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海洋 门户 海洋圈 海洋历程 查看内容

一位自鸣“浪里也风流”的海洋达人(连载二)

leejiafu 发布于 2023-10-26 19:08 107 0

分类专栏:海洋历程

这里展示的一个个故事,概略地描述了作者从1955年投身海洋,到2008年50余年间从事海洋教育、海洋调查工作半个世纪历程,内容涉及海洋科学的诸多方面。故事以时间顺序展现了一些知识性、可读性较强的事例奉献给读者, ...

这里展示的一个个故事,概略地描述了作者从1955年投身海洋,到2008年50余年间从事海洋教育、海洋调查工作半个世纪历程,内容涉及海洋科学的诸多方面。

故事以时间顺序展现了一些知识性、可读性较强的事例奉献给读者,进一步展现物理海洋学奠基人赫崇本先生那深邃的哲学思想:“欲做海洋事,先做海洋人”的丰富内涵,同时解读“水是灵动多变,既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的辩证观点,让后来从事海洋调查研究的年轻学者得到一些启发,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和损失。

海洋既能让人充满想象的空间,也是充满各种风险的战场;它可以使人变得勇敢,也可以使人变得怯懦。笔者希望年轻的和未来的海洋事业继承人,能对祖国富强怀有巨大的责任感,成为大海中翱翔的海燕!

科学的海洋调查,是通向海洋科学殿堂的必由之路,新的调查手段的出现,能够推动海洋科学向纵深发展。海洋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民族独立的精神,从而对人类满怀庄严的使命感。

笔者力图深入浅出地将这些知识告诉读者,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趣味性,其中还有不少东西可供细细品读。笔者相信,开卷有益,学取精华做刀枪,知识就是力量。

一、初识海洋 

[04]卷地潮声到枕边

1956年春天,全国海洋普查的前一年,为了取得经验,当时山东海洋学院的学生成了调查的实验先遣军。我们班级20多名学生分散在4条渔船上,在渤海海峡附近的海域进行同步调查。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出海调查,在船上要观测海流、温度和气象等。

我被分配在第一小组,担任组长。同船的指导老师是伍伯瑜先生,除去3个男同学,还有小师妹沈文娟。我们调查的站位靠近旅顺口,那里浪大流急,水深50多米。

乘坐的是“旅大301”号渔船,40吨左右。四个男的住在甲板第一鱼舱,约4个平方米;一个女的住第二鱼舱,大小只有第一鱼舱的二分之一左右。船底成弧状,和我们的脊梁曲线比较一致,头脚各在舷的一侧。两厘米厚木板外面,就是海水;只要躺下,就能听到潮水流过船边的“哗!哗!”声,浪敲打船帮的“哐!哐!”响。

特别是大风天气,人就像躺在摇篮里,一会头翘起,一会脚翘起,浪击船帮的巨响,扰得你心烦意乱。五名渔民则住在驾驶室和机舱内,10个人一起将共渡难忘的7个日日夜夜。

第一次在海上停留这样长时间,既兴奋,又害怕。出海之前系主任赫崇本先生谆谆教导,要做到三个安全:人身安全、仪器安全、资料安全。有人开玩笑说:“晕船时最好的朋友,就是木桶;找个避风之处,傍桶而坐;要吐,就把头伸进桶里!”

在小船上工作最怕夜晚。白天,阳光把一切照的明亮,就让我感到安全和生命的存在,即使一个浪花,也感到对我微笑;待到夕阳西下,海面的舟楫船只,如蚕如蚓,渐渐看不清了,周围一切都投入黑暗凄凉的怀抱,它的深邃莫测、冷静沉默,使你心情倍感压抑,总觉得在黑暗中潜伏着某种危机,一种不知名的野兽会从海水中窜上来把你从甲板上拖到海里。

那时观测海流用的是埃克曼海流计,是靠数小球来计算流速的。每观测一个水层的海流,必须拿上来数一数,看一看;手摇绞车的钢丝绳是提上提下的主要载体。为了抵抗巨大流速引起的钢丝绳倾斜,绳端还要系一个15公斤重的大铅鱼,每个小时至少要收放约400米,一天下来大约要10000米左右。这一切都是要消耗我们肌肉能量为代价的。

船上有两个晕船“大户”,一个是我的同学许文铸,另一个就是我们的老师伍先生。只要一踏上甲板,闻到海水的咸味,就呕吐不止。水不思,饭不想,只能终日卷缩在船舱一隅。摇绞车的体力活自然由剩下3人承担。出身农民家庭的沈文娟,个子不到1.6米,又是个女孩,但是不晕船,劲有的是。24小时值班,只要依着船舷勾个头打个盹,力量就从空气中回到体内。

开始两天,倒也风平浪静,阳光在海面上闪烁着粼粼光斑,在蓝色背景上织出由光点构成的网。不时有海鸟从头上飞过,甚至落到我们船上歇歇脚。可是第三天,风暴来临,船只急剧摇晃,我们躺在船舱里,就像躺在洗衣机的滚筒里,摇来滚去。

被浪打坏的定置网具,像一片云帆从舷边飘过。白天可以及时提起仪器,可是晚上海面黢黑,什么也看不见。我所能看清的只是油黑的海面上泛起一层由海浪冲击产生的白沫。说时迟那时快,一片巨大渔网将我们的海流计裹挟而去。虽然我们死死地拉着绞车,最后连绞车也挣断固定在甲板上百般缠绕的铅丝,越过船舷,追随海流计而去。

这是一个大事故,我的心顿时笼罩在挥之不去的阴云之下,连忙用船上无线电告知指挥部。赫崇本先生知道此事,也是倒抽一口凉气。虽然心疼仪器的丢失,但是赫先生更加关心我们的安全,于是百般安慰我们:告诉我,这是无法避免的损失,让我们不要过多指责自己,情绪不稳更容易出事。并派船,送来了备用仪器。

惊魂甫定,船长又告诉我们,船上淡水已经不多了,今后洗脸刷牙要免去;蔬菜也告罄,每天只能吃船上晒的干鱼佐饭。对于我们3个刚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倒也无所谓;而对于2个晕船者,却是不小的灾难。

本来晕船就很难受,有点蔬菜,尚可吃一点饭。而船上的咸鱼,恰恰是晕船的对头,吃饭的克星:那不咸不淡的干鱼,经船员一煮,无滋无味姑且不说,单就其硬度来说,即使最好的牙齿,也难以撕碎。我们只好望而却步,望鱼兴叹。

七天,终于过去了,当我们到达威海海军招待所时,所有疲劳一齐袭来。待到同学将我摇醒,一觉竟睡了8个小时之久。醒来后,对着走廊里的大镜子一照,脸被太阳晒的黢黑,一副暗无天日的样子。

回到校园,我即兴写了一首小诗,记录这次出海:
假如我是一个歌手,我要歌颂这些平凡人的劳动;
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要将诗献给战天斗海的朋友。
(一)远航
波光粼粼的大海,像是故乡三月的麦浪;
天空飘浮的白云,像是草原上跑动的群羊。
一声长笛,波浪翻卷,今天我们要远航!
我们是一群海洋人,有过许多美丽的理想:
寻找海水移动的踪迹,判断她体温的升降,
海底有没有水晶宫?大海中到底有哪些宝藏?
去吧,海鸥的翅膀是在暴风中练成,好男儿要在大浪中成长!
(二)风暴
乌云在头顶狂奔,大浪在足下飞溅,风挟着恐怖的嘶鸣,将海水推上甲板。
晕船,晕船!大口的呕吐,头晕目眩,满嘴腥气,一鼻辛酸,浑身发冷,胃要翻转!
面对诱人的面包,谁也不愿多看一眼;即使喝上一口清水,很快就吐到舷边。
电波从浪尖上飞过:“风力超过7级,船倾超过30度,是否返回大连?”
指挥部:“坚持就是胜利,风暴中起航更不安全!”
(三)战斗
船摇,摇不动我们取胜心;浪高,高不过我们斗海情!
穿上防水衣,系好安全带,抓住钢丝绳!
将风速计放稳,把海流计固定。
躲开涌上甲板的海水,收集四散滚动的样瓶。
将晕船的人扶下舱底,不晕船的站在甲板通宵待命。
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缺测资料万万不能!
漆黑的夜晚,只有风的嚎叫,浪的喧腾。
那无助的渔船,像水中一片树叶飘零!飘零!
东方升起鲜红的太阳,海面闪动宝石的光艳,
成群结队的海蜇,一个个撑开明净的银伞;
船员端来香甜的稀饭,船长露出轻松的笑脸;
小伙子,面庞廋了,姑娘啊露出黑色的眼圈;
摸一摸那打湿的外套,看一眼那长盐的衬衫:
小菜一碟啊,我们的未来会接受更多的考验!

[05]地图与海图

地图,是人类抽象思维成果的形式美再发现,是文艺审美中“通感”理论向技术及工程领域的延伸。它是历史、文化、科技的综合体。地图上面标有山川、湖泊、城市、村庄和交通,处处体现三角、几何、数学,还有天文学。地图上地理信息与特定时代的经济社会人文信息密切相关。

海图是“水图”,是地图的一种,是人类抽象思维成果的形式美在海洋中的再现。

关于地图的故事,可谓车载斗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地图,是1513年由皮里∙雷斯(土耳其海军上将)在羊皮纸上绘制的南极地图。在这近500年前的地图上,南极大陆的地形与我们今天绘制的地图极为相似!可是南极大陆是1820年(即该图出现之后300多年)才被发现,直到20世纪初南极地图才初具规模。

最令人惊奇的是,那幅图上有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湾,可是今天只有白皑皑覆盖的厚厚冰原。而冰缘入海处(冰川)竟与图上河流基本吻合!于是人们推测,这幅图是在有河流时绘制的,按照南极变冷速度来推测,这幅图的绘制时间至少在公元前6000年!是在高空由人造卫星拍摄的南极地图复制品。

而最令人惊心动魄的地图,则是荆轲献给秦王燕国的地图。秦始皇对这幅图情有独钟,结果几乎要了他的性命。

同样,当今出海之前,也总要找一份海图。在图上,标出要观测的站位、航线和退守的轨迹。

海图,并不是一张花花绿绿的大纸,一件微不足道的航海工具,它是你运筹帷幄的沙盘,洞悉各种困难险阻的先知。海图是一部诗史,站在海图面前大海就跃然纸上,把你的思路带到遥远无垠的世界。

沿海每一个地名后面都有一部历史,如鳌山卫、石臼所,“卫”和“所”,是明初的重要军事建制,在那里屯驻军队。如果你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年代,你将看到一对对顶盔掼甲的士兵,对着飘扬的旌旗操练。

图上每一个符号后面都有一堆故事。例如,“沉船”的符号,表明那里有一条大船卧于海底。这些船可能沉没于触礁、碰撞,也可能是被炮火、鱼雷击沉。大部分无从考究,但是在沉船的短暂时间内,那里定然是一片混乱,空气里充满绝望的叫喊。

图上每一个岛屿,每一个浅滩似乎都充满着神秘,都变得生动而有趣,使你浮想连翩,思绪万千:从远古的混沌,想到今日的沧海,从泛大陆到今天陆块的分离和破碎。在大自然的瑰丽和超越面前,处处感到自己的微薄和渺小。

我是一个激情的地图阅读者,当在海图上标出我需要的各种圆圈、线条时,就像在我的领地上散步一样,对周围的一草一木充满亲切和感到无比快乐。

[06]莘莘学子,各奔东西

四年的时光是短暂的,恍惚之间就要各奔东西!四年时光又是漫长的,在这四年中有过欢笑也有过彼此的不快:在那政治运动频繁发生的年代,出于政见和偏见,我对个别人有过不同伤害。今宵一别,不少同学会在人生十字路口重新相遇相聚,但是对个别人也可能“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想至此处,不免怆然。

当时我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心中充满阳光,对生活充满喜感,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做着各种各样的梦,也希望这些梦一点点变成现实。

毕业晚会上自作诗朗诵:
日出扶桑里,闪烁海中央。
空濛天海色,夜露尚沾裳。
海洋醒来了,学生起床了。
校园顿时充满笑声,大地绽现蓬勃生机。
我向海洋问好,她回答我是浪的细语;
我向八关山问好,他回答我,绿色树丛的摇曳;
我向海鸥问好,他们回答我:“哇”,“谢你”!
浪花似鲜花,大海是一座开不败的百花园。
任何生花妙笔,也画不出你壮美的容颜;
正如鲜红的太阳,任你怎么歌颂,也不如它本身灿烂。
我爱青岛的风和日丽,也爱它云飞雾卷。
浪的咆哮,是奔腾的号角,风的吹刮,可以鼓起心的征帆。
新生活是美好的,前进道路上也会有激流险滩;
让我们用一颗赤子之心,去建设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后续)
注:该文作者根据早期发表的《浪里也风流》(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5年)传记著作手稿,按平台宗旨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编排,借此深表感谢!故事大标题由平台依据作者提供的全部故事内容另加,并以连载的形式推送,希望能够得到读者的青睐与认可!故事拟以海洋调查为主线,展现一位海洋人对海洋事业的执着、奉献与人生观,特别是在他身上所呈现的那种求真务实、刻苦钻研、淡泊名利、献身海洋的科学精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