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以数字技术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开创一条“蓝色循环”之路 - 海洋污染治理技术

[复制链接]
0 R% j) {5 h5 D3 B

原标题:以数字技术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开创一条“蓝色循环”之路

. E- r/ n( c1 _9 J+ ^) M+ B1 P! X' B6 V5 R* b6 F- h

% h2 i% H0 b y. Q- {. }

蓝色循环供图 蓝色循环动员渔民对海洋塑料垃圾进行收集和分类。

N( T, u; v+ P+ Q: m

废弃塑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积累起来,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目前海洋中的塑料大约在7500万至2亿吨之间。如何消除这些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污染、帮助恢复海洋生态环境是一项全球挑战。发起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的“蓝色循环”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推广价值的应对海洋塑料垃圾的有效途径,并在最近荣获了2023年度联合国环境署“地球卫士奖”。请听《联合国新闻》实习记者张惠兰的报道。

. p# P3 s, y4 u: ]0 L3 |: B7 k3 U. s

地处浙江省东部的台州市,坐落于东海之滨,是山、海、水、城和谐的生态福地。台州广阔的海洋与滩涂,蕴藏着丰富多样的海产资源,也孕育着沿海渔民的蓝色梦想。

! {1 o( {+ S9 V! x. T& P' {. B% A

然而,与渔民们期待的渔获满仓不同,他们打捞上岸的还有日趋增多的塑料垃圾,这不仅影响了渔民的打渔收成,还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

$ u% @4 l* y) K+ `

, G$ Q# g) M& O" D& G

环境署/Justin Jin 蓝色循环动员渔民对海洋塑料垃圾进行收集和分类。

# }1 A: o( d6 C( ?

破解世界性难题

$ ?; ?% Y4 i# t/ w, d7 L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海洋处处长陈渊表示,为解决这一紧迫问题,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和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共同创建了“蓝色循环”项目。

& a/ p- w& r+ j/ t j+ m

陈渊:“海洋塑料废弃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果单纯靠政府来破解这些难题,财政负担就会很重。如果单纯靠企业来实施的话,企业缺少政策、数据、信息的支持,也会很难推进。如果单纯靠公众和志愿者行动来解决呢,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行动,偶尔一次几次可以,但长时间是很难持续下去的。”

/ m8 t. a/ }. k/ N# I

正是看到这样的治理困境,“蓝色循环”项目构建了一个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

6 F' R5 q2 O1 `" P

陈渊:“在这个体系中,政府是引领者,负责制定政策、开放数据、建立机制、监督海洋污染物处置;企业是实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的主体,负责废弃物回收、运输、再生、制造等全过程一体化业务;渔民和沿海群众等一线收集人员则通过收集海洋塑料废弃物等获得补贴、增加收入。”

; ~/ s k7 I0 Q' _# k! z

& b: T }% O; i) A

联合国新闻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海洋处处长陈渊(右)和蓝景科技公司事业部总经理陈亚红(中)接受《联合国新闻》实习记者张惠兰的视频专访。

; h, X8 A% E7 x/ g, P' q

全过程运用数字技术

1 X) L" O$ {& z/ h3 @0 p7 N# r6 @

“蓝色循环”项目之所以在全球2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主要是利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蓝景科技公司事业部总经理陈亚红表示,这些技术运用于“蓝色循环”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第一步——海洋塑料垃圾的收集。

8 Q, @% Y; q+ |. ?7 W" ^5 h; P

陈亚红:“我们收集的是在近岸3000米范围之内疏于管理、易流入海洋的边摊以及失控海岛的海洋塑料。我们设置了电子围栏、应用了物联网监控设备,例如借助定位仪和视频采集仪,我们能精准地掌握收集人员是否在划定区域内按照规范要求做到了收集。同步我们在港口码头铺设自动化、无人化的物联网智能装备海洋云仓,实现各类海洋废弃物分类、存储、就地自动减容减量的功能。通过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海洋云仓可以知道谁在什么时候交纳了什么污染物、有多少量,同时它可以对我们从船舶当中收集上来的含油污水之类的污染物直接进行处置,处置以后的污染物通过云平台可以安排运输单位,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平台调度来实现的。”

8 H0 \- j% c! v& m* ?

1 V# }. r( {5 @3 d

蓝色循环供图 海洋云仓系统。

. l. o6 J& U4 s, t/ E3 {; S2 y

“蓝色循环”还利用区块链和可视化技术,确保了项目回收再生的产品都是来自海洋中的塑料废弃物,从而能够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

+ S3 C! g3 Y. x4 ?" h* v

陈亚红:“我们在整个环节当中都运用了区块链技术,在老百姓、渔船、企业等所有参与方中布设区块链节点,所有数据都是去中心化存储、不可篡改的。我们还结合了监管视频的可视化技术,能够很方便看到最终产品当中的塑料原料是由谁在哪一个海域收集的、收集以后去到了哪里进行存储分拣、最后是由谁运输到哪一家再生工厂完成了再生、以及后面的制造是由谁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重量、视频以及联单数据的全面闭环,有效解决国际市场上传统存在的以陆地再生料或新料充当海洋塑料的绿色欺诈问题。”

& R) u4 z& X+ Z b. f

# F1 I$ m: H+ ?& d( X* o" s7 D

蓝色循环供图 海洋塑料从海洋到货架的全流程追溯。

r0 }2 W3 ~8 S& h2 k

再生塑料的竞争力

" F0 h+ v5 d# x

市场上传统再生塑料的价格约为每吨8000元,国际品牌企业为实现碳减排和ESG,即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承诺,提高企业的环保竞争力和品牌效应,会以相比传统再生塑料高出165%的价格购买经国际认证的海洋塑料产品,这为“蓝色循环”项目带来了市场竞争力。

" B- ]9 s. c2 ?' j+ i" r

陈亚红:“我们的海洋塑料能够证明是真实来源于海洋的,我们的数字技术给海洋塑料做了碳减排、碳足迹的认证和追溯,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应用构建了很好的基础。对于国际市场而言,我们的海洋塑料再生品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企业品牌的产品附加值。当前国际上欧盟塑料废弃税的出台,要求很多产品的再生料含量要达到25%-30%才能进入到欧盟市场,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品牌商,例如电子电器行业的联想和戴尔、汽车品牌福特和特斯拉、日化包装品牌以及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和耐克等都在承诺要在2025年或2030年将产品中海洋塑料的含量比例提高到50%乃至100%。”

+ E1 T" k0 r2 L% [9 e' z" h* I

2 {0 `. T+ k: D- J% Q; a* L# L

蓝色循环供图 海洋塑料生产线。

# _7 `4 f- J) N) J" G

惠及一线群众

o' p7 z' q3 M

一般市场上卖3分钱一个的矿泉水瓶,在“蓝色循环”项目中能够以2毛钱的价格回收,单价近乎是传统市场价的七倍,这正是当地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塑料废弃物收集的主要动力。

( ]1 \4 L9 A# |# I' ~4 P1 a

为了实现生态共富,“蓝色循环”还将回收塑料产品高值利用的部分溢价反哺那些在一线辛勤收集海洋塑料的群众。

7 Z& E) D; y! z; S: V% H

陈亚红:“我们蓝景科技跟国际环保组织、认证机构以及产业链企业共同设立了‘蓝色循环共富基金’,让收集人员平均每月增收700元以上,渔民还可用渔船作业生产的塑料垃圾和海底打捞的垃圾免费置换矿泉水、润滑油等物质,截止目前已置换超过15.3万瓶矿泉水。同时,船舶回收海洋垃圾能够赚取环保信用分,信用分高的渔船可以申请我们政府和平台共同设立的‘绿色低息金融贷款’,融资成本可以降低大概40%以上。通过我们这个平台,信用高的渔民可以享受无抵押、无担保、额度约为50万左右、年化利息在3.8%左右的贷款,截至目前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已累计为渔民发放了超过1.23亿元的绿色低息贷款额度。”

6 Q: s' d; ?: d9 ] g

目前,“蓝色循环”团队已在台州、舟山、宁波等浙江沿海城市建立海洋云仓、小蓝之家等一线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点位80个,至今已有237家产业企业、1万多艘船舶加入,近7000名沿海群众积极参与,累计收集处理海洋废弃物1万多吨,其中塑料废弃物2254吨,有效改善了近岸海域的水质。

& x- @, s. S2 [) j) f

4 B: Q7 w0 L2 }0 S( ~- c

蓝色循环供图 蓝色循环动员渔民对海洋塑料垃圾进行收集和分类。

2 v g. n1 c+ S, m# c2 z

助力全球减塑行动

( C8 x& y; d# r% j! f

项目在治理海洋塑料废弃物这个全球性难题上的确走出了一条富有创新的 “蓝色循环”之路,项目团队已计划向全中国输出经验,并在2025年向全球开放数字化系统,助力全球的减塑行动。

! l9 T! C+ T" D2 Q

陈亚红:“首先,我们希望在中国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在3年内建成一个覆盖中国沿海9省2市289个渔港的收集网络和再生利用体系,在有效减少近岸海域污染的同时,带领沿海上万名低收入群众、50多万艘船舶和数万家企业从这个项目当中受益。其次,通过在2025年向全球开放系统,我们希望‘蓝色循环’模式能够复制推广到全球的沿海城市,引领带动更多的沿海群众、产业企业、公益组织以及各国政府参与到海洋废弃物治理行动当中。”

. e4 F: ~& w0 _: m0 w; d* j j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5月发布的新报告《切断根源:全世界如何终结塑料污染,创造循环经济》,如果立即采取行动,重新利用、回收塑料、调整做法、使用塑料以外的多样化材料,到2040年,就可以将塑料污染减少80%。“蓝色循环”无疑为这一愿景贡献了中国经验。

# H# ~* Z4 @) _" ?* {8 P5 c1 _6 z

陈渊:“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减塑控塑倡议,希望通过‘蓝色循环’获‘地球卫士奖’这个荣誉进一步扩大项目的影响力,让‘蓝色循环’模式覆盖全浙江,辐射到全中国,然后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引领全世界更多的人共同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的治理,共同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 ]5 A( i* G9 a* F z1 F

以上是《联合国新闻》实习记者张惠兰根据对“蓝色循环”项目团队的采访所做的报道。

/ Z3 V; D0 J% M& X

: F7 y: w4 |. q3 s2 i( ~: E; o% Q3 R

直接通过您的邮箱接收每日更新 点击此处订阅相关主题

0 i e+ r+ y% W/ g9 J- d

下载适用于您的iOS或Android设备的联合国新闻应用程序

' A" A- D! H( i6 ~) ? ^' A0 M) j) H; P i8 V 海洋塑料垃圾 4 `; T+ {8 m# J" M+ K 4 n4 [$ a! y9 z

收听音频

+ Z; ]) J4 B+ m8 K4 q% }# [: z

/ W" o W2 x5 c% E7 x

Volume 40%

( m; N( q5 C9 a) f

00:12

6 m i. j O7 R 0 x5 I) D! k6 K3 f" M& v1 y4 o5 t 采访# f; [2 ~+ |, D6 h' R" f 1257"( i8 R7 X* e" J+ X9 a, ~ 以数字技术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开创一条“蓝色循环”之路; f2 Y0 x5 }6 s9 q* x" u1 C " x& |: m5 Q6 _" G# x$ B2 B

相关新闻

2 c+ x6 Y0 d2 Z- N

$ c, Y* u/ M- U# ?* w" T# u6 w

革命性海洋垃圾清理系统亮相旧金山 处理1.8万亿件塑料垃圾碎片

( q7 T4 @2 l, k* r% }+ o

% ^; L0 u" s4 t) _, @

联合国报告:新冠病毒病大流行或将成为亚太海洋的 “喘息空间”

- V N" ^' q- A, {$ c* e

. a: x: e4 P0 G

大堡礁:澳大利亚将根据教科文组织的要求采取紧急保护措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 c* z3 \ k) m ' x. f) t) X! l# l& H d

责任编辑:

: R9 K6 r% h& \5 |8 O9 N * Z R! F1 G4 L - J3 l8 f( F1 L; m. o8 E# r: `2 s5 h `; w( V9 X, [ ; ?$ _ P2 r+ F5 H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天阶雨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