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Z9 _* ^+ j! l _9 i
一、概述
6 Y9 e7 p/ z- I, l& y7 a 在水文资料的整编过程中,水位的测验是整个整编的基础,必须保证水位测验的质量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才能使对水位的整编有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水位的计算以及对水位的预报等才有切实的依据。 ( Q. x, U! }/ e O) Y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在整个水位资料的整编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就是指的基本的水尺断面的水位以及本断面的水流量之间的关系。在正常的情形下,水位流量关系比较稳定,是一条比较直的单一线,因此现场测验水位流速流量得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是很有必要的。
. Q+ V: S4 g/ S9 n j N! x$ m 二、方法依据
9 z2 F. K& C v$ ^4 k6 ^) u 依据GB50179-2015河流流量测验规范,对于宽河道断面需要进行多垂线测流垂线平均流速,从而计算整个断面的流量。 8 }5 R6 A: ^) C ? s8 T
3.1、流速仪法测流断面的布设要求
0 m/ x; g; P- @9 j% ?& Z 流速仪法测流断面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 ]* q" ?4 z2 I) q- x9 X1 w 1 宜选择在河岸顺直、等高线走向大致平行、水流集中的河段中央。当需进行浮标法测流或比降水位观测时,可将浮标法测流断面、比降断面与测流断面重叠布设,配合应用。测验河段客观条件允许时,宜将测流断面、浮标中断面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 2 按高、中、低水位分别施测流速、流向。流向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 B.10 节的规定。测流断面宜垂直于断面平均流向,偏角不应超过 10°;当受客观条件限制超过 10°时,应根据不同时期的流向分别布设测流断面,不同时期各测流断面之间不应有水量加入或分出; 9 r$ V- m4 i# [- y. i; {; h
3 低水期河段内有分流、串沟存在且流向与主流相差较大时,宜分别布设垂直于流向不同的测流断面; - g8 N( _5 n4 k# H# g. P2 g
4 在水库、堰闸等水利工程的上、下游布设流速仪法测流断面,应避开水流异常紊动影响; & [7 w( l z4 i3 b
3.2、测验方法选择
& }- R# X( w9 l, m0 Y 满足下列条件的,可采用流速仪法;
5 `8 p5 ]$ ` B+ T4 C 1 断面内大多数测点的流速不超过流速仪的测速范围; 2 垂线水深不应小于用一点法测速的必要水深; * L$ K$ f8 V l7 [/ n* V
3 在一次测流的起讫时间内,水位涨落差不应大于平均水深的 10%;水深较小和涨落急剧的河流不应大于平均水深的 20%;
' A- V# w. ^; R+ ?' O 4 流经测流断面的漂浮物不应影响流速仪的正常运转。
% Z4 I+ |2 w4 x/ M S 3.3、河道垂线数量的确定
; O# S- I1 R% w' B B.12.9 垂线数目(m)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r% |3 K: A' B% l 1 有条件进行精简分析的水文站,应收集多线法实测资料,进行精简分析,确定垂线数目; 7 ]: H5 j4 H" l9 f! W+ n( f
2 为避免测速垂线数目引起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对流量影响过大,断面内任意两条相邻测速垂线的间距不宜过大,垂线间距与高、中、低水位时总水面宽的比例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类站应为7%~10%,二类站应为8%~11%,三类站为9%~12%; : ?# W5 V. v( s1 D. ?1 a0 e
- n$ `9 [: Q' O6 M3 T* h; A: B 3.4、河道垂线测点位置的选择
$ N8 T8 n+ `1 r: Y$ y- M 潮流站的垂线流速测量宜采用往返测量,测点数目可根据垂线水深按下列规定确定∶ 4 z% B: n0 c4 ]+ F& P2 _/ d
1 水深小于1.5m时,可采用0.6 或 0.5相对水深一点法; 2 水深大于或等于1.5m、小于3.0m 时,可采用0.2、0.8相对水深二点法;
, @/ c' U7 Z# @9 G! } 3 水深大于或等于3.0m、小于5.0m 时,可采用三点法; 4 水深大于或等于 5.0m 时,宜用六点法。 + `- k% n' ?8 ^! }+ _
, {0 n' `; b: q0 [/ v( M6 l 3.5、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方法4 P# ? p8 i1 W* P( ^& v
2 }8 ~7 {0 \8 p. i' E6 Y
3.6、部分平均流速计算方法和岸边系数的选择
6 i& f+ }4 q2 |( K. w3 r
- d1 [& B! q" {# I) m4 j) ? 7 N2 z7 ?% a! l( \! H: L: I
$ g |- H* Y: D# R 3.7、河道部分流量和断面流量的计算方式
k" E$ P2 W1 v/ { : T$ I' d2 Y2 s U5 {
四、示意说明
1 b0 Y3 s7 F% b5 m( e 4.1、测量条件说明+ D; t+ R# T% E4 v4 @( G3 i. H+ ]
尽量接近明渠均匀流的条件 顺直、水流顺畅的河段,最好选单式断面河滩窄,无河汉、沙洲、无支流汇入无深潭、无暗礁、无大孤石、冲淤变化小其流向应基本一致,无回水、漩涡不受顶托、倒灌、水库壅水、泄洪影响在桥址附近,有可靠历史洪水水位点4.2、流速分布示意图8 ]- I) X2 h; C* J+ M. H
) Q1 A S8 ~; `; b* l7 O 4.3、垂线平均流速5 o5 d V$ c; @4 j6 E. }! y) p. ~
: s d$ ]0 K: w$ a4 v; v. I
4.4、垂线数目说明/ l0 ? W2 J8 N, d: d# E
9 v) s/ ~" m& |5 T* _% i& t" \ 4.5、流量计算说明
" D: p% J3 q# }% ?7 ]. z
% W9 h. p* R/ E 4.6、流量计算说明
1 j2 P# A" k3 ? z7 N: b5 H6 x) O
7 w2 f7 ]; M9 w5 |) L h
7 K- R- D6 z/ s. Y% A& j+ v x
& K8 b N6 i' m
6 K# L# K7 T) }& V3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