋站承担的海洋观测任务也在不断增多。除了常规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他们还承担着海洋大气监测、GPS监测、海啸地震预警监测、太阳辐射通量监测、海水浴场及旅游度假区监测、气象雷达、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等众多监测任务,以及海洋公益性课题的相关任务。 7 G k i8 I% ]; h& c9 e
新型观测仪器的引进,新的观测任务的增加,不断给小麦岛海洋站提出新的挑战。全站人员加强学习,接受培训,熟练掌握操作和观测技能,精心维护设备,确保数据质量。 2 O; |& r6 k5 Y0 I3 Y2 ^
2016年度监测时段内,小麦岛站共计完成绿潮陆岸巡视32次,派出监测人员62人次,总行程约1500公里,编写上报定点监测报告47份。2017年上半年,海啸地震预警监测中,经国家海洋预报中心统计,该站获取的数据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 d7 k" O; q+ c! {. i* i* ~

. O# T6 Q+ _3 ]) j3 a5 B 信息来源:2017年10月09 中国海洋报 特约记者 袁 伟 图片: 中国海洋报
/ i( v) y8 V% |+ F* p: T! I 原题:走笔一线站台|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
) w. l8 e8 W# [0 n* ?! J  : n/ [& \; V% `
9 l1 @+ G2 ~9 v5 l; a
* r/ k4 h7 ]4 h- g
9 V( I" w: `; ~# L, ^* P0 X2 L: b- j9 V; A4 w,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