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培育海洋生态环保产业的几点思考 -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

[复制链接]
) f7 [0 L* \- P- a' }
: n+ j" } L4 N

文|杨阳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

; q2 V5 V- r) J c) ?2 ]

滨海地区是全球人口最为稠密地区,也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据《世界海洋评估》报告,海洋正在严重退化,海洋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也发生了变化和衰退。我国作为陆海兼备的大国,随着“蓝色海湾”等工程的实施,海洋生态环境正在总体改善,局部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明显提升。

- X8 A8 o3 s4 q( s; z

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提出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此举对深圳滨海湿地乃至海洋生态环保事业提出更高要求。

- O9 M. d. x: {5 J* S1 z; T

一、海洋生态环保事业须从产业发展视角引起高度重视

# H. `( i0 [& t$ h: Z

长期关注“怎么治”,忽略了“谁来治”。生态环保产业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要支撑。按照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21),海洋生态环保分布于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和海洋上游相关产业3个大类20个小类中,包括海洋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海洋环境评价服务等。然而,目前大部分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长期将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作为公共事业主线,仅山东等个别地区强调海洋生态环保产业的培育。学术界从产业或企业视角对海洋生态环保的系统研究也较少。

" x/ R+ |! z ?" G! {
8 R; k9 G" S8 Z7 f `- h

//图1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涉及类别

+ Y5 f9 G! ^! O& Q

大投入难现大产业、大企业、精企业。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导向型、投资带动型产业。仅我国2010—2017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专项资金137亿元,2022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预算更是高达40亿元。而据《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显示,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前三方阵企业名单中,诸如青岛双瑞等专业从事海洋环保的龙头企业屈指可数;全国41家央企中,仅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四家明确涉及海洋生态环境业务。反观,欧盟海岸带保护产业的年营业额为10亿至50亿欧元。美国一体化海洋观测系统(IOOS)项目一次性投入4.34亿美元,每年运行维护费用5500万美元,已培育企业400余家,每年产生70亿美元收入。

5 `) s; r8 U$ e; o! A

工程科学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一方面,相较一般水污染,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广、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防治难、费用高等特点,也正在面临可见塑料、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抗生素、水下噪声等治理新挑战。另一方面,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仪器依赖进口,海洋环境和生态工程技术及信息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为10-20年,在陆源污染控制工程和海洋垃圾污染控制工程差距尤为突出。

# d5 \2 ]2 D. `6 b z9 Q2 O. B
/ `3 l, Z, i: \

//图2 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现状及国际发展水平(2012年)资料来源:《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海洋环境与生态卷》

: h* R. Q& `7 Y* f: c$ R# j

二、跳出公共管理看环保,深圳应勇当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尖兵

: f1 A& J1 ^& x/ \0 }

深圳“20+8”产业集群战略中,将海洋产业和安全节能环保均作为重要产业培育方向,海洋生态环保产业是重要交叉领域之一。《深圳市培育发展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更是提出:到2025年,培育年产值超百亿企业3家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2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的重要目标。

+ M$ L# ?; z/ p8 n8 v9 d& o

一是强化产业导向,突出细分领域,将海洋生态环保产业作为重要发力点。《广东省加快发展海洋六大产业行动方案(2019-2021年)》海洋公共服务板块中提出,重点聚焦海洋观测、监测和海岸带资源智慧管理服务。深圳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可探索将海洋环保从水生态环境中独立细分,塑造海洋可持续发展特色品牌,培育一批海洋生态环保领域龙头、专精特精企业。完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海洋生态环保市场的配套政策,通过合同外包、政府采购、特许经营、PPP等公私合作方式供给海洋生态环境服务产品。

o, T. L2 [" g( \' q$ V2 W

二是加速海洋生态环保技术产业化,大力培育海洋生态环保产业。重点培育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产业,围绕海洋观测监测、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探索企业承担服务性观测监测业务,加大对海洋观测监测技术装备创新平台、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性能测试评价中心、应用示范项目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海洋环保处置产业,支持重金属污染治理、海上油污处理、船舶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海洋漂浮垃圾收集处置等技术装备研发制造,提高海洋环保产业技术装备供给水平。

3 I; n. ^; ^0 e- G) b- ?! g

三是主动供给蓝色经济增值服务。加强海上风能、海洋油气等产业的海洋生态环境风险评估论证。围绕增强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海上船舶航行、渔船作业、海上养殖、救援等海洋环境实况获取能力与预报警报保障能力。为船舶航线提供常规海洋生态环境资料,提供船舶航线定制、航线优选、航次评价服务。开展针对海水浴场、海上运动、邮轮游艇等的海洋生态环境要素实时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

! x- P% r5 n, _ _/ V- t3 v4 g1 q" f3 j+ i# S& C2 w * N, J" r9 R8 Q5 n* O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花草溪泉山林中
活跃在7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